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种子处理与穗期喷雾联合应用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及增产效果评价

2019-09-10王永芳李景玉范丽丽董志平马继芳

农业灾害研究 2019年1期
关键词:种子处理小麦

王永芳 李景玉 范丽丽 董志平 马继芳

摘要  [目的]评价种子处理与抽穗扬花期一喷多防一体化防控技术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及增产效果。[方法]在进行土壤深松处理的基础上,采用吡虫啉加苯醚甲环唑混合拌种与抽穗扬花期一喷多防联合应用的措施,调查该技术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锈病、白粉病、麦蜘蛛、麦蚜等病虫害的防效及增产效果。[结果]种子处理对纹枯病、根腐病、麥蜘蛛、麦蚜的防效分别可达90.4%、89.5%、73.3%和87.9%;后期一喷多防后21 d,对锈病、白粉病的防效达96.2%和99.9%,麦蚜防效98.6%,持效期长、药效极显著。同时,应用该套防控技术可以获得显著的增产效果,其中单用种子处理技术可增产13.9%,与一喷多防联合使用后可将增产幅度提升至35.2%。[结果]该一体化防控技术值得大力推广。

关键词 小麦;种子处理;一喷多防;一体化防控

中图分类号:S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19)01-003-03

DOI: 10.19383/j.cnki.nyzhyj.2019.01.002

Evaluation of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Wheat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b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eed Trea?鄄tment and Spike Spray and Its Yield Increasing Effect

WANG Yong-fang  et al(Institute of Millet Crops of He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and Forestry Sciences, National Millet Improvement Center, Cereal Crops Research Laboratory of Hebei Province, Shijiazhuang, Hebei 050035)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effect of wheat main diseases and insect pests by combined application of seed treatment and spike spray and its yield increasing effect.[Method]On the basis of soil subsoiling treatment, the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of imidacloprid and Difenoconazole mixed seed dressing and spraying at heading and flowering stage was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control effects of this technology on wheat sheath blight, root rot, rust, powdery mildew, wheat spider and wheat aphid and its yield increasing effect.[Result]The control effects of seed treatment on, sheath blight, root rot, wheat spider and wheat aphid were 90.4%, 89.5%, 73.3% and 87.9% respectively. 21 days after spraying, the control effect on rust and powdery mildew was 96.2% and 99.9%, and the control effect on wheat aphid was 98.6%. The effect lasted for a long time and was very significant.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thod could achieve remarkable yield increase effect. The yield could be increased by 13.9% by using seed treatment alone and 35.2% by using seed treatment combined with spraying.[Conclusion]The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deserved to be vigorously promoted.

Key words   Wheat; Seed treatment; Spray; Integrated prevention and control technology

河北省冬小麦常年播种面积约230万hm2[1],病虫害是影响其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常发重要病虫害有麦蚜、麦蜘蛛、白粉病、纹枯病等[2~4]。目前使用的防控措施多为一次用药一喷三防,即在小麦抽穗灌浆期通过选择合适的杀菌剂、杀虫剂及植物生长调节剂进行叶面喷施,达到防治中后期病虫害、防干热风、防倒伏的目的[5~7]。针对苗期病虫害多不采取措施。但保护性耕作使土壤带菌量逐渐累积,生态隔离屏障不断弱化,土传及苗期病虫害问题日渐突出[8~10]。该文拟在土壤深松处理的基础上,通过种子处理与抽穗扬花期一喷多防措施的联合应用,评价该一体化防控技术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及增产效果,为河北省小麦病虫害高效防控及增产增收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原宁晋县原种场。

1.2 试验处理

1.2.1 耕作方式 土壤深松、常规浅旋耕。

1.2.2 种子处理药剂 采用河北威远生化农药有限公司的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性粉剂(商品名:福蝶)120 g +10%苯醚甲环唑微乳剂(商品名:青秀)80 g,拌种50 kg。

1.2.3 一噴多防药剂 5%吡虫啉乳油750 ml/hm2+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750 ml/hm2+烯唑三唑酮乳油450 ml/hm2+磷酸二氢钾750 g/hm2。

1.3 试验设计

处理①(空白对照):浅旋耕、种子不处理、后期不喷雾防治。

处理②(种子处理):深松、种子处理、后期不喷雾防治。

处理③(种子处理+一喷多防):深松、种子处理、后期一喷多防。

1.4 田间管理

播种时间:2016年10月6日。

一喷多防时间:抽穗扬花期(2017年4月29日)。

1.5 田间调查方法

1.5.1 调查种类 纹枯病、根腐病、锈病、白粉病、麦蜘蛛、麦蚜等。

1.5.2 调查时间 麦蜘蛛调查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其他病虫害种子处理效果调查在喷雾防治前,一喷多防后14 d、21 d再调查一次。

1.5.3 调查方法及分级标准

(1)纹枯病。3点随机取样,每点单行内连续调查50个单茎,记录各病级对应株数。0级:无病;1级:叶鞘发病但茎杆不发病;3级:叶鞘发病,并侵入茎,但茎秆病斑环茎不足1/2;5级:茎秆病斑环茎超过1/2,但不倒伏或折断;7级:枯死、倒伏、枯白穗。

