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下高校跑步软件应用研究

2019-09-10杨增威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普通高校

杨增威

摘 要:为了解跑步App在普通高校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下公共体育课程中的应用及对大学生课余体育锻炼的影响,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等研究方法,对闽江学院2017、2018级学生在完整学期(15周体育课)使用运动世界校园跑步手机App情况进行研究和分析,根据运动世界校园应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情况,提出合理且具有可实施性的建议,以不断完善该软件的使用,为培养大学生良好的校园运动习惯提供依据.

关键词:普通高校;俱乐部制教学;运动世界校园;课余体育锻炼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60X(2019)11-0141-04

1 引言

根据国家颁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基本准则》《“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要求,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的文件精神,培养大学生体育锻炼的健康理念,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不断提高当代大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我校以现代教育观点中“以生为本”的理念为基础,对公共体育课程进行全面改革,由原本陈旧的教学方式改进为俱乐部制教学.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和智能化的快速发展,当代大学生对于智能手机的依赖程度愈发严重,大学生足不出户的情况成为常态,如何让大学生走向户外是各高校竞相讨论的问题.为响应《关于深入开展大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群众性课外体育锻炼活动的指导意见》,提高大学生体质,我校将“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软件”系统融入俱乐部制教学中.运动世界校园跑步App是基于“互联网+体育产业”理念,通过互联网、GPS定位、手机App、可视化智能数据平台所搭建的网上运动平台,实现体育教学信息资源整合的全方位移动学习软件.据统计全国目前有28个省份389所高校正在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其中福建省有12所学校,我校是福建省内唯一一所将体育课程与校园跑软件相融合的高校.

2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下运动世界校园App应用方法

2.1 俱乐部制教学课程设置及构成

闽江学院俱乐部制教学课程共有四个学分,学生在校期间(规定时间)完成体育课程必修4个学分的学习,每学期必须选一个不同项目进行学习,学期成绩合格者获得1学分.体育俱乐部制会员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级会员,开设20多个单项俱乐部课程,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的学生需要.各单项俱乐部初、中、高级会员经过考核采用阶梯式晋级模式,初级会员在某单项俱乐部的成绩要求便可升级为该单项俱乐部的中级会员,中级会员中技术水平较高的则可晋升为高级会员.改革后的俱乐部制教学课程将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成绩纳入学生总评成绩,俱乐部会员期末成绩由选项内容技术考试成绩、校园阳光行成绩、身体素质成绩、平时成绩、理论成绩五方面按一定比例综合组成,成绩比例详情见表1.

2.2 “校园阳光行”App跑步对象及要求

我校于2017年引进运动世界校园App,运动世界校园App主要辅助俱乐部完成正常教学及课后锻炼,目前已实施4个学期,其使用对象主要是全校各单项俱乐部的初、中级会员,保健与康复俱乐部则不用参加,高级会员及三、四学生自愿参加.“校园阳光行”App从每个学期的第2周开始到第16周结束,每周跑步上限为3次,每日跑步有效时间:06:20-21:00点,有效跑步要求:采用随机终点跑步模式,学生按照随机出来的点位进行有序打卡,每次女生距离不少于1公里,男生不少于2公里,每公里的持续时间范围是2分钟10秒—10分钟,速度范围是1.7—7.7米/秒;否则,系统将默认为无效数据无法上传,每个学期达标需完成至少20次有效跑步次数.

2.3 运动世界校园App实施准则

学生选择上体育课的学期,必须参加课外运动世界校园阳光行活动,并完成相应的有效次数跑步次数,为保证校园阳光行顺利开展,俱乐部采用“一票否决”的方法,未完成规定的有效次数的学生,体育课总评成绩直接判为不及格.各单项俱乐部会员选完自己课程后进入运动世界校园App,选择任课老师课程中与自己相对应上课时段;学生选择随机终点模式进行点位打卡,约跑模式和自由跑模式只为提供业余活动多样性但不计入有效成绩,跑步结束后同学上传跑步成绩,由校园后台数据管理员对跑步成绩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则记一次有效完成次数;跑步过程中不得使用任何代步工具软件和替他人代跑,一经查实,该学期的体育课成绩直接判为重修;中途因伤、病等原因不能继续完成规定有效次数者,需向任课教师出示医院证明进行审核办理免跑.每周跑步次数超过上线次数记为有限次数3次,超过次数计入累计跑步次数,每学期对校排名前30名的同学授予“跑步达人”称号,并配发“跑步达人”文化衫、纪念品等鼓励性奖励.

