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正面描写,侧面造势

2019-09-10杨波

快乐作文(5.6年级)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杨波罗贯中三国演义

从本期开始,大嘴巴要带领大家一起品读杨波老师的读书笔记。杨波老师从名著中提炼写作技巧,让大家一边读名著一边学习写作技巧。首先分享的是罗贯中的《三国演义》。在读这本名著的过程中,杨波老师通过分析罗贯中在创作时的一个个“拿手好戏”,来让同学们爱上读书;同时你也会发现,写作,其实并不难!

《三国演义》中有四百多个人物,每个人物都具有鲜明的个性,让读者津津乐道;四十多场战争,惊心动魄,无一雷同。《三国演义》的作者罗贯中是怎样做到的呢?我将在读书笔记中分析罗贯中在创作时的一个个“拿手好戏”,希望孩子们在品读我的读书笔记时,不但能学会读书,更能爱上读书,学会写作。

造势,是罗贯中的第一个“拿手好戏”。罗贯中善于用造势来展示人物行动和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三国演义》中第一个登场的是刘备。罗贯中是怎样介绍他的呢?

1.刘备的个性特点:不甚好读书;性宽和,寡言语,喜怒不形于色;素有大志,专好结交天下豪杰。

2.刘备的外貌:生得身长七尺五寸,两耳垂肩,双手过膝,目能自顾其耳,面如冠玉,唇若涂脂。

3.刘备的身份及家庭情况及职业:玄德祖刘雄,父刘弘。弘曾举孝廉,亦尝作吏,早丧。玄德幼孤,事母至孝;家贫,贩屦织席为业。

这些描写人物的方法多常见哪!同学们在写作文时也常常用到的。那罗贯中描写人物有什么不寻常之处呢?他在介绍刘备时描写了刘备的家的周围环境:家住本县楼桑村。其家之东南,有一大桑树,高五丈余,遥望之,童童如车盖。

写人怎么跑到写环境去了呢?而且罗贯中还跑题一样地写了看相的人对环境的评价:“此家必出贵人。”他为什么写这些呢?

听一听小刘备的豪言壮语吧!玄德幼时,与乡中小儿戏于树下,曰:“我为天子,当乘此车盖。”要当天子的人,可不就是贵人吗?而且这句话正好与前文中介绍刘备“素有大志”的个性相照应。

哦!原来罗贯中要借着这环境与看相者的话来为刘备造势啊!

虽然,这样写带有神话色彩,大有古人意识中 “天命所归”的意思,但是不能否认,家里以卖草鞋为生计的刘备已经有了主角的光环了。

接下来,刘备的叔父刘元起也评价小刘备说:“此儿非常人也!”那么长大了的刘备是不是成了“非常人”呢?年十五岁,母使游学,尝师事郑玄、卢植,与公孙瓒等为友。果然,小小年纪就专好结交天下豪杰呢!

读一读、品一品叔父的话,不正起到了推进情节发展的作用吗?

綜观这一段,罗贯中描写了刘备的个性、外貌、身份、出身、小时候的事、长大了的事,这些都可以称之为正面描写。同时也讲述了家庭居住环境、其他人对刘备的评价,这就是侧面描写。正面描写能让你在脑海里为主人公画像,侧面描写则为主人公制造声势,让描写更令人信服。

正面描写绘制画面与侧面描写制造声势,完美的结合就让笔下的事物有了立体感。罗贯中在第一回中描写颍川之战的战争场面时,也同样运用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

其夜大风忽起。二更以后,一齐纵火,嵩与俊各引兵攻击贼寨,火焰张天,贼众惊慌,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

杀到天明,张梁、张宝引败残军士,夺路而走。

这场颍川之战兵力是悬殊的。张角有十五万人,卢植只有五万人。这是一场夜晚火攻,出其不意,以少胜多的战斗场面。罗贯中起笔描写的就是那张天的火焰,“马不及鞍,人不及甲,四散奔走”的人物活动,让人感受到深夜军营被突袭后的慌乱。从二更杀到天明,这时间上的跨度更让人心惊,一夜的战斗是怎样的死伤无数!可见这也是作者的写作妙处,整个战斗场面没有尸横遍野的细节描写,作者只描述了战场环境、人物活动及时间跨度,你却可以想象出那惨烈的战场结局。这样的正面描写震撼人心!那么侧面描写又在哪里呢?却说玄德引关、张来颍川,听得喊杀之声,又望见火光烛天,急引兵来时,贼已败散。刘备急引兵增援,所听所见就是对战场的侧面描写。罗贯中借助战场之外来人的感受来刻画此次战斗的场面,使所描绘的场面更为鲜明,更为突出。

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不仅仅罗贯中在用,很多作者都很喜欢运用。朱自清在《春》中这样写道: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

前两句正面描写花儿开得热闹;最后一句通过蜜蜂闹、蝴蝶飞来飞去,侧面衬托花儿开得繁茂的情景。

由此可见,正、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方法可以用于写人,也可以用于写场面、写景、写物。这样的写作秘宝怎能不搜集应用呢?

都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在读书中多对比、多联想,相信你也会和我一样,发现更多的妙处,享受更多的读书的快乐!

猜你喜欢

杨波罗贯中三国演义
画作欣赏
某型飞机主起机轮舱改进设计
烧嘴旋流器优化设计计算
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
剑胆琴心向《三国》
三国演义
罗贯中与施耐庵(下)
罗贯中写《三国》趣事多
复杂的“数”结合简单的“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