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惩戒:让学生臻于完善

2019-09-10徐君彩

速读·下旬 2019年11期
关键词:注意点教育惩戒原则

徐君彩

◆摘  要:中共中央赋予教师教育惩戒权,但教师却讳莫如深。学生反复犯错,教师一再犹豫,助长了孩子的骄躁之风。教育惩戒有其正面的教育意义,掌握科学的原则,理性、合理“惩戒”,可以促进当今教育的不断前进和孩子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教育惩戒;原则;注意点

一、引子

会议室里的空气凝重得让人窒息,一群领导和我这个小小的年级主任正在接受家长的质问。

“如果学校不处理这件事情,那么我们马上就通知记者,让他们来报道。”孩子的父亲气势汹汹地吼道。

“我一个小小的孩子,班主任就这样说她,还让班级里其他孩子也说她,简直就是语言暴力,你们自己家的孩子恐怕就舍不得批评了。我坚持处分这位班主任,不然我们就媒体上见。”孩子的妈妈边抹泪,边说。

校长坐不住了,首先表态,“我们一定会彻查这件事情,如果班主任行为失当,我们一定会处分他。”

通过调查,事情的真相竟然是:在前一天的班级晨会上,学生小A因在早讀课上不认真读书,随便下位打人被同学汇报给老师了,其他同学反映她这样的行为已经不是第一次,老师就针对这一问题让小A站起来,并教育了几句。小A回家向父母哭诉老师和全班同学都联合起来针对她。爸妈不能理解一向学习成绩数一数二的女儿,怎么还能被班主任老师批评,心中不平,这就发生了开头的一幕。

这个事例我们姑且不去问学校会如何处理,光从事件本身来看,就不难看出小学教师的教育处境艰难,时时刻刻受到掣肘,工作难以展开,基础教育开始陷入困境。

二、现状分析

这种困境的产生与今天的教育大趋势是不可分的。现今的许多家长都崇尚于“顺应天性”“快乐教育”,似乎老师一批评,孩子的心理就会扭曲,成长就会受挫。这使得教育者如履薄冰,对惩戒讳莫如深,把它看成高压线,当作雷区,惟恐惹祸上身。学生反复犯错,教师一再犹豫,当罚不罚,一味地迁就,助长了孩子的骄躁之风。有些孩子更是骄纵成气,动不动就将家长、《未成年人保护法》《教育法》搬出来,本来维护孩子权益的监护人、法规,被歪曲成了孩子躲避惩戒的保护伞、武器。这些孩子在沾沾自喜后,越发听不得批评,受不了挫折,经不住风雨。

作为一线的教育工作者,笔者认为这样的困境是极其可怕的!著名教育家朱永新教授提出要为学校、教师减负,呼吁尽快启动《学校法》立法工作,明确学校和教师的责任边界。201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针对当今现状印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的意见》,在文件中明确指出教师拥有教育惩戒权,这引起了整个社会的广泛关注。家长担心教师滥用权力,教师思考的则是:拥有惩戒权是一回事,在日常的教育教学中,教育惩戒权能不能用?怎么用?

三、概念内涵及特点

什么是“惩戒”呢?我们不妨去心理学中找答案。心理学家雷德尔认为所谓惩戒就是给人施加一些不愉快的体验,来调节他的行为或发展的一种有计划的活动。《大教学论》的作者夸美纽斯也曾谈到过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一个无可争辩的命题开始,就是犯了错的人应该受到惩戒。他们之所以应该受到惩戒,不是由于他们犯了错,而是要使他们日后不再犯错”。

学校的教育是为了全体学生的发展,孩子是千差万别的,赏识的方法肯定有用,但一把钥匙不可能打得开所有的锁。“教育惩戒”应该能起到补充作用,让教育臻于完善。我这里的“教育惩戒”指的是在人文关怀的前提下,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再次出现的可能性而在此行为发生后所跟随的不愉快事件。

