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慧教会学汇智”

2019-09-10苏玉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育科研 2019年11期
关键词:智慧课堂

苏玉清

【摘要】 在陶艺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过程中了解陶的性质、感受陶的乐趣、学会陶的制作、深刻理解陶的意义。把陶艺课与其它课程整合在一起,在课上共同讨论、探索、创作过程中让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潜移默化地锻炼和提升。

【关键词】 陶艺教学 智慧课堂 过程实践 过程意义

【中图分类号】 G6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9)11-168-01

0

一、学校实施教学现状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思维引领下,各种特色课程的开展成了彰显各个学校办学品味和提升学校文化品牌效应的重要筹码。可是这筹码能否合理利用呢?在实施过程中,我们遇到一些困惑的问题:虽然以“馆校”合作为背景,本应校外的资源充足,可是对于学校活动教学开展却举步维难。教学设备、工具材料、师资的配备不足,不能满足全校学生的正常教学。平时只见陶艺室,不见陶艺课,或者陶艺课只对部分年级或兴趣班之类的同学开放。特色之说肤浅的愚见是功利设置,只对外宣称,实质上毫无意义。

二、学校陶艺教学意义的再认识

我们开展了陶艺教学,泥材对于农村的孩子来说并不陌生。在陶艺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过程比结果更重要。在过程中了解陶的性质、感受陶的乐趣、学会陶的制作、深刻理解陶的意义。把陶艺课与其它课程整合在一起,除了课程的整合,更是资源的整合。

三、课堂的实践教学

(一)关注过程,享受陶趣

这几年来,我校根据学校和学生的情况,结合地方文化资源,开展了最原始的、最直接的促动力,我们尝试了朴实而走心的过程实践。

1.感官体验——泥巴好玩吗?

学校在引进陶泥为媒介进行特色教学时,我们都给它灌以高大尚的名字——陶艺课,其实我们真的理解陶艺了吗?在孩子眼中只是觉得这仅仅是玩泥巴而且。而这玩泥巴在教学材料配备不足的状况下,很难满足所有孩子的学习。引起思考:陶艺课是否可以这样上:

在学校周围有着优良的土地资源,一片片的菜田让人心旷神怡,学生们最喜欢在农间的菜田里行走。你是否有挖过泥巴呢?很多孩子都否定的回答,那我们来挖一挖,玩一玩吧。同学们开始了捏一捏、搓一搓、压一压、塑—塑等活动,尝试后再发现。通过有趣的学习,探讨发现泥巴的特点。在过程中,同学们感受的不单纯是在用泥巴塑型这么简单,而是了解了泥的属性、成分、成型的条件等综合性的探索学习。

2.授之以渔——你会用哪些方法?

在平时很多的课上,老师常常会犯的毛病就是:你们听我说,按我的方法去做。怕他们做不好,做的不是自己理想中的。从而导致学生们畏首畏尾,局限了思维。

在《夸张的面具》一课中,老师并没有像说课一样讲解一遍,而是在课前查找资料的基础上,把创意的空间大胆的交给了学生们。结果收到的信息是:“老师我该从哪入手?”“老师如果我要做奇怪的造型我要用什么方法?”这时候学生们已经进入了思考,如果老师在这时浇灭了他们的思维,用自己的主观想法强加于他,那接下去的结果可是千篇一律。教师要给他们的是一个作为旁观者的引导:“你们自己搓搓看,捏捏看。”他们就开始了他们的探索过程。在创作中,他们觉得整个过程的探索都是自己的,从原来的疑惑到后来的解惑,他们体会到的不仅是完成作品的喜悦,过程的探索更能让他们刻骨铭心。

3.分享体验——创作的过程怎样?

对于大人而言,创作的最终指向是作品。这种对过滤后的物化现象,往往使我们忽视了过程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失去了体会过程的快乐与幸福。而对孩子而言,与其要以作品定格创作的恒定性质,还不如更多关注它充满生气和灵性的变易过程。

评价时老师要求展示自己的劳动成果,有些同学完成了兴高采烈地拿到展示台,可没完成的同學一言不发。很多老师的做法就是把已经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哪个做的更有创意。可是我们把结果的成就呈现的一丝不挂,分享的意义已抛到的九霄云外。教学面向是全部的孩子,除了展示成果外,我们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精神世界。你创作的过程怎样?创作中遇到了什么难题?为什么会失败?找到解决的方法吗?分享过程重于分享结果。

(二)关注过程,浸润感染

1.学科探索——陶无处不在

陶艺课程并不是单纯的属于美术科或属于专门的陶艺课,而是一个以陶艺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的课程体系。它以不同的内容和方式渗透在一个学校不同类型科目中。实行学科整合,尝试着联合学科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感受到陶的意义。

2.文化浸润——无声入心处

悠扬的农村有着深厚的文化气息,当地文化的独特性无与伦比,悠久历史的岭南水乡,有着自己丰溢的文化背景,两岸河涌、蕉林遍布、古村灰瓦、宗祠林立到处都散播着古老的文化气息,这些具有时代性的建筑和工具,经过了风雨的洗礼,依然残存。节日的习俗欲发浓厚,水乡端午的龙舟赛、中秋的花灯节、春节的舞龙、舞狮更是户户知晓。浓郁的水乡文化滋润下,在强大的文化背景下,开展陶文化熏陶,把当地的文化与陶文化教学相结合,让学生更充分、更直接地了解陶的真正意义,让陶文化默默潜入心中。

四、结束语

陶艺的好处不言而喻,学校的陶艺教学并不能停滞不前,也不能高举姿势空谈。学校陶艺的发展需要老师的深入钻研。因为特色陶艺在学校的真正成熟发展不仅指某个别老师的异军突起,而是取决于每一个成员的共同进步和均衡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何庆艳.解析小学特色陶艺开展之怪现状[A].江苏省教育学会.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学术年会优秀论文集[C].江苏省教育学会:2014:8.

[2]徐千翔.让陶艺走进孩子的世界——以《夸张的脸》一课为例谈小学陶艺教学[J].教学月刊小学版(综合),2014(Z1):73-74.

[3]王新会,刘雅光.小陶泥大启发——在探索中前行的陶艺主题研究课[J].陶瓷科学与艺术,2014,48(02):101-103.

猜你喜欢

智慧课堂
在“智慧课堂”上教学相长
如何建设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浅谈数学智慧课堂的构建
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小学数学智慧课堂教学策略研究
探究数学奥秘,创生智慧课堂
关于充满生命活力的小学语文智慧课堂构建研究
如何构建小学数学“智慧课堂”
微课下初中数学智慧教育课堂的教学方法探究
构建语文智慧课堂, 点燃学生思维火花
引入音乐节奏构建智慧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