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让我成长
2019-09-10达令欧尼文
达令欧尼文
亲爱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算错了,也要用余生把你的选择变成对的。
1
作为一个浙江人,我从小在北京长大,能在北京上高中,却没有在北京参加高考的资格。当年在北京的外地孩子,是没有资格在北京参加高考的。
父母听说,在河北读高中可以在当地参加高考,于是我在15岁那年,独自去了河北石家庄上寄宿制高中。别的同学最多坐公交车去上学,而我坐火车去上高中。开始,我一个月回家一次,到后来,我一个学期才回家一次。
高中三年,我一心想考大学时能考回北京。我上的高中是一所私立学校,高二之前都很自由,但在高二下学期时,学校花重金请来衡水中学的前任校长,全校开始照搬衡水中学模式。高三班和复读班光是分班就分了五六次。
我还模糊地记得那时一天的时间表:早上5:45响铃起床;6:15全校学生必须在操场集合,操场上回荡着晨读声,然后全校师生听一名老师总结批评违规学生;7:00开始跑操;7:30结束跑操,全校学生拥进食堂抢饭;8:00开始上课;晚上9:30晚自习结束;10:00左右熄灯睡觉。
2
到了高三第一学期末,我焦虑得快崩溃了。我的文化课功底比不过河北同学的,如果走应试这条路,我最多只能考上二本院校。
一天,英语老师给累蔫儿了的我们放了几段特别燃的视频。其中一段的大致内容是,一名运动员在操场上背着一个人,跑完了整个操场;另一段视频的主题是,人类是多么渺小,每天有那么多人死去,又有那么多人出生。
坐在第一排的我,当时“噌”的一声站了起来,着魔了似的,不顾后面的同学抗议。我的心底响起这样一个声音:“我不能这样平凡下去了!我的成绩不能这样徘徊不前了!我必须考上好大学,然后出國留学!”
当年学校为了提高自己的高考升学率,也鼓励学生参加艺考,于是我这个文科生半吊子、最多能考二本院校的孩子,走上了艺考之路。匆忙准备了几个月,之后我就去考了中央戏剧学院的编导系,同时也去考了北京师范大学的编导系。在那里,我遇到了于丹老师,她还给了焦虑不安的我一个大大的拥抱。考这两所学校,我都通过了初试面试、复试笔试,最后进了三试的最终面试。18岁,一个月只有400块钱生活费的穷学生,觉得自己每天花着巨款,为梦想奔波。河北艺考统考那天,我一出考场便接到电话,爸爸哽咽着说:“你奶奶去世了。”我不能跟父母回老家参加葬礼,只能一个人在北京面对艺考。
当年报考中央戏剧学院编导专业的有2000人,考试流程有面试、笔试和最后的三试。参加三试时,我在那个人潮涌动的考场里彻底迷茫了。我预感到,我似乎不适合“中戏”这样一个放逐自我的“艺术殿堂”。
同场考试的考生都参加过“中戏”举办的艺考专业课训练班,学费非常贵。全场只有我这个蠢小孩,撞大运似的去参加考试。
考“中戏”前后折腾了两个月,那段时间正值高考总复习阶段。“中戏”三试从120位考生中选80人,然后再根据这80人的文化课成绩择优录取。最后我的高考文化课成绩,高出了“中戏”编导专业录取分数线40分。
后来我时常想,如果我没有被“中戏”刷掉,今天的我会是什么样的?那年的艺考并没有改变我的命运。用一句高三的标语来说:“我被艺考干掉了!”
3
第一次高考,我考上了河北传媒学院,心高气傲地没有去上。
本以为我的高考故事会跟格林童话一样,在经历过挫折和痛苦后,会有一个欢乐的大结局。没想到,后面的故事更残忍。
我坚持要复读,打算再考一次“中戏”。我当时觉得,只要我复读一次,我就一定能考上好大学。复读时,我还任性地跨省去了浙江省杭州市。
浙江的高考模式与河北的高考模式不同,比如,2011年,河北的英语考试是不考听力的,但浙江的英语高考有30分的听力考题;在浙江如果考专科学校,还有另外两门技术类的考试。当年河北用的全国卷,和浙江卷可以算是两类不同的试卷。
现在想来,我有点缺心眼儿,初中在北京上,高中在河北上,复读又去了浙江,3个地方的高考模式不同,难度呈阶梯式上升。面对迥然不同的考试模式,我顶着复读的高压,一心朝着名校的方向跑去。
第二次高考前一个月,我最爱的爷爷去世了,父母担心影响我的考试状态,一直没有告诉我。于是,我再一次错过了一位从小看着我长大的亲人的葬礼。其实高考前,我已经濒临崩溃了。
第二次全国艺考体检,查出我是色弱,即对颜色辨别有障碍,虽不至于对红、绿、黄色分不清,但色弱其实不符合考编导的要求。
18岁的我认为,如果没上名校,我这辈子就会碌碌无为。如果我这辈子碌碌无为,那么我这一生就白活了。
第二次高考出成绩的那晚,我以为我的未来就这么完了。我像一个笑话,复读了一年,反而只能上专科院校。大一的冬天,复读班的同学聚会,我对窗而坐,窗外一片漆黑,正如我的未来。
4
我用3年专科、两年本科,共5年大学的努力,去反驳那句“也许这就是命吧”。不好意思,我不认命。
备战高考的那段日子,教会了我吃苦,也让我更珍惜大学时光。我在大学期间的各类考证、上台演讲、专升本考试,以及后来的工作面试、出国,都很顺利,我也意识到,高考其实除了考知识,也在考心态。经过两次高考的洗礼,我的心态平和多了。
生活真的没那么简单,不是一场考试就可以定胜负的。但是7年后的我会写一句话,告诉年轻的自己:“亲爱的,做自己最想做的事情,就算错了,我也会用余生把你的选择变成对的。”高考考生,余生很长,高考只是一道槛,即使跌倒了,也要勇敢地站起来,向生活做个鬼脸,然后大笑着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