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使学生产生美德
2019-09-10钟萍英
钟萍英
【摘要】新形势下、新环境下,我们的学校和家庭都忽略了学生(孩子)进行劳动锻炼和接受劳动教育的机会,我认为我们的学校和家庭要把劳动重视起来,要让学生多进行劳动锻炼。有劳动机会时让学生积极参与,没劳动机会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劳动。劳动可使学生产生美德。
【关键词】劳动;美德;优良品质
现在的学生劳动(指体力劳动)的机会特别少,在学校,只有一个月一、两次的打扫课室卫生的任务,老师少安排劳动活动,使得学生动手机会少,在家里,几乎无事可做,因为学生有舒适的生活环境,特别是独生子女,她们更是被当成小祖宗一样供养着。究其原因:1.现在的学校、现在的家庭经济条件好了、环境走向现代化了,要么请人干活,要么用上现代化的机器、电器和设备,要么大人代劳;2.老师和家长希望学生(孩子)把全部精力投入到学习中,不允许学生(孩子)浪费时间在学习以外的事情上;3.老师和家长有看不起劳动的嫌疑。难道劳动对学生们来说真的不重要了吗?甚至不需要体力劳动了?非也,劳动很重要。笔者认为,我们的学校和家庭要把劳动重视起来,要让学生多进行劳动锻炼。有劳动机会时让学生劳动,没劳动机会时创造机会让学生劳动,因为“美德在劳动中产生”,劳动会使学生产生哪些美德呢?
一、劳动可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心
老师把劳动任务分到学生头上,让学生通过对所负责劳动任务一丝不苟地去做、去完成并接受劳动成果的检验,学生会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一种身上肩负这项任务的使命感、责任感,让他懂得任务在身,无法逃避,因为任务就摆在那里,你不做所有人都看得到,都监督着你,责无旁贷。比如,笔者把整理班上书柜的任务交给一个平时对班级事务非常冷漠的男孩子,每次笔者发现班级书柜乱了就说:“谁是书柜管理员呀?你的书柜是不是该管一管了?”这男孩虽然没有正面回应我,但过一会儿他就会冲过来认真地整理起他管理的书柜了。慢慢地笔者发现,他好像不只关心他所负责的书柜,对班上的一些其它事务也管起了“闲事”,笔者亲眼看见他把班上同学没放好的班牌认真地摆放到书柜旁的角落里,那个地方最不容易有学生经过或在那玩耍而碰撞班牌了,原来通过一项劳动任务培养起来的责任心也可以迁移到其它方面,即劳动使责任心变强、变大。后来,笔者就把所有固定要做的、临时要做的劳动事务都分到学生身上,责任到人,慢慢地班上的“懒虫”消失了,学生在学习上也更刻苦了。
二、劳动可培养学生独立自主、自立自强能力
不劳而获的学校环境、生活环境,使学生形成了依赖、不思进取的性格。而我们社会要求的是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才,能有独立生活能力、能为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才。如果孩子们没有通过一定量的劳力能力培养,他们长大后就没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工作能力、劳动能力,这就像长期喂养的动物在放回自然世界中就饿死是一样的道理。而这些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品格不可能纸上谈兵获得,必须是用劳动任务使学生慢慢习得。农民有丰富种庄稼的经验,那是长期耕种积累总结的结果;工人有娴熟的技术,那是长期操作机器掌握的要领;医生也是长期医治病人并从各种临床经验中提高了医术的。各行各业的行家和精英都是依靠苦干、实干成长起来的,那我们孩子们的成长,就更需要多劳动、多干事情,让他们在劳动中独立起来,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遇事多动脑筋、多依靠自己解决问题,在不断的劳动锻炼中把自己培养成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人。所以学校、老师要安排学生多劳动,家长要舍得让孩子多劳动,劳动也不只是表面劳动这么简单,更重要的是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自立自强。