2.4 俱乐部模式下学生运动世界校园管理情况

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的主要思想是:以生为本,发挥学生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根据俱乐部制教学的特点和校园阳光行的特殊性,我校专门成立校园阳光行单项俱乐部,简称“校园跑”俱乐部,为保障俱乐部的正常运行,“校园跑”俱乐部设有专门负责的指导老师,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俱乐部设主席、副主席各一名,并设五个部门,每个部门设正、副部长和干事若干,具体分类和工作内容见表2.俱乐部采用逐级管理模式对校园阳光行进行统筹管理,即:公共体育教学部──俱乐部指导老师──俱乐部成员──各班级体育委员──每名学生,这样的管理模式既提高了学生的参与程度又保证了校园阳光行的正常运行.

2.5 成绩核定

校园阳光行成绩是按我校体育俱乐部制教学大纲要求进行评定,“校园跑”俱乐部成员协助指导老师进行期末运动世界校园App后台数据的采集,经过筛选处理后的数据按教师名字、班级进行分类,统计出每名学生的有效完成跑步次数,任课教师根据校园跑俱乐部所提供的数据依照校园阳光行评分标准进行成绩评定,校园阳光行评分标准见表2,对于有效次数未达标的同学采用“一票否决”方法,有作弊情况的同学可以提出申诉,校园跑俱乐部通过总后台进行二次查验,确保学生跑步成绩有效性,作弊情况严重的同学通报所在系院,并一票否决其校园阳光行成绩.所有学生校园阳光行成绩可以登录指定网站进行查看,校園跑俱乐部严格秉承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在保证大学生走出室内走向户外的同时培养当代大学生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

3 运动世界校园App使用详情调查

3.1 学生对校园阳光行纳入体育课成绩的态度调查

课程改革后,俱乐部制教学已开展四个学期,现对校园阳光行纳入体育课成绩学生态度调查结果如上表,对此举措持有积极态度的学生共占65%,持无所谓态度的学生占13.4%,持反对意见的同学占21.6%,说明多数同学对俱乐部制教学改革是比较认同的,少数同学对体育课改革的深意不理解.通过对各方态度学生代表走访了解,大多数同学认为俱乐部制教学采用多方面单项成绩按一定比例确定体育课总评的成绩计算方法较为合理,并对校园阳光行纳入体育课成绩非常支持,改变了原有的运动技术决定体育课成绩的理念,对于体育技能不好的同学也可通过自身努力提高成绩,并且在锻炼身体之余还可以拿到体育课分数;而有少部分同学觉得校园阳光行纳入体育课成绩是强制他们跑步,占用他们课余时间.

3.2 大学生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动机

动机是促使人从事某种活动的念头,正确积极的动机是引导大学生进行课余体育锻炼的驱动力,如何引导大学生培养正确的运动动机是现阶段各高校的当务之急.通过对大学生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动机详情调查,19.6%大学生是有一定的健身锻炼的意识,9.8%的大学生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动机是减肥,68.4%大学生是为了体育课成绩,其他动机的学生有3.2%,说明目前大学生并没有理解到学校体育课改革用意是为了提高大学生自身身体素质.学校应引起重视,加强体育课过程中大学生正确运动动机的培养,让学生正确认识学校让大家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的本意,逐渐转变大学生的思想,积极参与学校体育俱乐部的活动.

3.3 引进App前后学生每周平均跑步频率调查

由表6可以看出,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之前有73.2%的同学周平均跑步频率少于1次,跑步次数1-2次的同学有19.4%,3次以上的同学只有5%.说明大多数学生缺乏跑步锻炼的意识,只单纯地依靠每周体育课的时间明显达不到锻炼的要求.俱乐部改革开展“校园阳光行”后学生跑步情况大大改观,每周跑步次数低于1次的同学仅有2.8%,其中包括运动康复与保健课(不参加校园阳光行)的同学,从数据整体分析,虽有部分学生是为了体育成绩进行跑步,但每周跑步3次以上的同学比例为33.2%,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校园阳光行”的接受程度逐步提高,学生也开始认识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

3.4 每天使用运动校园App的时间段

由图1可以看出,大学生使用运动世界校园App进行跑步的时间段分为4个,其中晚上使用频率较高,早上次之,上、下午使用频率较少,主要是因为白天大学生其他课程安排较满、天气比较炎热;19.9%的大学生选择早上进行跑步,则是因为早上天气比较凉爽,有助于大学生早起良好习惯的养成,57.6%的大学生选择晚上进行跑步,一是时间比较充裕,跑步完成后还可以衔接其他锻炼,二是晚上不用担心日晒问题.总体来看,87.1%的大学生有自己习惯的跑步时间段,12.9%的大学生是随机选择时间跑步,说明大多数已经慢慢接受跑步,学生已逐渐养成良好的跑步习惯.

