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泛电商”独角兽数据报告》发布
2019-09-10苏鸣立
苏鸣立
2019年5月20日,网经社发布《2018年中国“泛电商”独角兽数据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主要根据网经社泛电商“”独角兽报数据库编写而成。《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年“泛电商”独角兽108家“独角兽”总估值为3.8万亿元(不包含企业服务“独角兽”)。另据网经社近期发布的《2018年度中国电商上市公司数据报告》显示,54家电商上市公司总市值达3.9万亿。
《报告》显示,2018年泛电商“独角兽”中,估值为10 ~ 20亿美元的“独角兽”平台共78家,占比66.10 %;估值为21~50亿美元的“独角兽”平台23家,占比19.49 %;估值为51~100亿美元的“独角兽”平台6家,占比5.08 %;估值为101~500亿美元的“独角兽”平台有8家,占比6.78 %,估值为501亿美元以上的“独角兽”平台有3家,占比2.54 %。
其中,阿里云(679亿美元)、滴滴出行(560亿美元)、陆金所(380亿美元)、饿了么、口碑(300亿美元)京东金融(200亿美元)、菜鸟网络(200亿美元)、微众银行(174亿美元)、比特大陆(150亿美元)、京东物流(134亿美元)、借贷宝(估值107.7亿美元)成为仅次于蚂蚁金服(1 500亿美元)的百亿级“独角兽”。此外,泛电商“独角兽”TOP10平台估值占总估值66.43 %,寡头效应明显。
《报告》显示,“独角兽”的高产年集中在2010 -2015年,其中2013年创立的企业最多,为17家。其次2012年15家。特别值得注意的是,2016 - 2018年成立的“独角兽”企业6家,这些创立仅1~2年即成为“独角兽”的企业,反映出其创新能力强、成长周期短和成长跨度大的特点。
对此,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生活服务电商分析师陈礼腾表示,2010 - 2015年是中国经济遭遇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的特殊历史阶段。传统增长方式的举步维艰,恰恰为新技术、新产业和新商业模式破茧而出以及传统产业浴火重生提供了历史机遇,也为“独角兽”诞生提供基础。
从地区上看,泛电商“独角兽”企业分布于12个城市,其中首都北京47家、长三角地区(上海、杭州和南京)47家、珠三角地区(广州、深圳和香港)15家。
陈礼腾表示,狭义电商主要指消费品零售电商,而“泛电商”是指以互联网为依托的实物销售、服务平台。主要行业包括B2B电商、零售电商、生活服务电商、在线教育、在线租房、在线医疗、交通出行、金融科技(电商交易相关)、物流科技(电商交易相关)和企业服务等类目。
陈礼腾指出,2018年泛电商“独角兽”集中分布于“北、上、杭、深”这些城市。首先,经济科技发达程度高,政府扶持力度大,高新科技区政策鼓励创新;其次,人才集中。这些城市拥有大量人口,人才流动趋向性明显;其三,良好的创业氛围。杭州的阿里巴巴集团;北京的百度、搜狐、新浪;深圳的腾讯和上海的美团大众点评等,这些城市的头部科创企业给整个环境带来创新氛围。
报告显示,2018年上市的泛电商“独角兽”达八家,且均为上市电商“第一股”,掀起互联网IPO新浪潮。
八家分别为“互联网医疗第一股”平安好医生、“二手电商第一股”优信二手车、“家装垂直第一股”齐家网、“社交电商第一股”拼多多、“生活服务电商第一股”美团点评、“小程序第一股”同程艺龙、“母婴互联网第一股”宝宝树和“时尚科技第一股”蘑菇街。其中,平安好医生、优信二手车、拼多多和美团点评发行市值高于上市前估值,齐屹科技(齐家网)、同程艺龙、宝宝树和蘑菇街则以低于上市前估值完成上市。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指出,从2018年4月30日起,港交所上市新规允许“同股不同权”的公司在港申请上市。这让不少独角兽公司跃跃欲试,尤其允许“创新型”公司采取双重股权结构,为美团等这类公司赴港上市扫清了障碍,给互联网科技企业打开了上市新窗口。这也是2018年众多“独角兽”选择在香港上市的原因所在。