这种不愉快事件具体落实在班级中,可以是自我式反省,也可以是班级式服务。如通过抄写“名言警句”“班级公约”“小学生行为规范”等来反省自己的行为是否符合身份要求,也可以通过为班级、学校做一些实际性的工作来弥补自己所犯错误造成的恶劣影响。

总之,教育惩戒具有以下几个特征:①教育性。教育惩戒要在合乎法律和道德规范的前提下使用,其最终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为了学生更好地发展,品行得以完善。②具事性。即教育惩戒是针对班级孩子的违规行为,即指向于某一件做错的事情,而不是违规者本人。③后果性,这里的“后果”指违规者要承担因自身不当行为而造成的影响。④威慑性,教育惩戒不仅要使犯错误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行为必须终止,还要使其他学生得到间接经验,不敢犯类似错误,起到将未来类似错误事件消灭在萌芽前的效果。

四、理论基础及实践意义

“教育惩戒”其实也算不上新鲜事物,早在我国古代,教育思想中的“当头棒喝”就被认为是禅宗思想中特别能警醒人的教育。过去的私塾教学时配备专用的戒尺,以起到威慑的作用。

苏联著名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曾说过:“合理的惩戒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戒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的坚强性格,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

教育的天平上,既要有自由、宽容和爱,也要有科学、理性和法,就如我们的饮食中,既要有鲜甜,也要有苦辣的道理一样。从教育史的角度来说,“教育惩戒”有其正面的教育意义。

1.教育惩戒对于提高道德品质具有积极作用

其一, 教育惩戒是改正错误的有效措施。当孩子犯了错,教育者对其施以必要的惩戒,是应该的。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犯错受戒是一种教育手段,能起到规范的作用。

其二,教育惩戒是有效的行为矫正的方法。针对孩子的坏习惯,单纯的说服教育往往达不到效果,因为批评几句,他早已司空见惯。有些孩子他自己也知道自己错了,但就是懒,自制能力差。这时就需要教育教学法规来强制规范,也需要教育惩戒来矫正。

其三,教育惩戒具有警示作用。在集体生活中,教育惩戒对于学生认识集体生活的规则和社会生活的规则有着重要的作用。除了让违纪学生付出代价,承担相应的责任外,还能提高其他孩子明辨是非能力,让他们引以为戒。

2.教育惩戒具有普法功能

“人的恶,是法产生的前提;人的善,则是法产生的动力。”正如休谟在《人性论》中所说:“一切科学对于人性总是或多或少地有些联系,任何学科不论似乎与人性离得多远,它们总是会通过这样或那样的途径通到人性。”教育惩戒的内涵全部包含在人性、法治的内涵之中,教育惩戒的合理性符合人性的发展规律,所以也应纳入法治的视野之内。

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四十四条规定“对违法犯罪的未成年人,实行教化,感化,挽救的方针,坚持教育为主,惩戒为辅的原则”,可见惩戒是一种合理的教育方法,教育惩戒不包括体戒。教育惩戒是根源于制度的遵章办事,是合情合理的“法治”。可以说,教育惩戒的本质是法治教育。

学生在学校的严重过错表现极有可能是走向社会后进行犯罪的一次“前奏”或“预演”,采用教育惩戒及时对其错误行为“刹车”“叫停”,铲除其错误思想及行为再生的根源,并适当引进法律知识配合教育,既防微杜渐又无形中起到普法教育,这对于一些法制观念淡薄,正面教育一时难以奏效的“问题学生”来说,绝对是一次很好的普法尝试。

五、教育惩戒的具体实施

教育惩戒在具体的实践落实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思虑斟酌,谨慎用“戒”

布鲁诺认为“一味地挖苦、贬低,会导致孩子的反抗,反对父母,反对学校,或者反对整个世界。”早在半个世纪前,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就曾告诫我们说:“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是啊,我们对待犯错误的孩子要根据实际情况—孩子的个性、犯错的频率、错误的严重程度等各方面因素来衡量,和风细雨式还能取得效果吗?是不是有必要用教育惩戒?