3.5 运动世界校园App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通过对“校园阳光行”参与者抽查,结果显示,运动世界校园App在正常使用中未出现大的问题,但各种各样的小问题时有出现,学生反映情况最多的问题是跑步打卡过程中点位打卡感应迟钝、点位太偏及GPS信号不稳,这些主要问题虽然不影响参与者的正常使用,但大大降低了用户跑步过程中的使用体验,降低了用户跑步的“定向”趣味性;而且还有部分同学出现成绩异常、App闪退及其他问题,这样会打击参与者跑步锻炼的积极性,造成学生为体育课成绩被动跑步的情况,违背了“校园阳光行”是辅助学生养成户外锻炼的良好初衷,不利于大学生养成户外锻炼的良好习惯.

3.6 运动世界校园App新功能有待开发

由上表可知,50%的大学生希望运动世界校园App提供运动建议和运动知识普及,为大学生课余自主锻炼提供正确的运动方式;46%的大学生想要从App获得科学的、更具针对性的训练方法;67%的学生希望App可以增加语音导航功能,例如:打卡成功语音提醒、点位附近的学校建筑介绍,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枯燥的跑步过程,还可以帮助新生尽快熟悉学校环境;41%的大学生期待App跑步模式的多样化,增加“自有跑模式”和“约跑模式”,多种跑步模式并行更具运动锻炼吸引力;还有部分学生希望App可以增加运动过程跟踪、营养膳食推荐、运动资讯等新的功能.通过对大学生访谈和锻炼需求的调查,说明多数大学生有运动锻炼的想法,多数大学生认为运动锻炼知识的缺乏造成大學生无法直观的了解运动锻炼所带来的结果,且没有科学的运动计划很难养成长期的运动锻炼习惯.

4 结论与建议

(1)目前我校俱乐部制教学模式实施对象只有大学一、二年级的新生,对于三、四年级的老生没有明确的参与方法和制度,课外活动“校园阳光行”参与面较小,没有扩大到全校范围.

(2)学校各学院和机关部门要增强“校园阳光行”活动的支持力度,加强校园硬件设施建设,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跑步环境.

(3)俱乐部制教学模式下“校园阳光行”活动虽已正常运转,但应用过程中仍存在大量问题,主管部门要成立工作小组,邀请教师、学生等各方代表开设交流会,针对所存在问题进行探讨.

(4)运动世界校园App使用过程中仍存在弊端,要加强与运动世界校园App后台工作人员的沟通,解决其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用户体验.

(5)俱乐部制教学采用运动世界校园App跑步模式单一,没有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要丰富软件的使用功能,提高“校园阳光行”的切实性.

参考文献:

〔1〕聂芳芳.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大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影响研究[J].辽宁丝绸,2019(01):53-55.

〔2〕彭榜容,田浪.大学生运用运动世界校园App软件进行锻炼的现状调查——以遵义师范学院为例[J].内江科技,2019,40(01):110-111+66.

〔3〕冯鹏远.“运动世界校园”的使用对河南省大学生校园健康跑行为影响的研究[D].河南大学,2018.

〔4〕杜葵峰,马斯和.手机运动类App在云南省高校体育教学中应用研究[J].科技风,2017(11):76-77.

〔5〕吴翠翠,李趁丽,赵贡美,张萍.“运动世界校园”App对大学生影响的分析与思考[J].贵州体育科技,2017(02):57-59.

〔6〕金晔,宋晓玉,张小桐.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俱乐部制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交际,2019(07):31-32.

〔7〕金晔,宋晓玉,胡世琦,冯硕,葛永喆.俱乐部式教学对高校体育课内外一体化的影响分析[J].智库时代,2019(13):173-174.

〔8〕陈洛嵩,佘梓航.智能手机运动软件对大学生跑步成绩、锻炼态度和行为习惯的影响——基于18个月使用“悦跑圈”的研究[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19,40(03):66-74.

〔9〕杨仁伟,郑拯,张超.基于跑步App的大学生自主课外锻炼效果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8,5(11):29-32.

〔10〕常媛媛,张忠璞,何晓雁.高校使用运动App软件开展长跑运动的现状及影响[J].运动,2018(12):106-107.

猜你喜欢

普通高校
湖南普通高校学生体育习惯的再审视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2020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确认点名称与编号对照表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一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我省近两年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第二批招生院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对比
山西省年普通高校艺术类专业考试安排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选拔考试获奖考生照顾加分登记表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第一批招生院校及专业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第二批招生院校及专业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确认点名称与编号对照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