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上巳节

2019-09-10胡星华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起源现实意义习俗

胡星华

摘 要:上巳节是中国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它承载着悠久的历史,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它通过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展现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庆祝上巳节,具有极高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上巳节;起源;习俗;现实意义

一、上巳节的起源

上巳节是一个纪念黄帝的节日,别称三月三、中国情人节、女儿节等,相传三月三是黄帝的诞辰,中原地区自古有“二月二、龙抬头,三月三、生轩辕”的说法,传统的上巳节在农历三月的第一个巳日,魏晋以后改为三月三。

除此之外,还有种说法是上巳节来源于伏羲氏。伏羲和其妹女娲抟土造人,繁衍后代,豫东一带尊称伏羲为“人祖爷”,在淮阳建起太昊陵古庙,由农历二月二到三月三为太昊陵庙会,善男信女,南船北马,都云集陵区,朝拜人祖。

古时以三月第一个巳日为“上巳”,汉代定为节日。“是月上巳,官民皆洁于东流水上,曰洗濯祓除,去临水宴宾、踏青,魏晋以后,上巳节改为三月三,后代沿袭,遂成汉族水边饮宴、郊外游春的节日。

二、上巳节的习俗

在上巳节这个节日里有沐浴、春游、佩戴香草、摆流觞宴、赏桃花等习俗。上巳节在古代最重要的习俗就是沐浴,早在周朝的时候,朝廷就会安排女巫在大家沐浴的河边举行去晦仪式。当时的人们在河边用河水冲洗身体,用柳树枝蘸花瓣水点在额头上,表示祈福。到了唐宋时大家又选择了泡温泉这种更

享受的方式。上巳节在农历三月三,这个时候冬季已经彻底过去,是春天来临的时候。季节交换,但是阴气尚未退尽,是容易患病,就有了去河边沐浴,洗净身体,以示去除邪祟的意思。这个过程被称为“祓禊”,“禊”就是干净的意思,“祓禊”就是因为干净所以不生病的意思。在古代,大家过节的作用就是为了祈祷驱邪避灾,上巳节也是这样的用意。但是从现实情况分析,是由于冬天气温太低,大家都减少了洗澡的次数,到了3月初,水温恰好,大家就都挑在這个时候去洗越冬后的第一次澡。

上巳节的活动中,还有一项是祭祀高楳,这是管理婚姻和生育的神。古人注重繁衍后代,会在这一天举行祭祀来祈求生育。所以,上巳节又是一个求偶节、求育节。

在这一天大家还会佩戴香草,香草在古代有驱虫的效果,所以古人认为香草也可以驱邪,在洗澡之后,带上香草是驱邪祈福的意思。

春游也是上巳节的节日,大家已经到河边洗澡了,也就顺便在附近来一场春游。大家可以趁着春光明媚到野外踏青,也是一场青年男女自由择偶的机会。吃流觞宴,是上巳节的时候大家坐于环曲的水边,将一只盛着酒的酒杯放在水面上,让它顺流而下。酒杯停在谁面前,谁就饮酒赋诗,这种宴会有趣风雅,还需要一个优雅的环境。不仅在上巳节的时候可以这样玩,很多文人雅士还会在家里自己开凿这样一条小溪进行宴饮。赏桃花也是上巳节的习俗,因为这时候桃花开的正好,可以算是春游的一部分。

如今,上巳节依然是中国许多少数民族的十分重要的节日。壮族会在三月三赶歌圩,搭歌棚,举办歌会,青年男女们对歌、碰蛋、抛绣球,谈情说爱。相传这是为纪念壮族歌仙刘三姐而形成的节日,故又称歌仙节。侗族在这天举行抢花炮、斗牛、斗马、对歌、踩堂等活动,亦称“花炮节”。布依族会杀猪祭社神、山神,吃黄糯米饭,各寨三四天内不相往来。瑶族以三月三为“干巴节”,是集体渔猎的节日,并将捕获的野物鱼类按户分配,共享收获的欢乐,然后大家云集到广场,唱歌跳舞,欢度佳节。黎族称三月三为“孚念孚”,为预祝“山兰”(山地旱谷)和打猎丰收的节日,也是青年男女自由交往的日子,人们称它为谈爱日。傣族在三月三举行泼水节活动,这里可以看到古时上巳节祓禊之俗的影子。畲族也有“三月三”节日,它是谷米的生日。当天畲族家家户户都吃传统的乌米饭。朝鲜族有三月三踏青、吃花煎、喝花菜的习俗。

