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堆肥试验研究

2019-09-10邢振楠刘邦刘艳杰

林业科技 2019年1期
关键词:堆肥鸡粪

邢振楠 刘邦 刘艳杰

摘要:以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为主要原料,经晾晒、粉碎等预处理后,将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按照不同配比,在高效EM菌剂作用下,进行堆肥发酵的结果表明:当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添加比为5:5、堆肥时间在30天左右时,堆肥效果最好。堆肥在4天内温度升高至45℃,且在45℃以上持续了21天,最高达到了61℃,堆肥结束时温度恢复到36.5℃,含水率为21.74%,pH为6.1左右,有机质含量符合生物有机肥标准,氮磷钾的含量分别上升1.54%、1.55%、1.62%。

关键词:鸡粪;食用茵废弃料;堆肥

中图分类号:S 646,S 6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 - 9499(2019)01 - 0047 - 03

近几年,伊春地区食用菌产业发展迅速,据不完全估计,每年产生食用菌废弃料4亿袋,少量作为燃料,大多数弃之荒野,若将其用于制作生物有机肥…,不仅可以减少水土污染,制成的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理化性质,提升肥料作用。因此,本文对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为主要原料并添加高效EM菌剂的堆肥过程进行研究,通过生物有机肥的制作,将废弃物经过有益微生物的分解,达到无害化处理(除臭.灭虫卵等),实现绿色种植业循环持续发展。

1 试验材料

新鲜鸡粪、食用菌废弃料均取自上甘岭溪水林场,生物有机肥菌剂购自众邦生物制品公司堆肥专用的高效EM菌剂,有效菌含量≥2×1010cfu/g。

2 试验方法

2.1 试验设计

堆肥试验在上甘岭溪水林场内进行。本试验共设5个处理,即混合不同比例的新鲜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堆体A(鸡粪:食用菌废弃料=3:7)、堆体B(鸡粪:食用菌废弃料=4∶6)、堆体C(鸡粪:食用菌废弃料=5∶5)、堆体D(鸡粪:食用菌废弃料=6∶4)、堆体E(鸡粪:食用菌废弃料=7:3)。

2.2 堆肥方法

将新鲜的鸡粪、食用菌废弃料按比例混合,混匀后过筛,补充堆肥含水量至40%;将高效EM菌剂与红糖按1:1的比例混合,加水溶解制成4%溶液,活化45 min;按照菌剂与堆肥1∶500的比例均匀喷洒,接种完毕后,继续翻堆直至混匀。人工将堆体混匀并建立长×宽×高=3.5m×1.8m×1.1m的梯形堆体,每天进行翻堆通气,使堆体均一化。

2.3 测定方法

每天9点和15点,使用水银温度计测量堆体中间同一高度处的东、南、西、北4个方向,深度约20~30cm位置的温度,其平均值作为堆体实际温度,然后绘制堆肥过程的温度变化曲线。含水量、pH值、有机质、氮磷钾的测定按照有机肥料国家标准方法NY525-2012进行。

3 结果与分析

3.1 不同配比的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堆肥温度变化

温度是堆肥顺利进行的必要因素,堆体温度的变化可直观的体现堆肥的腐熟程度[2]。发酵第2天开始,5个堆体温度均不同程度上升,在达到最高温度后缓慢下降,直至降到初始温度。由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变化情况(图1)可以看出:将生物有机肥菌剂接种到堆肥中发酵以后,5个堆体温度的上升速度、达到的最高温度以及最高温度持续时间均有明显不同,这与鸡粪和食用菌废弃料添加比例不同关系密切。堆体A、E温度虽上升,但最高温度未达到45℃;堆体C温度升高速度最快,4天内升高至45℃,最高温度达到了61℃,在45℃以上持续了21天;堆体B、D达到45cC所需时间为6天,持续时间未达标,整个堆肥期间都未出现60℃以上的高温。因此,从整个堆肥周期温度变化情况来看,堆体C配比效果最佳。

3.2 不同配比的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堆肥含水量变化

由堆肥过程中堆体含水量变化情况f图2)可知:5个堆体初始的含水率控制在40%,堆肥过程中含水率曲线呈下降趋势。5个堆体堆肥结束时含水量最低的是堆体A,为16.34%,原因是食用菌废弃料添加比例大,造成水分蒸发过快。最高的是堆体D,为23.65%,5个堆体含水量均符合农业部生物有机肥料标准( NY884-2012)。

