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
2019-09-10李畅
李畅
“千古沧浪一水涯”,沧浪亭者,水之亭园也。
假期中,我来到沧浪亭,这个令苏舜卿、欧阳修、梅圣俞等人都心往神驰的地方,去揭开沧浪亭何以吸引众多文人雅士的秘密。
踱步进沧浪亭,未进园门便见园外绿水环绕,颇似当年苏舜钦描写的“前竹后水,水之阳有竹。澄川翠干,光影回合于轩户之间,尤与风月相宜”的景象。
“沧浪亭是北宋苏舜钦的私人花园,当时苏舜钦官场失意,见孙氏弃地约六十寻,三面借水,旁无名居,遂以四万钱得之,建了沧浪亭”,耳边传来导游清丽的声音。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濯缨阁,建屋于一片绿水之上,周围古樹葱笼,箬竹被覆。苏舜钦以“沧浪”命题,又以“浊音”为阁名,那一池池的绿水,勾起了他心中不随波逐流的志向,也勾起了诸多名士对沧浪亭向往之情。此乃一密,水也。
绕过几道到幽深曲折的小道,我来到“翠玲珑”馆,这才明白,竹乃二密。馆四周幽竹纤纤,绿意盎然,前后又有芭蕉掩映,竹柏交翠,风乍起,万干遥空,滴翠匀碧。此情此景,不禁让我想起竹林七贤。
竹林清风,曲水流殇,七贤聚集于翠竹之下,放歌纵酒,抚琴弹弦,以此来逃避竹林外的世事纷争。苏东坡曾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风中摇曳的“翠玲珑”馆中,清风阵阵,竹叶片片,挺拔的竹林让诸多风流名士心向往之。
最后,我止步于仰止亭,“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仰止亭周围藤萝蔓挂,野卉丛生,朴素自然,如同自然山野,让人想留在这里,细数流逝的每一漏光阴,不问世事。
忽地,我心头一动,似是清楚了最重要的吸引众多文人雅士向往沧浪亭的原因,隐逸之情。无论是那池幽深的绿水,还是挺拔苍翠的竹子,都营造出了悠远、静谧的自然山野气息,这里的氛围让欧阳修等人都冲动地想摒弃尘嚣。隐逸,乃三密也。
想起沧浪亭石柱上的对联:清风明月本无价,近水远山皆有情。
苏舜钦等文人雅士在清风明月里寄托隐逸之思,而他们崇高的精神品质,却体现在沧浪亭的一草一木中,待后人探寻感悟。
离开沧浪亭,导游笑着问我:“沧浪亭何以令众名士心向往之?”我莞尔一笑,对回:“水也,竹也,隐逸之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