对于2018年电商、互联网公司“现象级”IPO浪潮,曹磊曾预测,互联网中概股IPO“第四次浪潮”已经开启,而有别于以往任何一次,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以美团点评、拼多多等为代表的上市电商新势力成为引领这股上市热潮的“主力军”,这也意味着一个“新消费时代”正在开启。
《报告》显示,至2018年底。零售电商共有28家“独角兽”,总估值424亿美元。其中,瓜子二手车以66亿美元估值位列零售电商“独角兽”榜第一名。而二手电商“独角兽”有7家,成为零售电商诞生“独角兽”最多的行业。不难预见,以二手产品交易为主的二手电商在未来发具有不错的潜力。
尽管零售电商“独角兽”高达28家,但超一半平台估值不超过15亿美元,未来仍具发展空间。
曹磊表示,以拼多多(拼团模式)、云集(分销模式)、有赞(工具模式)、小红书(社区模式)和什么值得买(导购模式)为代表的五類不同模式社交电商,接连获得融资或启动IPO的“行业级”现象,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对于社交电商模式的认可程度更高,这也意味着有别于传统电商平台的“新电商时代”正在到来。
曹磊指出,以“社交电商”(拼多多、云集)、“新消费”(小米、网易严选),“生活服务电商”(美团点评、同程艺龙)这三股“新势力”为代表的“新电商”正在开启电商2.0时代。其中,“社交+电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获取流量的新方式将成为主流,低成本的流量将吸引更多的巨头和资本入局社交电商体系。
报告显示,近万亿的市场规模“孵化”出了一大批“独角兽”,2018年生活服务电商共有10家“独角兽”,总估值444.6亿美元。其中,餐饮服务1家、在线旅游3家、社区服务3家、在线票务1家和互联网家装2家。此外,饿了么、口碑合并成立的阿里本地生活服务公司在募集到40亿美元资金后,其估值飙升至300亿美元,其余生活服务电商总估值不及饿了么、口碑的50 %。
《报告》显示,2018年生活服务电商“独角兽”未出现集中分布现象,而是较为平均地分布。其中北京2家、上海2家、南京1家、杭州1家、天津1家、广州1家以及深圳1家。
陈礼腾指出,2018年生活服务电商“独角兽”成立时间有以下特点:
1.成立时间分布较均匀。生活服务电商“独角兽”的成立时间平均分布于2006 - 2018年期间,未出现特殊峰值;
2.无爆发型平台。其中2018年的饿了么、口碑为一家合并企业,合并前两家平台的成立时间分别为2008年(饿了么)和2015年(口碑)。
对此,陈礼腾认为,消费升级时代,互联网技术开发新商业机遇。随着消费观念的变革与消费能力的释放,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和渗透,在未来,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将会产生更多变化,从而涌现出更多商机,有望开发新的商业蓝海。生活服务电商平台通过加码互联网技术,创造全新的商业模式,抓住政策红利,开发新需求和新的消费场景,迅速发展壮大,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独角兽”企业。
《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12月31日,2018年泛电商“独角兽”共118家,总估值达6438.13亿美元(折合人民币约为4.45万亿)。截止2018年底中国在线教育领域共诞生11只“独角兽”,总估值达169.5亿美元。
其中,在线英语4家,在线辅导4家,在线翻译1家,综合教育1家,成人教育1家。
在线教育近年来作为资本的“宠儿”,据网经社监测数据显示,2018年包括洋葱数学、考虫、作业盒子、火花思维、VIPKID、海风教育、作业帮、VIP陪练、猿辅导和嗨课堂这十大在线教育平台融资总金额超100亿元,其中VIPKID以5亿美元D+轮融资成为单笔最高融资额,估值也达到35亿美元。
《报告》显示,2018年生活服务电商“独角兽”高度集中分布。其中北京6家,占比54.55 %、上海4家,占比36.36 %和武汉1家,占比9.09 %。不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北京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在线教育“独角兽”产地。这或与行业性质、教育环境存在一定关联。
