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农业七十年变革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

2019-09-10

农家致富顾问·上半月 2019年10期
关键词:科技进步变革改革开放

新中国成立以来,70年的变革与发展,深刻改变了我国农业农村面貌,农业发展不仅摆脱了底子薄、积累少、“靠天吃饭”的局面,更站上了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历史新起点,其中一些经验弥足珍贵,具有重要启示价值。

坚持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性地位。“民不贱农,则国安不殆”。在一个积贫积弱的农业国基础上建设现代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保持农业稳定发展至关重要。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经过反复探索确定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基本方针。改革开放以后,党中央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实践证明,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符合中国国情和经济发展规律。正是由于农业的稳定发展,中国经济转型发展才有了更坚实的基础,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才更有底气。

坚持把改革创新作为农业发展根本动力。新中国成立以来,体制机制改革探索始终是贯穿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条主线。从上世纪50年代的农业合作化制度,到改革开放后实施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再到农产品市场化改革、取消农业税等,每一步改革和探索,都走过了不平凡的道路,并对农业发展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党的十八大以来,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深入推進,适应了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赋予中国农业发展强大动能。

坚持依靠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我国农业生产力的变革与飞跃,很大程度上依靠农业科技进步。新中国成立以来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农业科技工作,加大农业科技投入,农业科技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不断走向深入,一系列良种良法的广泛应用,现代农业装备水平的提升。到2018年,我国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业科技主要创新指标跻身世界前列。

坚持持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打下了坚实基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十分困难的条件下,积极兴修农田水利,逐渐减少各种水旱灾害。改革开放以来,国家持续加强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显著改善。我国耕地有效灌溉面积由1952年的1995.9万公顷扩大到2018年的6810万公顷;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67%,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从主要依靠人力、畜力到主要依靠机械动力的历史性转变。16C1CB9E-D697-4568-AF98-E129F43D925B

猜你喜欢

科技进步变革改革开放
2018年河南省水利科技进步奖励项目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科技进步有力推动了煤炭工业生产方式转变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中国建材再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变革开始了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变革中的户籍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