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巨变与重生

2019-09-10窦铁成

中国工人 2019年1期
关键词:变配电巨变工程

窦铁成

一辆墨绿色的解放卡车载着二十几个插队知青和他们简单的行李卷,颠簸的驶入了荆芭墙围着的大院,到了几顶比车身稍大一点的帆布帐篷前停了下來。

“到了,下来吧。”司机师傅朝这群小伙子喊。

1979年,我这个插队知青通过招工考试,来到唐山。一根碗口粗的木桩上挂着一块不到一尺的木板上写着:中铁一局电务处第四工程队,我成为了一名工人,确切地说,一名电工。

记得那天,师傅帮我们把行李搬入新搭的军用帐篷后,语重心长地说:“你们现在从事的是一个技术含量很高的专业,也是一个高危行业,要想学本事就得好好学习,学好本事才有饭吃!”

从此,一群平均年龄不超过22岁的年轻人,像一群活蹦乱跳的麻雀,每天坐着敞篷车上下班,风里来雨里去根本不在话下。河北的三月天,电力线路设计要从水稻田内通过,需要挖坑、立杆,“下”!不管是小伙还是姑娘,鞋袜一甩,裤腿挽起来,噗噗腾腾的就下去了,没有人说冷,没有人喊脏。

下了班吃完饭退下工装,换上喝茶的衣服,打上发蜡、可以在乡间小道上压压马路,展示穿上喇叭裤的神气;队上有台14吋的黑白电视机,一到吃完晚饭,电视机前的椅子,方凳,用木板自制的小凳、摞起的砖块就摆满了,《万水千山总是情》《加里森敢死队》都让人着迷。但是,多数时间,我还是在帐篷里写当天的工作日记,看图纸,熟悉规范,给明天的施工做准备工作。

1981年,我幸运地参加华县职工学校学习的培训班,虽然时间短,在学校从书本上学到了以前从没有见到过的知识,从此,这些知识使我在工作上如虎添翼。紧接着我参与主持了京山、京秦枢纽坨子头火车站新建铁路自动闭塞变配电所的安装工程……主持参建了西康铁路一标的小峪、营盘110/35千伏变配电所、10千伏配电所、西合铁路商州35/10千伏变配电所,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进出口110/35千伏变电所以及20.5公里乌鞘岭隧道工程供电、18.46公里秦岭隧道的工程供电。

随着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进入90年代,生活和工作条件都改善不少。每个班组最少有一台彩色电视机,切割机、电锤、液压弯管机、母线煨弯机等电动工具也成了我们的常用工具,施工运输使用的架子车已经成为历史。

不知不觉间,四十年,我们工程人的足迹踏遍了祖国的大江南北。戈壁、荒漠、深山、森林、塞外、江南;测量、定位、安装、调试、供电、运行。我们目睹着一座座桥梁崛起,一孔孔隧道贯通,一列列满载着游客和货物的列车驶向远方的目的地。一个个像我一样一无所知的青年变成技术骨干,肩负建设祖国的重任,挑起企业发展的大梁。

四十年来,电力行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新工艺随着改革开放的旋律层出不穷。而我和我的工友组成的电气试验班,从一个只有3个人和一台沉重的试验变压器、一台笨重的试油器,发展到现在的电力试验所220千伏电压等级、具有国家一级资质、持证上岗的就有100多人,近500万元的检测设备,每年完成检测产值两千余万元。

四十年,我的单位跻身城市地铁建设的行列,上海、北京等近30个城市有我们的项目,我们发明了好几种专利,创造了“硅脂填充法”。这些创新在提高城市轨道交通施工的安全、质量方面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时提高了工作效率,节约了大量的工程成本,所有的变配电所实现一次性送电成功!

四十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我们的脚步又跨出了国门,走向世界,着力开拓海外电力市场。

现在回忆我工作这些年的事,就是伴随着一个又一个工程过来的。每一个工程里,有付出,有难处,但也有解决难处后的快乐和喜悦。我们,就这样在巨变中奋进,而我们,也在奋进中成长。回望我这几十年,最深的体会还是要不断学习,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才能成为岗位上的工匠,才能在时代巨变中实现个体的重生。

猜你喜欢

变配电巨变工程
侗乡巨变呀啰耶
2022 在巨变的时代中
子午工程
变配电所的二次系统
马鞍山村巨变
星光村巨变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工程
基于GIS的输变配电一体化系统开发应用探讨
10kV变配电站一、二次电气设备的选择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