2.明辨是非,弄清再“戒”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老师在惩戒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调查事件的来龙去脉,不能犯“一竿子打死一船人”的錯误。因为了解、调查清楚后,就可以把被动批评变为主动批评,掌握了惩戒的主动权。正确合理的惩戒犹如一帖良药,使人幡然悔悟,催人奋进。不经调查的惩戒会让孩子觉得有失公允,执拗的孩子会背上思想包袱,不服气之余会继续犯错。

3.明确目的,“戒”为“不戒”

惩戒不是为了“治”某个孩子,而是为了帮助其认识错误、改正错误,树立一种责任感,锻造自信、健康的心理。教育适当地予以惩戒,是以尊重和关爱为基础的,是从以孩子为本的思想出发,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个性差异,尊重孩子的情感。惩戒不等于讽刺挖苦,更不是体戒,不以侮辱孩子人格、伤害孩子为目的,而是通过有效的教育手段促使孩子吸取教训,再也不犯类似的错误,从而更好地健康成长。

4.约法三章,按约守“戒”

教育惩戒的方式、手段、力度都要在学期伊始经过全班孩子讨论一致通过,坚决排除由教师一人说了算的随意性和专制性,实行按约惩戒。教师只能依规则实施处戒。孩子自己讨论,和学校达成一种承诺。这样,处戒规定实际上就变成了一种契约。遵守契约规定就是兑现自己的诺言,违约则意味着不守信用。因此,对这种惩戒,“违约”的孩子比较容易接受,更容易有效果。

5.抓住时机,适时行“戒”

小学生的教育要讲究时机,孩子犯了错,教师要及时处理,他方能明白。如果今天犯了错,过了好几天,老师才来处理,孩子早就忘记了事情本身,教师再来事后算账,进行教育惩戒,孩子难免不服,起不到好的教育效果。所以我们当老师的,抓住时机的教育惩戒才是有效的教育。

6.尊重理解,艺术而“戒”

教育需要惩戒,但是实施惩戒一定要讲究艺术,英国麦克劳德上小学时,为了看狗身体结构是怎样生长的,结果把班主任的宠物狗打死了,班主任罚他画两幅画,一幅是狗的骨骼图,一幅是人的骨骼图。这就是英国皮亚丹博物馆收藏的那两幅画。麦克劳德后来成了著名的解剖学家,他说就得益于“那美丽的惩戒”。

惩戒也是一门学问,惩戒应该建立在尊重和理解的基础上。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十二岁的少年,在院子里踢足球,把邻居家的玻璃踢碎了。邻居说:“我这块玻璃是好玻璃,12.5美元买的,你赔。”这是1920年。12.5美元可以买125只鸡蛋。这个孩子没办法,回家找爸爸。爸爸问:是你踢碎的吗?孩子说是。爸爸说,那你就赔吧,你踢碎的,你就要赔。没有钱,我借给你,一年以后还。在接下来的一年里,这孩子擦皮鞋、送报纸、打工挣钱,挣回了12.5美元还给父亲。这孩子长大后成了美国总统——他就是我们熟知的里根。这是他在回忆录中写到的一个故事,他说正是通过这样一件事,让他懂得了什么叫“责任”,那就是为自己的过失负责。

只有考虑到以上几点,我们的教育惩戒才能促进教育的不断前进和孩子的健康发展,才是科学、理性和法的完美融合。

参考文献

[1]章一.有种职业,叫做父母——推荐一个故事一堂课:孙云晓妙评真实家教50案[J].少年儿童研究(05):48-52.

[2]应丹莉,袁圣东.教育惩戒的分析与探究[J].中小学德育,2005(02):47-47.

猜你喜欢

注意点教育惩戒原则
坚守原则,逐浪前行
学校教育惩戒的法理分析
防治校园欺凌和暴力,要抓住哪些关键点
促进小学生阅读困难转化的个别化辅导策略
建构“真学”课堂要注意的几点
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习惯的注意点
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研究
无罪推定原则的理解与完善
关怀是教育惩戒者必备的伦理品质
惹人喜爱的原则(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