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三个方面深化理解生态文明思想

2019-09-10诸大建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经济社会误区文明

诸大建

寄语:

“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是要强调高收益、低成本的源头创新,而不是高成本、低收益的末端治理。”

中国的生态文明思想在国际社会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被联合国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中国方式,但国内有关生态文明思想的认知却还需不断深化。最近十年来国际有关可持续发展的研究出现了一系列重要的新成果新思想。这些新成果新思想与生态文明思想的发生发展有相同的背景和取向,对深化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区别有关的思想误区有启示意义,可以从对象、过程、主体三个维度进行分析。笔者运用这些可持续发展研究的新成果新思想解读生态文明,给区别和解释有关生态文明的思想误区带来了诸多启示。

误区一:生态文明是资源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合。

这方面的误区会导致有文明无生态或者有生态无文明的认识或做法。实际上,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是高度契合的。生态文明包含了环境与发展、生态与文明两个方面,没有经济社会文明提高的资源环境保护不能认为是生态文明,没有资源环境保护的经济社会发展也不能认为是生态文明。如果以GDP为导向的唯经济增长是有文明无生态,那么简单地把生态文明等同于环境保护就是有生态无文明。例如,经济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常常自称是或被认为是生态文明好的地区。实际上,从生态文明的视角衡量发展中地区,应该看生态环境是否促进经济社会发展;衡量发达地区,应该看经济社会发展是否资源环境友好。

生态文明是经济、社会、环境三个系统的和谐发展,它要处理好两个重要关系——一个是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关系,要有生态门槛的概念,在人类生态足迹不超过地球生态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实现经济增长与社会福祉,这是生态文明隐含的不可能性命题,即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增长在存在地球生物物理极限的情况下是不可能的;另一个是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关系,要有福利门槛的概念,在经济增长对社会福利的边际收益逐渐递减的时候要转向非经济方面对人类福利的重要性,这是生态文明蕴含的不必要性命题,即无限制地追求经济增长对于人类福利和生活品质是不必要的。

误区二:强调发展模式不改变下的末端环境污染治理。

从生态文明看生产和生活的物质流程,应该包括原材料开采、制造加工、物流配送、商业零售、消费使用以及消费后处理等六个环节,或者如项目管理所涉及的设计、建造、运用、拆卸四个阶段。从传统的环境保护到强调生态文明,是要从物质流、能源流的全过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过程的绿色化和清洁化。生态文明下的绿色发展,是要强调高收益、低成本的源头创新,而不是高成本、低收益的末端治理。

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是中国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与操作性路径。从生态文明看循环经济,不是要单纯进行传统的垃圾、废弃物的循环利用,而是要通过发展再制造和产品服务系统,包括发展正在崛起的分享经济,在物质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大幅度提高自然资本的生产率,预防和减少事后的垃圾产生和处理;从生态文明看低碳经济,不是要单纯强调事后的对气候变化问题的被动适应,而是要通过经济过程的能源转化,包括用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提高工业、建筑、交通中的能源效率,在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源头大幅度提高能源流的生产率,预防和减少事后的二氧化碳排放和处理。

误区三:生态文明是资源环保部门的工作。

传统的政府体制在目标和手段上常常存在冲突,生态文明特别需要政府管理从碎片化转向整合化。一是目标的相互增强,有不同目标的部门,例如发展部门与环保部门,需要在生态与文明之间找到交集和平衡点。二是手段的相互增强,政府的管理手段通常包含规制、市场、公众参与等三种方式,不同手段之间应该相互支撑。

在宏观社会管理层面,生态文明的发展主体是政府,政府要提供规划与指标、政策与法规、财政与金融、教育与培训、最佳实践等多种方式推进生态文明,中国各级政府用五年规划方式推进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是亮点,但是内容需要深化。在中间组织管理层面,要把生态文明的思想融入政府、企业、社会三类组织的发展与管理,加强组织之间在界面上的互动过程。政府应该关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中的生态规模控制和生态公平分配;企业需要关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中的生态效率和经济收益;社会需要关注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的效用获得和生态公平。在微观个体管理层面,要形成有利于可持续发展价值观的学习型社会建设,培养在物质需求、生态需求、社交需求、精神需求各个维度保持平衡的全面發展者,消除传统的单一经济人的影响。

编辑|胡文娟  wenjuan.hu@wtoguide.net

猜你喜欢

经济社会误区文明
漫说文明
文明过春节
圆锥曲线学习中的六种误区
关于野生动物行为的5个误区
未来五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重点任务
对不文明说“不”
解析几何常见误区
文明歌
当前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数据
北京经济社会发展月度监测数据(2008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