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石造型理念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2019-09-10李贇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摘 要:循石造型是西汉时期大型石雕的创作风格,简单来说就是因材施艺,较多保留原石的形状和表明质感,不做细致刻划,讲究神似。那么,在我们当代陶瓷创作中,因材施艺的理念也是相当的重要,本文主要叙述循石造型理念在当代陶艺创作中的运用。

关键词:循石造型;陶艺创作;因材施艺

西汉时期,雕塑的创作手法及技术已经发展的比较成熟,有许多手段可以创作出精细的雕塑,但是西汉大型石雕所表现出来的则是粗犷、阳刚之气,运用原石的自然形态来进行创作,保留了材料的质感。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霍去病墓石雕,这是一组纪念碑性质的大型石刻群,石雕采用了线雕、圆雕和浮雕相结合的手法,按照石材原有的形状、材质,顺其自然,以关键部位细雕、其他部位不做细致刻划的方法来表现动物的神态和动感,给我们留下了一组年代最早、数量最多、风格粗犷古朴、气势豪放的陵墓石雕艺术珍品。霍去病墓石刻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马踏匈奴,这匹石马实际上是霍去病的象征,工匠刻画了战马将一个匈奴士兵踏翻在地的场景,高度的概括了霍去病征战的丰功伟绩,作品在花岗岩石上雕出,保留了材料坚硬粗犷的特征,不做细致刻画,而是大概的雕出马和人的造型,马的腹下并没有掏空,而是保留下来,这保持了作品的高度完整性,同时显得作品更加的厚重庄严,而花岗岩的特殊质感与这种古朴淳厚的风格结合到一起形成阳刚之美,更有利于表现西汉帝国朝气蓬勃的时代风貌。

循石造型简单来说就是因材施艺,就是在保留原有材料的特点,并在此基础上稍加设计,从而达到惊人的效果。因材施艺的理念不仅仅能用于雕塑上,同樣适用于陶艺、建筑、绘画等等方面。对于陶艺来说,尊重泥性是最值得考虑的因素,艺术家充分了解材料,能够保留材料原有的质感和特点,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才能创作出好的作品。图1所展示的是张欣曜的作品《花非花·释》,陶艺界众所周知陶泥质朴,瓷泥细腻,这件作品则是将瓷泥细腻的特点发挥到了极致。作品整体使用瓷泥,且头部使用了捏雕的手法,将花瓣的柔软纤细表达的淋漓尽致,作品的手部刻画的极其细致,身体比例协调,表现了作者的超高功底。作者在创作中保留了瓷泥细腻的特性,创造性的将花瓣与人体结合,这件作品虽然是小小的一件,但是其工艺之繁复,创意之精妙,让人叹为观止。图2所展示的是钟汝荣的《山鬼》,这件作品是采用了陶泥瓷泥相结合制作而成,作品的上半部分用的是瓷泥,下半部分用的是陶泥,中间用金属连接,这件作品巧妙的结合了陶泥和瓷泥的特点,头部用瓷泥创作出优美的弧形,造型纤细柔美,并罩上青釉,表现出瓷的细腻;下部则是将陶泥的特性发挥的淋漓尽致,用陶泥创作出一个大致龙的形象,并且大部分使用肌理装饰来表现龙鳞,保留了制作过程中所产生的痕迹,巧妙的与造型融为一体。这件作品上半部分优雅细致,下半部分质朴粗犷,真真体现了因材施艺的精髓。如图3所展示的是黄山的《士》,这组作品是采用了泥片成型的方法来进行创作的,一组八件作品,分别作出了不同的人物和马的形象,作品在制作材料上是使用了陶泥,在创作时既保留了陶泥古朴的特点,又巧妙的融入了泥片柔软、成型自然的特点,使得作品富有变化,人物动物的创作题材算是比较常见的,但是用泥片的成型方法让具象的造型变的抽象生动,动感十足,且动人物比例协调,结构合理,表情生动形象,也体现出了作者高超的雕塑功底和奇妙的创作思路。在陶艺创作上来说,因材施艺的理念极为重要,艺术家们必须对材料的特点有明确的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使自己的创作富有生命力。

在我们追求有机生活的当下,因材施艺已经成为各个行业不约而同去遵守的理念,这也是艺术创作所必须具有的重要因素。我们在设计、创作之前,最先要考虑到的就是材料的特性,就像在进行陶艺创作时,了解泥性,并且如何将泥性完美的呈现出来,是每个陶艺家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也像艺术家们在进行建筑设计时,需要慎重考虑使用什么样的建筑材料才能适应当地的环境,如何才能使建筑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完美结合,达到天人合一的效果等等。循石造型是在西汉时期因材施艺理念的完美体现,在当时那个年代,表达出了西汉的气势磅礴,同样在我们这个年代,我们需要考虑如何在创作时设计出美观实用的作品,考虑如何使作品与环境更好的融合在一起。因材施艺的理念从古至今都是艺术家们在创作时最需要贯彻执行的理念。

作者简介:

李贇(1995——),女,汉族,籍贯:安徽无为人,景德镇陶瓷大学研究生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艺术,研究方向:陶瓷雕塑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