陈礼腾指出,2018年在线教育“独角兽”成立时间有以下特点:
1.成立时间较短。在线教育“独角兽”的成立时间最长有11年,但大多在线教育平台的成立时间在5年及以下;
2.无爆发型平台。不同于其他行业,在线教育属于一个精耕细作的行业,需要长期不断培养才能逐步形成规模化、高质量的企业。
《报告》显示,在118家泛电商“独角兽”中金融科技“独角兽”20家,总估值高达2 957.7亿美元,其中蚂蚁金服以超1 500亿美元的估值高居2018年金融科技“独角兽”榜榜首。
在“独角兽”金融科技榜单中,科技金融平台2家、互联网理财4家、互联网银行1家、区块链1家、网贷3家、互联网保险1家、金融服务2家、智能金融1家、证券1家、互联网支付3家及互联网记账1家。不难看出,金融科技“独角兽”估值普遍较高,除了蚂蚁金服1 500亿美元估值外,陆金所、京东金融、微众银行、比特大陆和借贷宝估值均达百亿美元级别。
《报告》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独角兽”出现较为集中地分布现象。其中,北京6家,占比30 %、上海4家,占比20 %、南京1家,占比5 %、杭州5家、占比25 %、香港1家,占比5 %和深圳3家,占比15 %。对比发现,金融科技的“独角兽”地区分布特点与整体“泛电商”独角兽地区分布特点一致。
《报告》显示,2018年金融科技“独角兽”成立时间均为5年以上。陈礼腾认为,互联网金融企业之所以成为“独角兽”领域的重要力量,与近年来互联网金融行业抓住了传统金融机构痛点,不断为用户提供普惠便利的金融服务有密切联系。而作为新兴行业,业务模型的不断走向成熟和对技术的持续投入,成为金融科技出现高估值“独角兽”的重要原因。
《报告》显示,其中物流科技共有16家“独角兽”,总估值达587.13亿美元,菜鸟网络(200亿美元)、京东物流(134亿美元)和满帮集团(60亿美元)领衔前三位。
细分来看,同城配送、综合物流“独角兽”数量角度,各为4家,但综合物流平台估值普遍高于同城配送平台估值,这与其商业模式存在一定关联。
《报告》显示,2018年物流科技“独角兽”出现集中分布现象。其中北京3家占比18.75 %、上海3家占比18.75 %、深圳4家占比25 %、成都2家占比12.5。分析发现,物流科技企业大多集中于产品生产所在地或仓储地,便于物流配送。陈礼腾指出,2018年物流科技“独角兽”成立时间有以下特点:
1.成立时间长。物流科技“独角兽”的成立时间最长有19年,最短的也有三年(不包括合并成立企业);
2.成立时间分散。物流科技“独角兽”成立时间横跨1999年- 2016年17年,并未出现集中爆发的年份。
报告显示,交通出行共诞生8家“独角兽”,总值达634.8亿美元。
以上“独角兽”中,50 %的平台诞生于北京,37.5 %的平台成立时间不超過三年,网约车行业成为交通出行领域的“独角兽”高产地。其中,滴滴出行以560亿美元估值远超其他出行平台,其估值占交通出行“独角兽”总估值88.22 %,成为当之无愧“超级独角兽”。此外,ofo由于经营出现困难、融资不利,估值下跌,反映当下共享单车市场的发展窘境。
《报告》显示,2018年交通出行“独角兽”出现集中分布现象。其中北京4家占比50 %、上海2家占比25 %、武汉1家占比12.5 %和杭州1家占比12.5 %。不论从规模还是数量上,北京依旧是“独角兽”产出地。
陈礼腾认为,2018年交通出行“独角兽”成立时间有以下特点:成立时间集中。交通出行“独角兽”的诞生时间与共享经济的热潮开始时间相吻合,可以说共享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交通出行平台的快速发展,滴滴出行就是典型代表。
陈礼腾指出,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移动支付的发展,人们的支付习惯越来越便捷资源的连接变得更加高效,为共享经济商业模式提供了现实的基础。而交通出行作为共享经济的典型代表,依托于技术实现车辆与用户之间的精准匹配,很好体现了其社会价值,必然受到资本的青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