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发展格局下的慈善事业趋势
2019-09-10王振耀
王振耀
“中国的慈善事业,正在与经济和社会发展日益密切地结合,使得经济向善、科技向善、商业向善方兴未艾、波澜壮阔,展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
慈善事业是可持续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可持续发展则为慈善事业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宏观格局。自2005年国务院确立慈善事业发展政策,尤其是2016年《慈善法》颁布以来,我国的慈善事业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小康社会建设尤其是可持续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首先,慈善事业对国家扶贫战略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众多企业、慈善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国家精准扶贫的战略,同时扶贫过程中产生许多机制与方法的创新,特别是以中和农信为典范的小额信贷,促进了乡村振兴的多样化社会参与。其次,慈善组织积极参与了环境保护的进程。自然资本的概念开始逐步深入人心,许多慈善组织在致力于环境保护的同时,发起各类项目向社会普及环保理念,如保护动物、保护海洋、应对气候变化等理念,使环保工作更具活力。第三,慈善事业在文化与教育方面的投入更为广泛。助学项目、民办学校、教育创新、科技慈善、公共阅读等日益发展,甚至學校领域的厕所革命,也有慈善人士的加入与推动。最后,自《志愿服务条例》实施以来,全国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实名志愿者已经超过1亿人。志愿服务在社区工作、养老与儿童服务、应急救援等领域日益专业化,从而使得慈善与可持续发展的多项指标逐步密切结合,产生出更为积极的影响。
展望未来,在可持续发展的宏观格局中,在政府的战略指引下,中国慈善事业将呈现出良好的趋势:第一,社会扶贫将呈现出更大的影响力。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社会大众的广泛参与,慈善事业将会与政府的战略更为密切地结合,使得贫困扶持的机制性互补日益完善。其次,社会影响力投资、公益金融和社会企业进一步蓬勃发展,从而推动经济与社会的良性发展。第三,慈善将会在科学技术、文化产业、教育事业等多个领域深入发展,其对于科技、文化、知识创新的促进,将会更为突出,更有影响力。第四,志愿服务将会与社会工作、社会服务密切结合,更为专业地广泛参与到多个领域,为社区工作、环境保护、厕所革命、垃圾分类、乡村振兴、养老和儿童服务、残疾人服务等注入新的活力。中国志愿服务者有没有可能在不远的将来超过2亿人甚至更多?回答是完全可能的。
编辑|罗曙辉 shuhui.luo@wtoguid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