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万个就业岗位:新机会新饭碗
2019-09-10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年来,截至2018年6月,我国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24.4万个就业岗位,仅仅对外承包工程合同总金额高达5000亿美元,中国还以技术赋能形式走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帮助这些国家提升公共服务。
吸纳大量的劳动人口,尤其是青年劳动人口,进而解决各国迫切的就业难题,是“一带一路”建设的另一重要意义。
新兴经济体物质性和社会性基础设施相对比较落后,是众所周知的事实。联合国的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大多涉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从清洁能源、水和卫生设施,到医疗、教育和可持续城市等相关目标。然而,基础设施与可持续就业创造、就业与稳定之间的联系却鲜少触及。
对失业或缺少经济保障的擔忧是导致政治压力的一个来源,正是这种政治压力塑造了全球,尤其是欧美国家目前变幻莫测的新常态。在相对贫困的新兴国家,失业问题特别是快速增长的青年劳动人口的失业问题,可能造成政局失稳。
完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对创造就业而言至关重要,这不仅限于为建筑行业创造就业岗位,而且还将提高贸易效率和生产力。例如,自中远海运集团接手希腊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业务以来,不但没有无故解雇工人,反而直接提供和创造就业岗位2600多个,间接提供和创造就业岗位8000多个。曾经的危机债务危机重创希腊,但中远海运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有限公司附近的商铺和公司合作伙伴不仅没有倒闭,生意还越来越红火。
美国研究报告表明,每10亿美元的基础设施投资将带来1.3万-2.2万个就业岗位,而发展中国家的就业创造潜力将更大,在实现绿色经济转型的过程中,有望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
除了就业机会的提升外,“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劳动力素质提升带来了新机遇,国际劳务合作、留学、人才交流和国际移民成为各国人力资本提升的重要途径。
随着中国国际劳务市场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劳务合作,开始由低端劳动密集型劳务输出向技能型、知识型中高端人力输出转型。作为投资主力的中央企业,雇佣当地员工的比例占到85%以上;通过中资企业技能培训,委托中同高等院校留学深造等方式,当地员工的技术水平,操作水平和知识能力都得到了不断提升。
此外,“一带一路”建设也为国内就业提供了新的机遇,根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2014-2016年市场职业供求数据,以“一带一路”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相关行业的就业需求旺盛,重庆、郑州、西安等“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城市的交通运输、物流仓储及跨境电子商务相关行业的职位有较大幅度增长,宁夏、新疆等西部省市的劳动力市场活跃度也有所提升,上海、天津、宁波、湛江、厦门等港口城市国际贸易相关行业的就业也显著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