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作用

2019-09-10冯亮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管理会计

冯亮

摘 要:管理会计是一门将现代化管理技术与会计融为一体的为企业管理人员提供管理知识的会计系统,是新兴的、综合性强的边缘科学,是决策支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键词:管理会计;会计系统;现代化管理技术

前言

当今,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现代科学技术迅猛发展,并伴随着全球性竞争日益激烈,市场瞬息万变,我国企业的经营环境相较计划经济体制下已经发生了巨大深刻的变化,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注重对管理会计理论与方法在现代企业的应用已成为现代企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和重中之重。

一、管理会计的概述

(一)管理会计的概念

管理会计又称“内部报告会计”指: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者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管理会计主要由两部分组合而成,一个是成本会计,另一个是控制管理。在运用时,其包含了统筹学、统计学、现代管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综合应用,从而起到对企业运营情况进行评估、识别、管理以及决策的效果,在提高企业整体价值的同时,给企业内部管理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管理会计的历史发展以及未来趋势

(一)管理会计的历史发展

管理会计的发展源于1911年西方管理理论中古典派的代表人——泰罗发表了著名的《科学管理原理》。伴随着泰罗科学管理理论在实践中的广泛应用,“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等于泰罗的科学管理直接相联系的技术方法开始引进到管理会计中来。哈里森在1930年出版了《标准成本》一书,奎因斯坦在1922年出版了《管理会计》,这些著作的出版,都为管理会计作为会计学科中的一个新兴分支学科奠定了理论基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指导作用,形成了以“决策与计划会计”和“执行会计”为主体的管理会计结构体系。进入80年代,由于“信息经济学”和“代理理论”的引进,管理会计有了新的发展,主要是围绕着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价值链”优化和价值增值提供相关信息而展开。进入90年代,随着世界经济环境的不断变化,管理会计的主体已经从单纯的价值增值转向企业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适应性上来。例如,企业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变化导致“作业成本”与“作业管理”的产生。而前者的产生,又有助于“企业再造工程”的实施,从而推动了企业组织的变革,提高了企业的竞争能力。

我国在建国初期就有了西方管理会计的“责任会计”。在当时计划经济体制下,重视的是以成本为核心的内部责任会计,突破了单纯财务评价指标的局限性,强调采用多元化指标评价企业经营活动。进入改革开放时期,一批能够适应市场变化的企业把眼光转向市场和企业内部,向管理要效益,将企业内经济核算纳入经济责任制,形成了以企业内部经济责任制为基础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责任会计,90年代后,管理会计在我们企业的应用有所突破,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更加普及和深入。随着供给侧结构改革和去产能进程的深化,转型升级压力降持续加大,融资形式不容乐观,同时随着我国经济宏观政策的不断变化,“一带一路”等倡议不断深入推进,也为企业带来广阔市场。管理会计在企业当中发挥的作用日益明显,为企业在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评等方面提供精细化管控。

战略管理会计是管理会计研究的必然趋势。由于传统管理会计主要是针对对企业内部环境进行决策、控制和业绩考评的,忽视了市场环境、传统管理会计中所采用的方法也未能从长远的策略上考虑,已很难适应变幻莫测的市场竞争需要。相对传统管理会计来说,战略管理会计重视全局,立足长远,将视角更多地投向影响企业经营的外部环境,着眼于可持续发展战略,战略管理会计适应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丰富和发展了传统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突破了传统管理会计观念、内容狭隘以及缺乏重视外部环境的战略观念等诸多局限性,成为管理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经济的发展,战略管理会计将成为管理会计的主导方向。

智力资产和相应的智力资本的确认、计量及其效益的评价与分配等将处于最为重要的地位。知识经济就是以知识为基础,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的使用上的经济。其显著特点是以知识资本和人力资源为第一生产要素。知识经济改变了企业资源配置结构,成为企业资产的一部分,参与收益的分配,以实现价值的创造与分配的统一。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内容上的一个新发展,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深入地进行开拓性研究。

三、我国企业管理会计工具的应用

目前我们企业中比较常用的管理会计方法主要有作业成本法,全面预算管理以及业绩绩效评价法以上三种:

(一)作业成本法:

