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及策略

2019-09-10冯亚红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部编本名著导读教学现状

冯亚红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教材进入了新的 “部编本”时代。单就 “部编本”语文教材中的 “名著导读”来说,与原人教版的 “名著导读”相比,也有很大的变化:编排在第三、第六单元教学后面,并且与单元教学内容紧紧相连,内容上还增加了阅读方法指导等。本论文将在借鉴学界已有成果基础上,在“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编写理论指导下,系统分析当前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现状,积极探索基于教学现状的合理有效策略。

关键词:“部编本” 初中语文 名著导读 教学现状 策略

一、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系统分析

1.1单篇名著导读框架结构和内容

部编本中“名著导读”部分的构成有以下五个组成部分:导读、读书方法指导、专题探究、经典选篇以及自主阅读推荐。首先,在部编本中,“名著导读”部分的位置安排在第三单元和第六单元之后,课外古诗词诵读之前,这一做法凸现了“名著导读”的重要地位,说明其事教材中有意设置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其次,“名著导读”的内容丰富全面,强调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因此其将导读和读书方法指导这两个模块放在最前面。第三,“读书方法指导”模块结合初中生语文学习的现实需要向其推荐适合的读书方法,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使用阅读方法,从而更加有效快速地提高阅读能力。第四,“专题探究”模块给学生提供一个类似读书交流会的平台,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提出专题,通过学习小组的形式互相交流心得体会,共同完成读书任务,个体阅读和群体阅读都在该模块中有所体现。最后,“自主阅读推荐”模块会向学生介绍两到三篇类似文学作品,如同课外拓展一般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向指导,无形之间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通过分析部编本中单篇名著导读的框架和内容,可以看出学生阅读名著在语文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同时也反映出编写者结合客观实际的科学思想。

1.2名著导读选文系统

选文是学生语言学习和文化学习的重要载体,要求其能发挥育人作用,展现时代精神,同时还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对语文教材中的文本选择要求非常高。初中三年共计三十六部文学名著,其中既包括中国经典著作,也包括外国名人名篇,既包括现当代优秀文化作品,也包括古代流传千古的佳作,选文上跨越时空,强调其中的经典性和时代性。首先,选文必须具有经典性。基于初中学生的认知水平、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因素选编的教材文本内涵丰富,表达方式清晰,行文流畅,形式严谨,为学生进入经典文学世界打开大门,受益终生。其次,选文要具有文学欣赏性。初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已初现雏形,需要接触有利于提高审美和促进身心发展的选文,文章不仅语言优美、文笔功夫深厚,并且还内涵丰富,教育指导作用深刻。再次,选篇应该要符合教学目的,具有教学可行性。选文时不仅要考虑学生学习特点,还要有助于教师掌握、驾驭和教授文本。名著教学和单元课文的结合,不仅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减少了教学盲目性,同时还辅助教师设计教学过程,提供良好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式。最后,选文还体现时代特点。选文中体现的历史感和时代感,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继承和發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现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1.3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教学价值

设立“名著导读”板块符合《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该板块通过呈现世界文学宝库中的经典,促使学生在教材说明和教师引导的双重作用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以及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首先,“名著导读”有利于学生养成浓厚的阅读兴趣,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名著导读”板块重视学生对名著内涵理解渗透方面的引导,强调培养浓厚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品味,提升阅读能力,教学目标更加清晰,语文教学效果更加明显。其次,“名著导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学生在阅读名著过程中,中文表达与运用的能力也不断提高,更容易吸收和理解中外优秀文化作品,从而提升其自身的文学素养。 最后,“名著导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文化修养,丰厚其精神世界。在中外优秀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学生的精神领域不断拓宽,精神世界更加丰厚,促使其形成优秀的思想文化素养“名著导读”教学是学生积极探索人类世界文化瑰宝的指向标,在学生增长智慧、丰厚心灵以及人生发展等方面中都有着积极意义。。因此,“名著导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板块,对学生的阅读习惯、文学素养和思想文化素养的形成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二、名著导读教学设计的具体案例

