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育文化感知生命美学情怀滋养童年
2019-09-10李智燕
李智燕
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民以食为天”是不可缺少的一环,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也因为有着这一日三餐两点的生活气息,让孩子们的整个童年有了更多的趣味与体验!2019年,兴华三十载,励精图治、聚沙成塔,与家长们,与可爱的孩子们,与一群热爱教育、关心儿童健康的教师们,从幼儿园的教学实践出发,结合家园共育渠道,开启了我们“以食启智,以食育人”的食育研究之旅!
通过探索以幼儿为主、教师和家长为辅的食育实施路径,我园将食育环境的创设、食育课程的推进、饮食行为习惯的养成、幼儿体质的测定、科学合理调配膳食营养、家园合作这六大块内容有机地融入了食育课程,最终达到让幼儿自我健康管理受益终生的目标。而做为食育课程的主角——充满自然和生命气息的各种食物,除了带给孩子们视觉、味觉、触觉等不同的感官感觉,或是一道道美味盛宴享受的同时,做为幼教人的我们,如何能将中国传统文化植根于内,成为了饮食文化活动的落脚点。食物需要孩子们的热爱,而孩子们也真的需要通过对食物的热爱去感知生命。思考良多,一个“食”字,真是说不尽中国饮食文化的博大情深、源远流长。
在中国,美食一事,除品味之外,更有文化内涵与人文特色融入其中。传统节日里、时令节气里,我们吃的是美味佳肴,品的却是人间情暖。八十年代的我们,希望从自己的生活阅历中,陪伴孩子们体验“筷子夹起了故事、舌尖品出了幸福、味蕾勾起了记忆、肠胃诉说着乡愁……”酸、甜、苦、辣、咸,舌尖挑起的不仅仅是一个人的味蕾,更是光阴故事下中国的文化传承,是每个中国人心底挥之不去的家国情怀……
我们尝试着将“中国传统八大菜系”与幼儿日常餐点创新融合,成为了第一个食育文化活动。探究各大菜系的历史、地域、人文特点,营养师团队考量菜系菜谱,食堂班组切磋菜品加工操作的改良,确保“八大菜系”中的每一道菜品都贴合孩子们的膳食习惯。就是这样的精益求精、匠心独运,让孩子们在一道道美食中,品出了苏浙的清秀素丽江南美女之感、鲁皖古拙朴实的北方健汉气魄、粤闽的风流典雅之姿、川湘中才艺满身内涵充实的情感……就是在这一粥一饭中,品出中国滋味,传承中国文化!
中国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习惯了总是在不同的传统节日里,吃不同的食物同享喜庆安康,好似这吃食里有着一种道不明的情,或许将来这一碟一碗会成为我们对现在、甚至过去的一段记忆,借着这些意味深长的仪式,寻找属于自己的生活样貌。春节的喜庆饺子在孩子们的餐点中做成了果蔬彩色水饺,元宵节的汤圆也有了新的吃法,端午节的粽子南北做法大结合,就连中秋节的月饼也请“嫦娥”“月兔”来做客,成了月饼的新样式……菜品的制作里加入了借形创作,美学情怀也在美食的力量下滋养着童年。通过食育让孩子们了解节日、习俗,点亮文化符号,体会中国式的亲情与温暖,兴华在每一个传统节日里创意与传承同在。
四季的轮回也成为我们感知食物、感知生命、滋养童年、传递情怀的载体:“食中探索,品味春意”中体会春暖花开、姹紫嫣红;“以食为媒介,品夏日芬芳”中感知天朗气清、漫天星光;“用美食情怀,感秋色涟波”中共谱峰峦叠翠、层林尽染;“天涯霜雪中,冬日君子来”中等待白雪皑皑、郁郁苍苍……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餐桌上的时节之韵,四季更迭,是我们对中华民族文化奉上的敬畏之心。“兴华节气菜”就是遵循春夏秋冬的时令变化规律,以“阴阳平衡”“五味调和”为核心理念,敬畏大地、珍爱生命、尊重食材,以多样化的烹调技巧,打造具有鲜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特色与幼儿餐点交融的菜式体系。“节气生活,生命节气”,我们做的不仅是一道节气菜,更是将顺其自然发展的美好传递、浸润给孩子们,成为他们对生命、对生活的一种态度。
文化活动不仅蕴含在节日、节气中,就连我们常吃的包子,也有了属于兴华的“五花八门的包子世界”文化活动,从一个小小的包子中听历史、感时间、品匠心。以孩子们感兴趣的迪斯尼动画片《Bao》为切入点,用生动的卡通包子动画形象带我们去体验成长,有一丝感动和满足在心间流淌……在兴华,会有故事因为一个“包子”开始,因为一个“包子”延续。30年来,一张张稚嫩的面庞刻画在了心里,也画在了兴华的成长画卷中……对于兴华的“匠人們”来说,每天重复着同样的工序,每周创新不同的菜式,一餐一点出炉不过短短的一段时间,背后却不知凝聚着多少年的坚持。正因为有这些匠人匠心,默默努力着,打捞着,打捞我们遗落在时光里的味觉记忆,才让我们尝到了包裹在食物中的万种风情。在美食的世界,最珍贵、最值得慢慢回味的,就只有两个字——匠心。一个小小的包子,传递出内心的感悟,与其说是食物与味蕾发生的物理碰撞,不如说是品尝者与匠人心与心的沟通。
无尽的滋味,每每在舌尖萦绕,百转千回,鲜活如昔,无法淡去。品味舌尖上的记忆,不仅是一次精神上的美食之旅,更是一顿赏心悦目的文化大餐!我们要做的就是这文化大餐的传播者与执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