三、上巳节的现实意义

上巳节承载着活生生流淌着的中华民族历史与文化,蕴藏着大量独特的民俗生活意境和深远的民族生活气息,是中国民族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同时上巳节还可以对现实的经济、政治、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庆祝上巳节,也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庆祝上巳节对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有积极意义。上巳节文化具有强烈的内聚力和广泛的包容性。首先,上巳节作为黄帝诞辰节,可以发挥巨大的凝聚人心的作用。中华民族历来讲究认祖归宗,经常会有港澳台胞、海外华人回大陆寻根认祖,因为他们都铭记着自己是炎黄子孙。上巳节就是炎黄子孙共同庆祝纪念中华民族始祖黄帝的节日,可以发挥民族精神纽带的作用,有利于团结海内外的炎黄子孙,增强中华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民族凝聚力,增加国家认同感。对促进祖国统一有积极意义。其次,上巳节是许多少数民族的重要节日,汉族和少数民族同庆上巳节,彰显了上巳节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民族交往和融合,促进民族团结。

庆祝上巳节,有利于弘扬中华文化,抵御西方文化冲击。如今,洋节在中国大肆流行,许多人接受了大量西方的节日习俗,潜移默化地受着西方思想观念、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的熏陶,却淡忘了中华本民族的传统节日,那些和传统节日紧密相连的传统文化也因此渐行渐远了。上巳节中的诸多方面都极具“对抗”西方洋节的潜力。例如,上巳节“会男女”的习俗,可以看成是中国的情人节。传统的七夕承载着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的爱情故事,未免有悲伤的情调。而上巳节,男女欢聚游春,充满欢乐的气氛。中国人何不庆祝“上巳情人节”,体会本民族的文化魅力与情调,这比过西方2月14日的情人节更有底蕴、更有根基。再例如,中国人与其大张旗鼓庆祝圣诞,庆祝耶稣诞生,何不好好庆祝本名族始祖黄帝的诞辰、王母的寿诞,庆祝上巳节,其实,上巳节中很多丰富多彩、底蕴深厚的节日内容都强过那些“舶来品”,一旦大众清楚地体会到这一点,又怎会放着本民族如此有意义的节日不过,而去盲目地追捧不属于自己的文化,

庆祝上巳节,也可以促进经济的繁荣。正如上面所说,上巳节的文化内容丰富多彩、博大精深,商家完全可以好好挖掘上巳节里的文化元素,进行各种“经济唱戏,文化搭台”的节日活动,中国自己的节日将比西方洋节吸引的人群更广泛,庆祝起来更有底气,内容更深厚和持久。

庆祝上巳节对提高个人素质,形成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也有积极意义。祭奠始祖、向王母祈福,或是知识分子效仿“曲水流觞”,相聚咏诗论文,甚至参加如逛庙会、玩龙灯、舞狮子之类的群众娱乐活动,都能让人受到中华文化熏陶,增强对本民族的热爱,提高文化修养。踏青游春、亲近自然,洗浴、吃荠菜等等习俗,倡导的都是一种绿色健康的生活方式。参加充满中华传统特色的群众庆祝活动

参考文献

[1]《中华民俗胜览》,张鸿苓,语文出版社,2000年

[2]《中外节庆大观》,张宪周 张泽琪,江西高校出版社,1996年

[3]《中国社会风俗史》,秦永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猜你喜欢

起源现实意义习俗
《夺冠》:女排精神在深化青年思想建设中的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
儒学视阈下刍议箪食瓢饮的颜回之乐与现实意义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万物起源
心灵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