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缝性油藏堵水调剖适应性研究
2019-09-10马可聪王江吴学强杨明
马可聪 王江 吴学强 杨明
摘要:受天然裂缝及人工裂缝影响, 沿裂缝走向油井含水上升速度快、幅度大,堵水调剖作是控水稳油重要手段。本文重点从区域地质特性入手,对区域构造、沉积环境及岩石类型及特征进行甄别,通过对岩心的的取样分析,结合区块内的动态现象,总结了区域内的渗流规律。通过了解堵水调剖工作原理,在借鑒同类油藏工作效果的基础上,对该区域的适应性进行判识,明确了采用无机复合凝胶体系“区域调剖,同步启动”的调剖方式,认为对具有该类地质特征的油田,堵水调配具有较好的适应性,调剖强度控制在在2.6-3.4m/m.d之间时,堵水调剖井爬坡压力相对合理,措施后增油效果相对较好。该成果可应用于同类油藏。
关键词:地质特征;堵水调配;注水开发;西峰油田
1 引言
西41区为长庆油田陇东油区西峰油田的一个地质开发区块,2009年正式投入开发,2011年至2013年大规模滚动产建,开采层位长8,是西峰油田的主产区块之一。该地质区块在开发过程中与同西峰油田白马南区、西峰油田白马中区相比,表现出较强的油井裂缝性见水、局部注水单方向见效的特征,2012-2014年产能大幅递减。因此遏制区域含水上升,实现“控水稳油”,对缓解西41区开发三大矛盾,显得尤为迫切和重要。
堵水调剖近年来在长庆油田三叠系油藏措施工艺相对成熟、措施效果相对较好的控水稳油措施,2014-2015年在该区域得到大方面推广,本次重点研究堵水调剖实施合理性的同时,针对措施效果进行评价,就是否需要西41区域大范围实施,如何选取措施对象,怎样实现效果最大化三方面问题,在合理利用动、静态数据的基础上,结合区块开发规律,从“调剖工艺、调剖对象选取、调剖参数制定”等方面入手开展讨论,力求进一步夯实区块稳产基础,提高区块采收率提供理论依据。
2 区块概况
鄂尔多斯盆地整体构造形态为是一个南北向的不对称大向斜盆地,具有东宽、西窄的特点,盆地内部地层较为平缓,无明显的二级构造,三级构造多见鼻状褶曲,形成较好圈闭的背斜构造发育较差。西峰油田西41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的西南部,构造背景相对简单,是一个明显的单斜构造,呈向明显东南高、西北低的宽缓形态,研究工区的整体坡度较缓,每公里下降5~10m,没有大的构造起伏,有几个与区域倾向基本一致的鼻状构造发育,且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含油分布。主产区局部出现倾向西北或西方的鼻状隆起。各小层构造基本上为单一的单斜形态,砂渗顶构造具有很好的连续性。
裂缝的展布及规模受地层、应力性质、应力大小、作用时间、应力差大小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应力的性质、大小及耦合方向是影响裂缝的强度、密度和展布方向的主要因素。
本区的长8段裂缝较发育,方向性明显。在测井资料中有较明显的特征,与井区内的西103井的应力方向为北西~北西西向,用大地电位法、古地磁法测出西27井、西29-19井分别为71.8~75度。从用各种方法分析统计裂缝数量及方向而成的裂缝分布玫瑰图上看,本区的主要裂缝方向在北东向和北西向。北东东向的裂缝强度及数量应较北西向明显较多。
3 油田见水规律
西41区共计管理油井484口,水井178口,目前日均油井开井411口,水井开井158口,井口日产液水平液1108m,井口日产油水平547t,综合含水41.9%,平均动液面1163m,日注水量2643方。平均单井日产液水平2.71m,平均单井日产油水平1.33t。
3.1 见水比例大
目前全区处于中含水期,见水井达到301口,占总井数的73.2%,其中含水大于70%的125口,占总井数的30.4%,与投产初期对比受见水影响日均损失产能239.24t。目前81.8%的主向井目前已见水,占见水井的35.9%,目前65口主向见水井含水大于70%。
3.2 压力保持水平低
受高含水、水淹井的串流影响,注入水无法有效在地下形成压力场。同时在微裂缝及非均质性的影响下,水线的突进导致注入水的稍有面积及波及系数全面下降,在开发过程中表现出主向水淹、侧向不见效的状态。西41区与2013年对比压力呈明显下降趋势。目前压力保持水平仅为84.2%。
3.3 见水速度快
西41区域目前见水井平均见水周期220天,主向井裂缝水淹井最短59天,最长219天。与物性相似的长8油藏白马中见水速度对比(见水周期639天)相对较快。
3.4 水驱动用程度低
西41区域水井测试吸水剖面29口,吸水厚度386.7m,水驱动用程度64.3%,水驱动用程度逐年呈上升趋势,但水驱动用程度仍然较低。剖面上吸水不均、尖峰状吸水矛盾仍然突出,影响我区油藏整体水驱效率的提高。
4 堵水调剖
4.1 调剖思路
见水井复合堵水调剖是通过封堵油藏中高渗透水通道,使地层中流体“定势流向、定势压力场”改变,从而提高注入水驱波及体积,调整液面剖面,降低油井含水,降低产水量,提高产油量,从而提高注水开发油田的水驱采收率。其意义是通过深部堵水调剖封堵或降低水井高渗透层吸水能力,增加低渗透层吸水,减少无效注水,调整地层吸水剖面;延长油藏稳产时间,实现剩余油挖潜。
4.2 实施方式
结合历年白马中区长8调剖结果分析,“区域调剖,同步启动”状态下主向井见效率明显较高,交“定向调剖、分期实施”状态下提升20-30%。针对西41区域常规注水效果减弱,水驱动用程度较低,水驱效率差的特点,开展“区域调剖,同步启动”的措施方式较为有利,2014-2015年在西41区依照井组主向见水快,侧向见效慢、井组采出程度低等原则,落实区域性堵水调剖32口,从而扩大注入水波及体积,提高水驱动用程度及采收率。
4.3 实施效果
结合区域采油曲线来分析,自2014年9月至目前开展区域性堵水调剖后,得到较好效果:一是西41调剖区域呈现负递减态势,在无措施与新投的状态下区域含水下降4.6%,日增油量9.4t;二是水淹井排液量下降,无效水驱量减少,存水率与水驱指数剪刀差逐渐下降。从而缓解了注水水驱效率低,单向持续推进,产能损失大的开发矛盾。
5 结论
受裂缝发育影响,西峰油田西41区油田有见水比例大、压力保持水平低、见水速度快、水驱动用程度低的见水规律。
常规注采调整手段无法满足稳产需要,推广堵水调剖,可以实现“控水稳油”的开发效果,“区域调剖,同步启动”适合西峰油田西41区西131区域长8油藏。
在西峰油田调剖强度控制在在2.6-3.4m/m.d之间时,堵水调剖井爬坡压力相对合理,措施后增油效果相对较好。
参考文献:
[1]何佳, 贾碧霞, 徐海涛, et al. 调剖堵水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 青海石油, 2011(3):59-63.
[2]靳彦欣, 史树彬, 付玮, et al. 特高含水油藏深部调剖技术界限研究[J]. 特种油气藏, 2015, 22(3).
[3]熊春明, 唐孝芬. 国内外堵水调剖技术最新进展及发展趋势[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007, 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