3.3 不同配比的雞粪与食用菌废弃料堆肥pH变化

pH值的变化并不能反映出堆肥腐熟情况的差异,只能作为堆肥产品是否达标的参考指标,但pH值变化是由于氮转化和有机物降解过程中物质转变引起的,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堆肥内的微生物活动情况[3]。由堆肥过程中堆体pH值变化情况(图3)可知:不同处理的堆体发酵过程中pH的变化趋势一致,均为先升高后降低,最终稳定。堆肥初期,堆体的pH值上升速度快,是由于此时堆体温度上升快,微生物活动频繁,分解速率高,将有机肥分解释放NH3。堆肥后期,随堆体温度逐渐下降,微生物活动速度减缓,在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堆体pH值逐渐下降并趋于稳定。堆体A、B的pH值较高,主要是由于鸡粪含氮量较高,且所占比例较大。pH值在堆肥结束时,只有堆体C的pH为6.1,符合生物有机肥(NY884-2012)中pH值5.5~8.5的规定标准。

3.4 不同配比的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堆肥有机质变化

畜禽粪便的高温堆肥发酵,其实质是通过好氧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使有机质分解、矿化的过程[4]。堆体中有机质含量是生物有机肥质量的重要评判指标。由堆肥过程中堆体有机质变化情况(图4)可知:不同配比各堆体中有机质含量随堆肥时间的增长而缓慢下降,变化规律相近。堆肥前10天,各堆体中有机质含量有较小幅度的下降,10~18天,由于此时堆体温度较高,堆体C、D、E有机质含量下降明显,而堆体A、B由于温度不高,有机质降解速率稍缓。18天以后,堆体温度下降,有机质降解速率平缓。堆肥发酵结束时,堆体C、D、E满足生物有机肥中有机质含量高于45%的标准。

3.5 不同配比的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堆肥氮、磷、钾含量变化

堆肥过程中氮的转化与臭气、肥效和氮营养素损失相关。在堆肥中,NH3的产生和挥发与堆肥温度、pH值、堆肥中微生物种类及分布变化有关[5]。由堆肥过程中堆体内全氮含量变化情况(图5)可知:所有处理的全氮含量总体均呈现上升趋势。堆肥结束时,氮含量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堆体C,比堆肥初期高出1.54%,上升幅度最小的是堆体A,比堆肥初期高出1.03%。堆体B、D、E中氮含量分别上升了1.11%、1.49%、1.44%。堆肥发酵进程中,堆体内有机质分解成C02和H20损失,从而导致堆肥内干物质总量减少,且减少量大于氨挥发导致的氮含量下降量,使干物质中全氮含量相对增加。

堆肥过程中,磷和钾比氮相对稳定,不会产生挥发性损失,只有不同形态间的相互转化。因此全磷、全钾的含量变化直接反映出堆体中有机物料降解速度和C02、NH3等物质的挥发损失快慢,并且磷、钾的含量是影响生物有机肥最终品质的重要指标。由堆肥过程中堆体内全磷含量变化情況(图6—7)可知:堆体中的磷、钾含量在堆肥发酵过程中呈上升趋势。不同处理在堆肥结束时,磷和钾的增幅略有差异,其中磷和钾增幅最大的是堆体C。

4 结果与讨论

4.1 当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比例为5:5时,堆肥效果最好,品质最佳,堆体升温快、温度高,最高温度达到61℃,有明显的升温期、高温期、降温期,并且堆体温度45℃以上保持21天,完全符合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

4.2 鸡粪添加量直接影响堆肥结束时堆体pH值,试验结果表明,只有当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比例为5:5时,堆肥结束时pH值符合生物有机肥(NY884-2012)中pH值5.5~ 8.5的标准。

4.3 有机质含量在符合生物有机肥国家标准的前提下,当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比例为5:5时,整个堆肥周期有机质含量损失最少。

4.4 在所有处理中,鸡粪与食用菌废弃料比例为5:5时,在堆肥结束时,总氮增加1.54%,总磷增加1.55%,总钾增加1.62%,是所有处理中增加最多的。因此,这个配比能更好的提高堆肥的元素保留效果。

参考文献

[1]李琳,姜伟阳,李男,等蒙古栎食用菌原料造林试验初报[J].林业科技,2015,40(5):27-29

[2] NY/T 1168-2006,农业部畜、禽类便无害化处理技术规范[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06.

[3]尉良.农牧业废弃物堆肥腐熟质量控制指标研究[D].上海:东华大学,2008

[4]张琴,张陇利,魏晓明,等复合菌剂接种鸡粪堆肥的效应研究[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5): 1963 -1967.

[5]王军.玉米秸秆添加腐熟剂生产有机肥试验的研究[J].农业科技与信息,2009(11): 55 - 56.

猜你喜欢

堆肥鸡粪
利用鸡粪养殖蚯蚓技术
看澳大利亚如何变鸡粪为资源
鸡粪无害化处理与利用技术简介
鸡粪如何加工成鱼饲料
城市污泥高干脱水后用作绿化草坪基质的可行性研究
雌激素在不同畜禽粪便堆肥过程中的降解研究
城市污泥好氧堆肥过程中有机质降解模型
复合微生物菌剂在牛粪堆肥中的应用效果
生态养殖富农家
养鸡场粪污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