作业成本法就是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各种变量与企业最终效益——利润之间的一种函数关系。在企业所有成本构成中,按照成本习性可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是一种以作業为基础的成本核算制度和成本管理系统。作业成本法以成本对象(产品、服务、客户等)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为理论原则,以作业为中介,确定成本动因,把资源成本归集到作业上,再把作业成本归集到相应的成本对象上,从而摆脱了传统成本核算无法分配复杂而高额的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的困境,使间接费用和辅助费用分配的更为合理,以便较及时、准确、真实地计算出成本对象的真实成本。

目前大部分中小企业在产品核算中使用品种法,少部分企业采用分批法计算成本。仅有少数中小企业采用先进的作业成本法。作业成本法是一种比传统成本核算方法更加精细和准确的成本核算方法。是西方国家90年代以来在先进制造企业首先应用起来的一种企业管理理论和方法。作业成本法不仅是一种先进的成本计算方法,同时也是实现成本计算与控制相结合的全面成本管理制度。

(二)全面预算管理:

全面预算管理是利用预算对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的各种财务与非财务资源进行分配、考核和控制,以便有效地组织和协调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完成既定的经营目标,是企业全过程、全方位及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进行全面预算。方法有:固定预算、弹性预算、增量预算以及零基预算。

从全面预算的的四种方法相比较,零基预算的适用范围相对广泛,对实行会计核算的部门更具有实用性。零基预算制不是以财务公司现有费用水平为基础,而是一切以“零”为起点,来规划预算期内的业务活动以及费用开支标准。零基预算冲破了传统财务预算方法的限制,以“零”为起点来观察分析一切费用开支项目,确定预算金额,可以充分发挥各级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各预算部门精打细算,合理使用资金,提高资金的利用效果。

(三)业绩绩效评价法:

业绩绩效评价法指运用一定的评价方法、量化指标及评价标准,对职能部门为实现其职能所确定的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为实现这一目标所安排预算的执行结果所进行的综合性评价。

目前现代企业当中以权益净利率为基础作为业绩评价体系最为常见,权益净利率反应企业所有者权益的报酬率,具有很强的综合性。从公式可以看出,权益净利率是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和总资产周转率三者的乘积,三者分别反映可企业的负债比率、盈利能力比率和资产管理比率。这样分解后可以把权益净利率这一指标发生升降的原因具体化,定量说明企业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比单一指标能提供更明确的,更有价值的信息。同时,权益净利率和企业的营业规模、营业成本、资产构成、资本结构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它们构成了一个相互依存的体系。只有把这些因素的关系协调好,才能使权益净利率达到最大,从而实现股东权益最大化的目标。

四、总结

在当前的精细化管理时代,要想提升企业的自我价值增值能力,就必须充分发挥管理会计的作用,应用针对性方法收集、分析与汇总各种经济信息,将其分析过去、掌握现在以及策划未来等职能充分发挥出来,从而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作为管理会计的重要价值特征,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计量。若去了计量这一特点,管理管理便会与其他管理内容混淆。按照财务管理目标的发展演变过程来看,从利润最大化、股东价值最大化到企业价值最大化,实现了从利润向价值的转换。不管哪种价值的最大化,都在强调价值最大化,由于现代企业管理强调量化管理的重要性,量化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基础,因此迫切需要对价值进行量化,有个价值的量化手段才能实现对价值的有效管理。从这个角度来说,管理会计为企业创造价值就是提供与现金流、风险和时间相关的信息,为企业的现金流、风险管理和战略管理决策服务。

参考文献

[1]苏宝金,雷光美,赵琦玮,张巍,胡嘉宸,蒋雨政.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决策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9(04):34-36.

[2]薛建兵.论管理会计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纳税,2019,13(04):114-115.

[3]王莉.大数据时代管理会计的挑战和策略[J].财会学习,2018(35):92+94.

[4]李贞玉.大数据视阈下财务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路径研究[J].经贸实践,2018(11):23-24.

[5]冯艺艺.管理会计在现代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商场现代化,2017(03):170-171.

猜你喜欢

管理会计
如何发挥施工企业财务人员应用管理会计的职能作用
基于院校治理的管理会计应用型人才培养途径
新经济时代下管理会计的应用案例探索与启示
我国知识资本会计研究述评与展望
经济新常态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与发展
实务工作中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有效结合的途径研究
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措施分析
浅谈中国制造2025与管理会计改革
网络环境下高校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