2.1《智取生辰纲》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阅读任务设计

根据课本内容,结合教学目的,在课堂开始前设置阅读任务,称其为自主阅读任务,学生需分三次完成。第一次是学生需要自由通读,学生只需要自由阅读全文,并不需要带有任何任务,大体上了解文章内容即可。第二次阅读时,学生需要给文章写内容梗概,并记录阅读中遇到的疑惑或难点。第三次阅读时,要求学生精读文章,想办法第二次阅读中所发现的难点,自主解决阅读困惑,并写出读书笔记,详述其问题内容和解决方法。其次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读书报告,对文章中的重难点进行疑难解决,回答学生的主要问题,点名文章主题重点以及行文层次,通过演示文章具体问题的解决过程,提高学生阅读能力。

阅读任务根据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阶段,课前安排,课堂讨论以及课后反馈。在课前安排阶段,要求学生预习课文,并且完成课后“思考研究”的题目。并且,给出三个简答题,要求学生带着阅读任务在精读的过程中找到答案。这一阶段能够帮助学生自主概括文章内容和行文思路,体会文章主题。在课堂讨论阶段,教师对三个简答题展开充分的课堂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要求其在回答过程中必须基于文本内容提供依据,加上自身的解释。其后,教师再针对发言内容总结学生的把握程度,并及时补充课文重点。最后,在课后反馈阶段,教师根据课堂内容和教学目标提供文本相关主题,要求学生课下撰写一篇读书报告,鼓励学生多方面多维度思考问题,提出见解,并及时为学生的报告内容进行指导。教学的三阶段发挥着各自的独特作用,能够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和自觉,推进教学任务的完成,同时能够让学生形成更加系统化的知识体系。

2,2《智取生辰纲》《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设计

在《智取生辰纲》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名著导读”课中,需要完成三个最重要的任务。首先,完成教学目标,也就是带领学生理解主要内容、整理文章主要情节、体会主要思想感情以及主题。其次,需要激发学生对《水浒传》和《朝花夕拾》的兴趣,为之后的教学内容打基础。再次,向学生介绍名著的历史价值和历史地位。在课堂开始时,教师可以使用课前发放的教案,让学生充分交流和讨论对《水浒传》和《朝花夕拾》的了解,不必拘于形式和内容,提供一个畅所欲言的情境,以此来发展学生的阅读兴趣。在学生充分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再继续进行补充说明和知识拓展,主要重点介绍《水浒传》和《朝花夕拾》文学背景和体裁知识。教学进行时教师应当采用灵活多变的方法,使得学生主动形成自己的知识脉络,可以推荐学生使用“画时间轴”的方法,通过板书的形式将课文主要情节梳理一遍,让学生整体感受情节脉络。课堂结束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将阅读过程中的疑点难点进行说明,统一集中解决。

三、结语

从部编本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板块的设置中可以看出,教育部对学生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的重视,教师基于这一教学目的,更应该在“名著导读”课堂中发挥其引领指导作用,让学生真正将名著读完、读通、读懂、读透。“名著导读”的研究和策略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需要将理论分析和教学实践相结合,需要将学生特点和教师需求相结合,不断进行修改和完善,将“名著导读”提升语文素养的功能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温儒敏. 应当把阅读放在首位[M] / /温儒敏. 温儒敏论语文教育.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106.

[2] 温儒敏. “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 课程·教材·教法,2016 ( 11) .

[3]费靖静.开展初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策略探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6,(S2):278.

[4]闻鸽.在初中名著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6,(28):281-282.

猜你喜欢

部编本名著导读教学现状
坚守与建构
小学语文教材中传统文化内容研究
“部编本”语文教材课后习题的处理初探
浅析高中“名著导读”的教学策略
“部编本”七年级语文教材简析
彝汉双语教学的现状和策略
对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的现状分析及对策探讨
初中语文教学现状与改进对策
浅谈名著导读与写作指导
种下一粒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