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机制的探索与实践

2019-09-10张烈平梁勇李海侠王文成

高教学刊 2019年10期
关键词:工程师校企专业

张烈平 梁勇 李海侠 王文成

摘  要:校企合作有助于大学生创新实践培养目标的达成,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文章以桂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合作为例,探讨了自动化专业实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以及目前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做好校企合作顶层设计,校企合作全程互动四年不断线,创新校企合作新机制等三个方面的应对策略,以提高校企合作的协同育人效果。

关键词: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创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19)10-0081-03

Abstract: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s conducive to achieving the goal of innovative practice training of college students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personnel training. Taking the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the process of training automation specialty in Guili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as an example, the necessity of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 automation specialty and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t present are discussed. On these problems, the top-level design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cooperation interaction of the whole four years continuously and innovating the new mechanism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improve th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al effect of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Keywords: local universities; automation specialty; college-enterprise cooperation; innovative mechanism

校企合作是一種注重培养质量,注重在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注重学校与企业资源、信息共享的“双赢”模式。校企合作做到了应社会所需、与市场接轨、与企业合作、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全新理念。校企合作以满足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人才培养与生产实践有效对接,侧重人才培养的实用性和实效性,对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提升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是地方高校培养应用型高级人才的有效途径之一[1]。但由于客观存在的方方面面原因,目前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没有充分发挥其在人才培养方面的作用。针对这一问题,本文结合桂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的建设实际,就自动化专业如何进行校企合作进行探讨,并给出了学校自动化专业校企深度融合的具体做法。

一、地方高校实施校企合作的必要性

(一)适应国家工程教育新革命的需要

工程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关键,高等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这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国际竞争的需要,是我国教育现状的需要,也是大学生个体获得科学发展的需要。《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2]。为贯彻落实“纲要”精神,教育部组织实施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主要特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3]。要组织实施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其中的关键就是如何创立高校与行业和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作为“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升级版,“新工科建设”是国家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而提出的探索建立工科发展的新范式。“新工科建设”提出在专业建设过程中要以新经济、新产业为背景,树立创新型、综合化、全周期工程教育“新理念”,构建新兴工科和传统工科相结合的学科专业“新结构”,探索实施工程教育人才培养的“新模式”,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教育“新质量”,建立完善中国特色工程教育的“新体系”,实现我国从工程教育大国走向工程教育强国[4]。

因此,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及“新工科建设”的背景下,作为地方高校,必须响应国家号召,进行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工程教育改革,以落实国家对高校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提出的要求。

(二)推进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需要

地方高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地方高校学生的数量比较多,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同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地方高校更是要以人才质量求生存、以人才质量促发展,这是地方高校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5]。由于具有很强的区域性特点,地方高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必须要坚持以服务地方发展为导向。只有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过程中,才能更好地优化办学环境、做强特色优势学科、增强科研创新能力、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因此,地方高校要面向区域和行业经济的发展,积极开展应用技术开发研究,发展应用技术产业,努力形成产学研良性互动局面,培养特色鲜明的应用型创新人才[6]。

因此,地方高校要主动与企业进行合作,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机制,实现校企双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

(三)提高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

自动化专业是以自动控制理论为主要理论基础,以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等为主要技术手段,对各种自动化装置和系统实施控制的一门专业。它是计算机硬件与软件结合、机械与电子结合、元件与系统结合、运行与制造结合,集控制科学、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工程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专业,它具有“控(制)管(理)结合,强(电)弱(电)并重,软(件)硬(件)兼施”鲜明的特点,是理、工、文、管多学科交叉的宽口径工科专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和“新工科建设”背景下,自动化相关专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存,对自动化专业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专业要求。自动化专业一个主要的方向就是工业过程控制,从专业本身的特点来看,其涉及生产工艺过程与设备设计、系统优化控制以及生产管理等教学内容,相應的实验设备具有占用空间大,工艺复杂导致维护困难大等特点,使得专业实验室中一般很少配备,实践条件比较难以满足,只能限于系统模拟与仿真。这就导致自动化专业的学生感觉专业难学,抽象难懂,枯燥乏味,学到的知识与以后在实际工作中的内容不相符,对专业逐渐失去兴趣。

