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构建利益合理分享的奶业产业链
2019-09-10刘长全
刘长全
在奶业产业链的利益分配关系中,重点是奶牛养殖户在产业链上的分配地位,简单来说,就是原料奶定价能否保障奶农获得合理的收益。从乳制品零售价格与原料奶价格之比看,我国奶牛养殖户的分配地位较低,已成为制约我国养殖产业发展和奶业振兴的重要因素。
两大原因制约乳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形成合理利益分配关系。奶牛养殖户不能合理分享产业发展收益,其基本原因是奶农面临缺少议价话语权的市场结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不合理。中国奶业产业链上原料奶收购是数量少、规模大的加工企业与数量多、规模小而又缺少组织载体的养殖主体之间的交易,属于典型的寡头垄断格局。加工企业在原料奶收购价格和收购量等方面都掌握话语权,利益博弈的结果通常是养殖户被控制在生存或微利的经营状态。议价能力缺失进一步导致了养殖户的脆弱性和对市场波动的敏感性,同时,加工企业还通过博弈中的话语权将产业面临的市场风险向养殖户转嫁。加工企业还可以依靠其垄断性力量通过对农户投入品的捆绑销售攫取更大利益。
另外,中国奶业竞争力不足与进口替代的压力也为不合理的利益分配关系提供了支撑。2018年,中国原料奶收购平均价格比美国高46.8%、比德国高29.1%、比新西兰高48.8%。2018年折原料奶的乳制品净进口量超过1600万吨。由于进口原料奶粉及其他乳制品的快速增长,虽然国内乳制品消费也在持续增长,国内原料奶生产却持续处于需求不足的压力下,这为乳制品加工企业在原料奶定价中获得更有利的地位提供了条件。
推进奶业上下游利益共同体建设,建立养殖加工和谐共生关系要从以下途径入手。改变奶业产业链的不合理利益分配格局是巩固和提升中国奶业产业基础、实现奶业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首要问题和挑战。为此,要加快完善奶业产业组织模式与利益联结机制,建立有利于保障养殖户利益和产业发展的原料奶价格形成机制。
加强奶农组织建设,发挥奶农合作组织及合作组织所有的加工企业在原料奶价格形成中的作用。在多数奶业发达国家奶牛养殖主体仍以家庭牧场为主,与大规模加工企业相比,奶农个体同样面临规模小、议价能力弱等问题。但是,由于奶农合作组织的发展,奶农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受益者。因此,提升奶农养殖业在奶业产业链中的分配地位首先要加强奶农组织建设、建立原料奶价格集体谈判制度,通过组织载体建设提高奶农整体议价能力。
加强对奶业的政策支持,丰富调节利益分配关系的政策工具。完善奶业支持政策,首先,要考虑建立具有普惠性质的补贴制度,并依靠补贴引导奶农发展合作组织,改变与加工企业的谈判地位。其次,改变过去偏向大规模牧场和工厂化养殖的补贴政策,以适度规模养殖为导向,以家庭牧场为重点,加强和完善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持政策。再次,根据多元化适度规模经营方式发展的要求,加强对奶牛养殖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政策支持,包括育种、疫病管理等技术服务,也包括生产资料采购、宣传与推广等市场服务。
完善优质优价的引导机制。近年来,国内一些地区在原料奶收购中也实行差别定价政策,但不是根据原料奶质量,而是区分牧场和养殖小区、小牧场和大牧场,进而加速了养殖小区、合作社和小牧场的退出。但是,这一做法在引导养殖户提高效率、提升原料奶品质方面的作用并不突出。从国际经验看,通过对原料奶施行按质论价的差别定价来促进奶农提升奶牛养殖技术、提供更加符合市场需求的产品是奶業发达国家的普遍做法。当前,要以提升效率更高、质量更优的奶农在产业中的分配地位为导向,加快建立优质优价的原料奶定价制度,进而巩固中国奶业发展的养殖基础。
建立和完善关系奶农分配地位的相关配套制度。一是,奶业市场稳定机制。建立乳品相关储备制度,提高对乳品市场波动的调节能力;加强贸易与自给率监测,可将自给率作为警示指标并与价格的快速变动相结合确定储备调节机制启动的触发器。二是,以第三方检测制度为突破口,促进乳品质量建设和保障养殖户平等交易权利。生鲜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是奶业发达国家的通行做法,是构建全产业链乳品质量管理体系的关键环节。第三方检测制度也有利于提升乳品质量检测信息的权威性、透明度,从而进一步提振消费者信心。
奶农开办乳制品加工是奶农分享产业增值收益的重要途径。为此,一要完善与乳制品加工相关的标准与准入制度,为奶农多渠道、多形式进入乳制品加工领域提供条件。二要重点提升合作社等组织载体在奶农办加工中的作用。支持奶农办加工不是为少数有规模、有资本的养殖企业开口子、提供政策红利,其根本目的是为了在整体上提升奶农的分配地位、让大多数奶农分享加工增值的收益。因此,加强奶农合作组织建设是促进奶农开展乳制品加工的基础,重点依托奶农合作组织推动奶农发展乳制品加工,实现产业链延伸与利益共享的良性互动。三要完善相关配套与保障制度,尤其是质量标准与监管体系建设。在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质量安全的信心依然不足且恢复缓慢的背景下,支持奶农办加工应以保障质量安全为首要前提,重点完善与奶农办加工的不同形式、不同业态相匹配的质量标准与监管体系,在高标准、低风险的基础上稳步发展。(据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