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推进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2019-09-10
本报讯 天津市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及相关指导意见精神,紧密结合全市基础教育实际,聚焦开放、共享、优质,推动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全力打造数字化校园。
构建公共服务平台,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成立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各级各类学校网络和信息化发展战略规划,陆续制定《天津市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以及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与应用、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等指导意见,做到系统化设计、项目化推动、精准化落实。建立“市—区—校”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数字教育资源质量标准和监管制度。市级层面,为线上线下各教学环节、数字教材使用、网络教研、家校互动、教学管理等提供支撑和服务;区级层面,开展特色应用建设,为所辖学校提供有针对性的资源和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服务;校级层面,积极探索网络教育新模式,鼓励师生根据教学需要自主选择资源、建设校本特色资源。大力推进基础教育公共资源服务平台建设,集成基于国家课程教材的教师备授课系统、学生学习空间人人通系统、基础教育网络教研平台系统等资源。
整合优质教育资源,促进教学方式变革。充实数字教育资源,为全市中小学师生配备与国家课程教材配套的数字教材、微课等资源。丰富名师优课资源,推动全市教师近15万人次参与“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晒课活动。完善校本资源,全市建有校本资源库的学校比例达71.8%。拓展个性化学习资源,建设全市中小学个性化学习服务系统,服务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实现个性化发展。
拓展网络学习空间,助力学生个性发展。以国家课程教材及资源为载体,以测评、课程、活动、群组、课题、统计等应用为辅助,整合数字教材、视频微课、测评練习、拓展知识等多类别资源,围绕“一人一空间,人人用空间”工作目标,建好用好“天津市中小学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系统”。创新应用推广模式,分阶段、分类型拓展智慧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创新考试评价,运用“人人通系统”实施信息技术应用实践考试。强化网络育人,组织开展数字化经典阅读、爱国主义教育和学科特色活动,吸引广大中小学生广泛参与。以网络学习空间为纽带,通过空间交互应用及资源共享机制,为全市中小学师生提供服务,推动实现有品质的教育均衡。
(天津市教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