因此,自动化专业与其他专业相比较,更需要进行校企合作,以获得企业的资源,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以满足中国制造和新工科建设的需求。

二、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影响校企合作的开展

作为学校方,学校和学院对校企合作都很重视,但在实际的校企合作实施过程中却暴露出了学校方的很多问题,其主要问题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1. 地方高校尤其是西部地区高校由于学校所在区域的企业规模一般比较小,企业本身创新也不够,能够为学生提供创新实践的教学资源有限,学生到企业实习沦落为无所事事的打杂,或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或成为在流水线作业的小工,不仅没能达到提升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目的,甚至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2. 虽然学校也想组织学生到资源比较丰富,创新能力比较强的知名企业或大企业去进行实践教学。但由于这些企业一般对地方高校学生来实习不感兴趣而不愿意接纳。即使有些愿意接纳,但由于路途比较远,而且实习时间比较长,涉及到住宿费、交通费等费用,所需的经费比较多,一般学校无法全额解决。而广西生源学生由于经济条件比较差,对这种花费比较大的实习积极性不高,不愿意去。这些情况的存在,导致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足,严重影响了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正常开展。

(二)企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影响校企合作的推进

目前的校企合作基本上是校方热情,而企业积极性不高这样一头热的局面。企业之所以有这样的表现,究其原因,可以概括为以下两方面的主要因素:1. 校企合作中的企业多数情况是被动地接收学校的合作要求和任务,企业方并未能从双方的合作中得到什么利益,这就导致不管是企业的管理方还是具体指导的工程师都觉得这种合作对他们可有可无,没有太多的实际价值和意义,造成在推进校企合作的过程中也是一种应付的态度。2. 虽然也有些企业碍于情面和关系或企业确实有需要,对校企合作态度比较积极。但在校企合作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由于学生不能一下子适应企业的实际生产环境,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在适应后不久,学生又可能要回学校了。同时,由于学生在企业进行教学实践,还涉及到安全生产的问题,这也是企业比较头疼和担心的事情,企业和指导工程师都有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态度。这两个方面因素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

(三)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影响校企合作的目标达成

正如前面所说,由于企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导致校企合作只是学校一方一头热的局面。就目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过程中的校企合作来看,很多地方院校的校企合作主要以以下一些方式进行:校企双方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企业为学生提供生产实习的机会,企业为毕业设计提供企业导师等[7]。应该说,企业参与这些环节的教学活动,对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仅就这些来看还是形式比较单一,仅限于这些传统的阶段性、学校主动的合作方式,对调动企业的积极性和学生的参与度并没有多大的促进作用。同时,从具体校企实施的内容来看,内容也是比较浅显。比如,实习过程还是处于走马观花的情况,学生实习还是按照以往评价指标体系来进行评价,等等。校企合作并没有实现全程互动,导致校企合作深度融合不够,企业并没有真正地参与到人才的培养中来,影响了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目标的达成。

三、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校企深度融合机制的初步实践

(一)健全组织机构和激励机制,做好校企合作顶层设计

从学院层面建立相关规章制度做好校企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是校企得以长期合作的保障。如何让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以获得他们应该得到实惠,从而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需要考虑到的问题。为做好学院的校企合作,学院专门成立了校企合作工作小组,由学院院长为组长,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以及分管学生副书记为副组长,各教研室主任,学院团委书记为成员,协调解决校企合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为调动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院规定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在招聘人才上给予照顾和优先,优先提供优秀毕业生信息给校企合作企业,优先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员工式”实习,在相关竞赛中优先挂合作企业名称参赛。为调动企业工程师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学院在工作量核算办法中规定对于参与校企合作的企业工程师学校教师的劳务报酬。同时,为调动学校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实习实训,毕业设计等校企合作教学环节中,配备与原来一样的学校教师,并给予一样的工作量核算。为了有利于学生到企业实习,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学院将毕业实习与生产实习两个实践环节在时间上连贯起来,形成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方便学生到企业实习。