三、劳动可培养学生勤劳节俭、心存感恩的美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试想如果让学生亲自下田感受一下农民耕作的辛劳,让学生亲入工厂体验一下工人的艰辛,他们还会浪费食物吗?他们还会瞧不起做工人的爸爸妈妈吗?还会随便挥霍爸爸妈妈的血汗钱吗?只有亲身体会了那种艰辛的劳动,学生们才会理解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才会理解热爱劳动、勤劳节俭的伟大意义。笔者邻居家的小孩曾经是一个经常给她妈妈煮好的饭菜挑毛病,她妈妈真是又辛苦又受气。后来笔者建议小孩子的妈妈让孩子做买菜、煮饭菜,结果孩子体验了那些劳动的辛苦和不易之后很快向她妈妈道歉并感谢她妈妈一直以来这么辛苦煮饭菜给她吃,也不给饭菜挑毛病了,经常还主动到厨房帮忙。通过劳动才让这孩子真正形成了勤劳俭朴、心存感恩的美德。
四、劳动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良好品质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从小就随哥哥、姐姐拾破烂,勤工俭学。十六岁时,他已能独立工作,自力更生。劳动给了他实践的机会,培养了他坚韧的意志,更增长了他的见识,从而使他成为举世闻名的大发明家。也许您会说那是以前爱迪生家穷,现在生活好不需要去劳动了。可实际上,在一些发达国家,他们的生活条件比我们还好,可他们特别注重从小培养孩子吃苦耐劳、独立生活的能力。如,德国的法律更是明确规定孩子必须帮助父母做家务,并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提出了不同的具体要求。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他们看到了劳动对孩子们健康成长及未来生存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吃苦精神,没有一定的严峻生活实践考验,是不可能成就一番大业的。一个国家、民族如果缺乏勇于拼搏进取、拥有竞争开拓品质的人才,这个国家、民族将很难在未来竞争中站稳脚跟。而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精神在长期艰苦的劳动中最快形成。因此,我们的教育要注重通过劳动培养学生吃苦耐劳、拼搏进取的良好品质。
五、劳动可培養学生的组织观念和乐于奉献精神
有时候,越是身边的越容易被忽略,所以我让学生通过观察家庭长辈一天的劳动活动并记录下来,使学生切身体会到社会处处是劳动、处处是奉献。同时也让学生体会家庭成员为家庭的幸福生活默默奉献、分工合作的精神。笔者还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大街上、公路上、公园里及校园里有哪些工作被哪个人或哪群人单独或合作去做、去完成得很漂亮的。笔者又让学生查找几十年来在我们的生活中涌现出的令人敬佩、值得人们学习的劳动模范,了解他们为国家和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以及为我们创造的大量物质和精神财富,他们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奉献使他们快乐,奉献使他们成功。笔者进一步给学生分析这些著名劳动模范也是在集体中产生和成长的,他们的劳动也是社会性的,和社会这个大家庭是分不开的,是有组织、有纪律的,有分工、有合作的,一个人的成功是离不开集体的力量的,所以要在劳动中、工作中懂合作并以大局为重。因此,学生深深懂得了劳动需要合作,劳动的目的在于奉献和贡献,让他们视劳动为光荣,从而乐于和同伴劳动、和家长劳动,甚至愿意到社会上去做好人好事,不惜奉献自己的劳动成果,并不知不觉在劳动中成长,在劳动中变得有组织能力和奉献精神。
总之,在学习条件和生活环境如此优越的今天,我们还是不能让学生放弃劳动锻炼,因为劳动带来的不仅是劳动技术的提高、劳动成果的显现,更重要的是劳动使学生产生美德。我们要让学生们经常在日常的劳动中实践,言传身教,劳动过程就是他们自己给自己的身教过程,是他们自我教育和形成好品质的过程。各种劳动任务的完成帮助他们从小养成敬业、负责、独立、自强、勤劳节俭、吃苦耐劳、拼搏进取、乐于奉献的优秀品质和美德,为他们将来成为真正具有优良素质的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所以,学校、老师、家庭,请让孩子多参加劳动、多做事,这是培养孩子们必须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