(2)根腐病。3点随机取样,每点单行内连续调查50个单茎,记录各病级对应株数。0级:无病;1级:叶斑面积为面积的1/5以下;3级:叶斑面积为面积的1/3以下;5级:叶斑面积为面积的1/2以下;7级:叶斑面积为面积的3/5以下。

(3)锈病。3点随机取样,每点20株,每株调查顶部3片叶(若有旗叶则包括旗叶),记录各病级对应株数。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2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1%~75%;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76%以上。

(4)白粉病。3点随机取样,每点20株,抽穗后调查每株的旗叶及旗叶下第1片叶,记录各病级对应株数。0级:无病;1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以下;3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6%~15%;5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16%~25%;7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26%~50%;9级:病斑面积占整片叶面积的50%以上。

(5)麦蜘蛛。3点随机取样,每点固定调查每尺单行虫量(头),记录总量。

(6)麦蚜。3点随机取样,每点固定调查10个穗,记录总蚜量。

1.5.4 计算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种子处理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由表1可知,种子处理对小麦纹枯病、根腐病、麦蜘蛛及麦蚜均有良好防效,分别为90.4%、89.5%、73.3%和87.9%。虽然上表所述病虫害的病情指数或虫口减退率均与空白对照(处理①)存在极显著差异,但锈病、白粉病的防效仅为21.1%和29.1%,后期必须进行喷雾防控。

2.2 一喷多防对小麦主要病虫害的防控效果

由表2可知,药后14 d,小麦锈病、白粉病防效均显著上升,分别达到88.9%和99.4%;麦蚜的防效达到96.9%。病情指数或虫口减退率均与对照存在极显著差异。如表3所示,一喷多防药后21 d,对小麦锈病、白粉病和麦蚜的防效继续增强,持效期长、药效极显著。

2.3 小麦病虫害一体化防控对产量的影响

蜡熟期(6月1日)对各处理小麦的单位面积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产量等指标进行调查,结果见表4。处理②、处理③分别比处理①增产1 179.0、2 976.0 kg/hm2;增产幅度分别为13.9%、35.2%,差异极显著。

3 结论与讨论

土壤深松可使土质疏松、透气,蓄水保墒能力增强,对小麦根系下扎及分蘖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为小麦的高产、丰产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1-12];吡虫啉与苯醚甲环唑两种药剂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一定的增产效果[13~15],混合拌种进行种子处理适用于小麦土传病害及苗期虫害防控;结合后期一喷多防,有效降低了白粉病、麦蚜等重要病虫害的发生程度与危害;三者结合可以达到很好的增产效果。

因此,选择土壤深松结合种子处理及一喷多防的一体化防控措施,可明显降低小麦病虫危害,在减少后期农药使用量的同时,具有明显的丰产增收效果,符合农业“十三五”减药增效的目标[16],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技术措施。

参考文献

[1] 石晶晶,张雪娇,常娜,等.河北省小麦中后期主要病虫害化学防治技术优化[J]. 中国植保导刊,2016,36(11):63-66

[2] 陈万权. 小麦重大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体系[J].植物保护,2013,39(5):16-24:

[3] 徐芳,齐永志,张书敏,等.新耕作制度下河北省冬小麦病虫草害发生状况的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2,28(21):199-203.

[4] 袁淑红.河北地区小麦病虫害防治技术[J].北京农业,2014(3):107

[5] 刘全忠,孙忠平.小麦“一喷三防”技术的形成和发展历程[J].农业技术与装备,2013(10):61,63

[6]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等.小麦一喷三防技术[J].作物杂志,2013(2):120-122.

[7] 翟国英,崔栗,崔彦,等.河北省实施小麦“一喷三防”的实践与思考[J]. 河北农业科学,2014,18(1):50-52.

[8] 侯生英,张贵.小麦根腐病产量损失及经济阈值研究[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3(1):76-78.

[9] 周海峰,杨云,牛亚娟,等.小麦茎基腐病的发生动态与防治技术[J]. 河南农业科学,2014,43(5):114-117

[10] 纪莉景,栗秋生,王连生,等.河北省小麦冠腐病发生现状及病原菌初探[J]. 植物保护,2016,42(5):154-157.

[11] 霍治国,白月明,李光华,等.冬小麦土壤深松保墒增产效应试验研究[J]. 应用气象学报,2000,11(S1):145-154.

[12] 王法宏,王旭清,任德昌,等.土壤深松对小麦根系活性的垂直分布及旗叶衰老的影响[J]. 核农学报,2013,17(1):56-61.

[13] 党志红,李耀发,潘文亮,等.吡虫啉拌种防治小麦蚜虫技术及安全性研究[J]. 应用昆虫学报,2011,48(6) : 1676-1681.

[14] 陈立涛,高军,王永芳,等.70%吡虫啉种子处理可分散粉剂拌种对麦蚜的防控效果[J]. 河北农业科学,2018,22(1):42-45.

[15] 闫晓静,许月,高圆圆,等.三唑酮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处理对小麦安全性和产量的影响研究[J]. 农药科学与管理,2013,34(1):52-57.

[16] 张贵锋.我国到2020年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方案[J].新农业,2015(21):31-35.

猜你喜欢

种子处理小麦
浅析小麦的收获与贮藏技术
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阜新地区谷子机械播种栽培技术
云南怒江州泸水县楤木栽培技术
北方耐密春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厚朴种子处理技术及苗期生长规律研究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