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非遗”传承与美术教师培养的学科思考
2019-09-10周春花
编者按:
2018年7月9日,海南省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乌石学校夏令营项目顺利开营,拉开了“牧云。蒲公英行动”落户海南的帷幕。周春花教授在带队参与的过程中,涉及到很多的具体事务,感受颇多,总结了如下经验,希望为今后的美术教师培养提供有益参考
我自2017年开始走近“蒲公英行动”团队,有幸观摩了云南西双版纳勐龙中心学校的“蒲公英行动”成效,尹少淳老师、谢丽芳、陈卫和、吴尚学等老师的无私奉献和努力工作,激励了我辈。在此之前也一直在关注“蒲公英”怎么去做,也知道2016年开始,很多高校如首都师范大学、广州美术学院相继加入团队。作为海南的高校团队,我们决定将“蒲公英行动”与高校学科发展相结合,在2018年7月开启“蒲公英行动”之旅。说实话,做的过程中大家遇到了各种困难,但收获不少。作为高校教师,只有借助学科的发展才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只有将高校的学科建设与“蒲公英行动”理念相结合,才能更加具有吸引力。如何将“蒲公英行动”与自己所在高校的发展相结合呢?
一、平台的问题
个人“单打独斗”与在平台背景下做事情,是完全不同的。只有半官方半民间,再带一点儿美育理想信念去做,才能借力打力,保持“蒲公英行动”的延续性,而不是做一年就不做了。
其一是机构平台。“蒲公英行动”的平台是公益基金,需要与院校平台结合,保障活动顺利开展。海南团队将“蒲公英行动”平台与海南师范大学的“三下乡”平台尝试结合。“三下乡”是团省委搭建的省级平台,把公益基金与省级、院校平台相结合,有助于“蒲公英行动”的顺利开展。 “蒲公英行动”为“三下乡”行动赋予美学理念和学科特色,二者互惠互利。
其二是学科平台。在高校建设中,学科和科研占据重要地位。2016年,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就被评为海南重点特色学科,经过多年的论证和研究,确立民族民间美术的特色方向,与“蒲公英行动”的思路一致。
其三是研究平台。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成立了两个研究中心,包括亚洲美术教育发展与研究中心海南分中心、海南师范大学海南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美术教育研究中心,还有一个平台是海南省美术家协会美术教育委员会,给了“蒲公英行动”海南团队推进的动力。
以上的这些平台搭建好了, “蒲公英行动”就从个人行为转向省级、校级、院级平台合力下的行为,师出有名了,这样事情能做得更为顺利。
二、队伍问题
“非遗”传承的队伍很重要,主要是本科生和研究生,应该是一体化的。师范教育改革的三把剑陆续出鞘:2010年开始,教育部设立师范教育改革试点单位,2012级以后的美术师范生必须考教师资格证,而不是直接颁发,这是第一把剑;第二把剑是师范认证,对标院校培养出的学生能否成为合格的美术老师,将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课程取消;第三把剑,今年10月28日至31日在杭州师范大学举办的全国美术师范本科生基本功比赛,要求未来的美术教师具备书法、纸艺、中國画、手绘、丙烯、水彩、微课等方面的能力。“蒲公英”很有前瞻性,从2003年到2018年,15年之后大家都在朝全面发展的美育方向走。
从队伍本身的素质而言,本科生教学时,思想厚度不够,相较而言研究生可以补足一下;研究生也有问题,学术性更强,活跃性不够,本科生可以补足。这是一支互补的队伍。整个师范本科生与学科教学(美术)硕士研究生队伍的发展方向和“蒲公英行动”理念相契合,才有利于双方的发展。
以笔者所在海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为例,2013年招生学科教学(美术)的研究生,每年10人以上,指导过程中发现学生写文章最难的是接地气,急需走向田野调查,走向教学的一线。因此,我们预计未来的研究生队伍发展方向与“蒲公英行动”殊途同归。2019年,我们开始在美术学硕士研究方向下设立民族民间美术教育方向,也需要明确“非遗”传承与美术教育相结合的研究特色。对于研究生志愿者队伍来说,将毕业论文方向与“蒲公英行动”相结合,将会更有动力;对于带队老师来说,如果跟自己的科研方向相结合,应该是互利互惠的事情,这样才有延续的动力。
综上所述, “蒲公英行动”还是要和省级、校级和院级的相关活动结合,与师范本科生、研究生的学习方向相结合,才能够为其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