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民工的中年危机
2019-09-10言溪
言溪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中年危机似乎变成了一个全民词汇。
中年危机本是一个老词,这个词已经火了很多年。最初是指40+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体力下降的同时背负生活与工作的巨大压力,上有老下有小,财务负担与事业瓶颈诸事都在拆穿中年人的体面,他们面临着眼前的苟且与诗和远方的纠缠,事业、健康、家庭等各种关卡出现的种种问题,带来自身心理的迷茫和困顿。陆家嘴人士精英心态较重,加之普遍工作精神压力巨大,人到中年出现危机,于情于理并无违和。
前两年,网上出现35岁是职场分水岭的论调,并火速得到了全网认同。35岁像个紧箍咒,存在因为年纪问题被公司清理的风险,跳槽会出现年龄不符合要求的拒信,终日惶惶担心公司裁员,仿佛职业生涯止于35岁一般。于是35岁职场危机叠加中年危机来势汹汹地袭来,犹如猪周期叠加非洲猪瘟对“二师兄”的影响一般,使很多适龄人群午夜辗转,并且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他们的职场选择。
前几日,在国金中心吃饭的时候听到两个依稀还有学生模样的人在谈论已经感到了中年危机。他们讲到虽然在大型金融机构,可挣的钱还不及掉的头发多;毕业不到三年对新鲜事物已提不起兴趣,深深觉得自己老了;自觉生命终止于25岁,因为过了25岁熬夜到三点第二天吃不消,想精力充沛又觉得健身辛苦,踌躇满志买几十节私教课,却百般找理由躲避教练;看着晨练遛狗的大爷大妈,格外憧憬退休后的生活,二十几岁便做起了退休预备员。
听着90后开始叫嚷着中年危机自25岁开始,看着尚存稚气的俩人语气轻松地用“空巢老人”和“老阿姨”来自嘲,我不禁暗自哗然,一人吃饱全家不饿的他们怎么就深感中年危机了?是太多公众号贩卖焦虑引起了共鸣,还是金融民工的未雨绸缪之举?抑或是金融精英们不想做时间的朋友,所以无法容忍自己出现第一道皱纹,不愿面对身体衰老的变化?是社会的要求太苛刻还是大家都太逞强?
王小波在《黄金年代》一书中写到 “那一天我二十一岁,在我一生的黄金时代,我有好多奢望,我想爱,想吃,还想在一瞬间变成天上半明半暗的云……可是后面的后来我才知道,生活就是个缓慢受锤的过程,人一天天老下去,奢望也一天天消逝,最后变得像挨了锤的牛一样,可是我过二十一岁生日时没有预见到这一点,我觉得自己会永远生猛下去,什么也锤不了我。”直面自己是在任何一個年岁的自我必修课,没有哪个年龄段有容易二字。有时所谓危机,不是一睁眼周围全都是依靠你的人而自己却无所依靠,只是你看到了变化,不敢拥抱它罢了。是否中年,危机与否,既然看到了舒适圈的边界,或许可以勇敢一点,提前跳出来,毕竟今天是以后的岁月里最年轻的一天。
电视剧《士兵突击》中有一句经典台词是,过日子就是问题叠着问题。我们唯一能做到的,就是面对这个问题。
没有谁的人生一直顺风顺水,股神巴菲特的搭档查理·芒格老爷爷,前半生就是大写的惨,30岁曾离婚丧子穷困潦倒,50多岁一只眼睛失明,但他无论顺境、逆境,始终能积极地应对,最终成就了开挂的人生。他曾说:无论何时,如果你觉得有东西在摧毁你的生活,那个东西就是你自己。6521BD4C-F14F-4370-A129-26F8077EAC4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