(二)校企合作全程互动,大学四年企业实践不断线

在当前中国制造和新工科背景下,人才培养必须与产业需求和社会需求紧密接轨,服务地方经济建设,满足当地社会需求,这是地方高校得以立足地方,办出特色的根本。我校自动化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与企业全程互动,通过企业工程师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企业工程师进课堂等培养方式,实现校企合作全程互动,学生大学四年参与企业实践不断线。1. 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我校自动化专业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多次邀请行业企业专家或到相关企业征求专家意见,对人才培养方案、目标要求以及课程教学大纲的内容进行研讨,确保制定出满足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2. 大学一年级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认知实践。在自动化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中,我们采取模块式教学,邀请企业资深工程師或管理人员来授课。同时,安排到企业现场教学课,深入企业生产现场参观。通过这样两种主要方式,让学生认识企业、了解行业动态。3. 大学二、三年级安排学生进行企业工程实践。我们在电子工艺实习教学环节以及电子综合实践环节,在学校建立“校中厂”模式,由企业工程师常驻学校实验室按照企业生产模式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实践教学。4. 大学四年级,安排学生进行企业生产实践。在生产实习阶段,学生深入企业进行“员工式”管理的实习。在毕业设计阶段,由企业导师根据企业生产需求和实际问题出题,指导学生真题真做。

(三)校企深度融合,建立合作新机制

校企合作由以往的组织学生走马观花式的参观改为建立起精细化、多样化的校企合作模式,使合作向纵深发展,合作的形式、途径日趋多样化,实现校企深度融合,是我们在校企合作中要重点考虑的问题。我校自动化专业校企合作的主要形式包括以下几个方面[8]:邀请企业方参与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教学大纲,了解企业的目标及需求,与企业实际需求接轨,让人才培养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更符合企业的实际需求;邀请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等企业工程师和管理人员来学校讲座,让学生了解企业需求、生产以及管理机制,熟悉行业状况;与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建立校内现场教学基地“校中厂”,编排公司工程师作为授课教师,授课过程中按照企业生产模式要求对学生进行实训,实现传统的参观式教学到企业导师现场授课的转变,有效地实现课堂与生产现场的合一;与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联合举办桂林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设计比赛,企业将生产需求问题设计成竞赛题目,让学生参加解决实际生产问题,实现企业技术需求与教学活动的合一;与深圳市奥威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和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合作编写学生培训教材;学院教师带领学生与深圳市奥威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联合开发教学仪器设备;学生到台达电子(东莞)有限公司顶岗实习,对学生采取“员工式”管理的实习,实现教学内容与生产活动合一;邀请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圳市奥威尔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企业工程师联合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做到真题真做,实现职业能力培养与企业研发合一;组织教师和学生参与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的培训,提高教师和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参与深圳信盈达电子有限公司的教育部产学合作专业综合改革项目,让企业参与学院的教学改革。通过这些活动,使自动化专业建设与相关企业生产紧密结合,有效实现了校企合作形式单一合作向多模式的合作,以及由浅层次走向深度融合的合作。

四、结束语

在“新工科建设”和“中国制造2025”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在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目前地方高校的校企合作中仍然存在学生参与校企合作的动力不足,企业方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深度和广度不够等问题,制约着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桂林理工大学自动化专业在专业建设过程中,经过多年校企合作的探索和积累,逐渐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校企合作新机制,校企合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周建国,费学宁,踪程,等.应用化学专业校企合作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探索与实践[J].天津城建大学学报,2018,24(2):155-159.

[2]国务院.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Z].2010.

[3]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Z].2011.

[4]陈悦.挑战与应对:新工科背景下工程实践教育的思考[J].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4):89-91.

[5]王  .地方高校基于实践能力的工程教育改革探讨[J].攀枝花学院学报,2011,28(3):118-120.

[6]王志刚.地方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基本内容和实现路径[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4(2):111-114.

[7]张正道,孙子文.“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模式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42-44.

[8]张烈平,李海侠,王文成.地方高校自动化专业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升途径的探索与实践[J].2018(10):18-20,31.

猜你喜欢

工程师校企专业
环保工程师:生来为了“拯救地球”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部分专业介绍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专业修脚店
我想做一名桥梁工程师
探秘那些不冷不热的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