“守株待兔”寓言的哲学思考
2019-09-10陈泽宇
陈泽宇
《韩非子》中有这样一个寓言故事:宋人有耕田者。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这是一则脍炙人口的寓言故事。兔子自己撞死在树上,这是生活中非常偶然的现象。宋国那个农夫却想当然的认为这是可以经常发生的必然现象,自然不可复得,还荒芜了田园,必然落得一无所获,竹篮打水——一场空。故事非常简短,也很通俗易懂。可故事的内涵非常丰富,其深刻的哲学思想又有多少人在深入思考呢?
要深刻理解这个故事,首先要领会马克思主义哲学上的“必然”与“偶然”的含义,也要理解偶然与必然之间的关系。必然是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具有在一定条件下的不可避免性(必然如此的結果)。比如,种下茄子,并精心施肥、灌溉,精心呵护就一定会长出茄子,这是必然;如果竟然长出了辣椒,那就是偶然了。而偶然却是并非必定如此的不确定趋势,就具体的发展过程而言,特定的偶然事件可以出现也可以不出现,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兔子作为一种并不愚笨的动物,自杀式撞树是概率极低的偶然事件,非要上升为必然,那就是掩耳盗铃式的自欺欺人,结果必然是可悲可气可笑的。
道理浅显易懂,可现实中却有很多人没有真正领会寓言所包含的深刻含义和现实意义。难道不是吗?不肯刻苦学习就想在年级名列前茅的人;不肯辛苦付出就想致富的人;不刻苦钻研就想取得辉煌科研成果的人;强烈期待靠抓奖券一夜暴富的人;播下种子不去耕耘就期待不劳而获的人……凡此种种,不都是守株待兔的人吗?整天白日做梦,期待天上掉馅饼,靠运气实现“人生理想”的人,生活中还少吗?这些人其实都是那个宋国农夫的同伙,一些五十步笑百步的人。
没有脱离偶然的必然。现实生活中,纯粹的必然是不存在的。一个人成功了,别人完全照猫画虎,却可能失败了。姚明很成功,你也长成两米二六,刻苦训练就一定能成功吗?不一定。成功需要刻苦磨炼,也需要碰巧赶上恰当的“历史时机”;有些人从星光大道走上“星途”,是众多业余歌手和北漂艰难困苦成功必然中的偶然。也正因为偶然是确实存在的,才会有人不计后果的追逐。没有偶然的兔子撞树,不会有宋国农夫的异想天开;没有获500万大奖的一夜暴富,就没有很多人趋之若鹜;没有瞎猫碰上死耗子,就没有赌博式的投资……必然性总是伴随着偶然性,不通过偶然只表现为纯粹的必然是不存在的。换句话说,不能否定在必然中存在偶然,但更多的人把偶然当成了必然。很多人嘲笑守株待兔的宋人,却意识不到不脚踏实地、投机取巧等行为,实质就是守株待兔的变形。
没有脱离必然的偶然。完全脱离必然的偶然也是不存在的。兔子撞树撞死了,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如果把这种偶然当成符合客观规律的必然,就大错特错了。兔子奔跑起来是很灵敏的动物,那次撞树极有可能是被天敌或猎人追的昏头转向的结果,忙中出乱,头脑发麻,必然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偶然,所以这样的偶然何尝不是一种必然。
必然和偶然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偶然可以转化成必然,必然也可以转换为一种偶然。抽奖券本身就是小概率事件,属于偶然的范畴,但如果十几年如一日,一直买一个号,一个数字组合,就极有可能将小概率事件变成现实,获得大奖,这就是偶然转化成了必然。每年的高考都有少数人会因为身体、心理受到某种偶然的干扰等原因,而发挥失常,高考失利,是必然成为了偶然。偶然从鸟嘴里掉落的一粒种子,正好落在适宜的地方,就必然会成长为一棵大树。偶然和必然无处不在,并可以相互转化。
绝对的确定性,也即必然的绝对化会导致宿命论;绝对的不确定性,也即偶然的绝对化则导致迷信的发生。包括宋国的农夫在内的很多人,就是把偶然当必然的人。这群人迷信结果的发生,其实就是一种“赌徒”心里。某某一夜暴富了!我不会运气那么差吧?轮也轮到我了?……千万不要否认必然与偶然规律!千万不要拿青春赌明天!
事实已经并会持续证明:不靠自己勤勤恳恳的劳动,而只想靠碰运气过日子,是很少会有好结果的。不好好学习,很难有突出而稳定的成绩;不好好工作,很难有被委以重任的机会;不耐住寂寞潜心研究,很难取得骄人的成果……遵循客观规律,正确而真正理解守株待兔故事深刻的哲学内涵,对我们的人生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作者单位:天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