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效的投放材料促进科学探究

2019-09-10陈译鸿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镜子科学材料

陈译鸿

摘 要:在科学集体活动中,幼儿会不时生成各种问题,材料的提供关系到幼儿的好奇心、探索欲和活动的开展。然而,在现实教学中,教师提供材料的局限、单一阻碍了幼儿的积极探索。本文通过分析科学集体活动中存在的一些不合理的投放方式,深入研究其隐藏的深层原因,并提出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以促进幼儿的科学探究。

关键词:科学投放;丰富材料

引言

在科学集体活动中,由于科学活动的特殊性,幼儿根据自身不同的生活经验、兴趣爱好、性格特征会对活动有不同的理解与体会,会不时产生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问题。有些是对活动的有效思考,能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深化探索过程;而有些则偏离了科学探索主题,无益于活动的深入。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有教师投放材料单一、有局限,致使身边许多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教学契机流失。教师没能巧妙地选择适当的材料进行投放阻碍了幼儿探索活动的推进和深入,不利于幼儿科学探索兴趣的培养。

一、材料使用不合理的深层原因

(一)目标不清→价值判断混乱

在科学探索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有些教师会经常被幼儿的生成问题牵着走,越来越远离活动的总体目标或是环节目标。教师不能合理地判断,哪些材料有助于活动的深入和幼儿的探索,而哪些材料是无法对科学活动起到促进作用的,需要教师仔细衡量。

(二)概念不明→材料讲解模糊

根据幼儿的年龄特征,对科学知识一知半解,懵懵懂懂,在活动中会产生较多的疑问,科学活动是幼儿建构科学知识结构的最初方式。这便要求教师给予幼儿的材料科学概念是准确无误的,如此才能帮助幼儿建构正确的知识体系。然而,在活动中,我们也经常看到由于教师本身对科学概念不清晰而导致投放并不合适的材料,对幼儿错误引导,导致影响幼儿的探索过程。

二、材料投放多元化

(一)充分准备  胸有成竹

在科学集体活动前,深入钻研教案,提供充足的活动材料,对孩子的回答进行有效的预设,充分准备是教师处理生成环节的万全之策。

1.了解生情。

教师需要了解每一阶段幼儿的年龄特点是怎么样的、幼儿的知识背景怎样、各是什么思维习惯和性格特征等。如果教师对这些都能了如指掌,就能透过幼儿所需,准备相应的操作材料,贴近生活,时刻准备着接住幼儿抛出的所有问题,分析其潜藏的真正教育价值。甚至在课堂教学中,随机应变,及时抓住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案例四:在一次小班科学活动《有趣的镜子》中,教师向幼儿提问:镜子有什么作用?因为孩子们在平日的生活用到过镜子,也在游戏中经常会接触到,所以大多数的孩子回答都在讲述镜子能反光、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

对于孩子们的回答老师很满意,正想进行小结时,一幼儿突然提问:老师,如果熊二没有镜子的话那可怎么办呀?老师知道这幼儿最喜欢动画片《熊出没》,于是立马准备了熊大熊二的头饰:是的。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眼睛、鼻子、脸蛋,所以就连熊二都很喜欢镜子。孩子们在老师的带动下都开心的模仿熊二照镜子的动作,边说着镜子可以帮助我们看清自己的眼睛、鼻子、脸蛋,所以爱美的我也很喜欢镜子。

活动结束后,所有的孩子都掌握了镜子的作用。

对于时刻都沉浸在动画片《熊出没》的幼儿而言,是将“镜子”这一科学主题与动画片的人物与情节相互融合。其实,她已经表达出了“镜子能让我们看到自己”这一作用。由于,教师对这一幼儿的个性特征和兴趣喜好非常了解,才理解他的真正意思,并及时投放所需材料,保护孩子的探索欲望。

(二)沉着应对  抓住时机

在科学活动中,面临幼儿对材料生成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沉着应对,抓住教育契机。

1.觀察入微

首先,教师细心观察,发现、判断有价值的活动材料带给孩子的教育契机,教师要学会观察幼儿在使用材料时的兴趣、观察幼儿对材料的掌握程度、观察幼儿选择材料的方式……及时判断哪些材料能够在科学活动中带给孩子一定的经验提升。在探索操作时,教师要认真观察幼儿的操作状态,并在个别指导中及时发现幼儿对活动的疑问,并总结一些对活动开展有帮助的问题,在活动结束进行反思总结,为下一次的活动做更充分的准备,丰富材料的种类。

孩子的兴趣随时发生着变化,教师要学会观察,当幼儿对新事物产生兴趣时,教师应当给予幼儿经验的支持,及时生成新的内容,为幼儿奠定学习基础。

2.选材精确

教师在为幼儿选择材料时应当从多角度出发,为幼儿选择丰富适宜的材料。考虑幼儿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认知能力等,强调幼儿的探究性。教师应当考虑幼儿的实际能力,考虑材料之间的相互联系,材料的精确选择能够引发幼儿动手、动脑,支持幼儿的游戏,打破局限,发掘一切可利用的资源,我们从中去发现幼儿能从材料中获得哪种知识的提升,使得幼儿身心全面发展。

三、我们的收获

(一)提高教师科学教学实践能力。

为了上好每一次科学活动,教师都会自动收集大量的科学资料进行学习,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理论知识,为幼儿带去了严谨、概念清晰的科学知识;活动前不断的研讨、修改,多次的实验操作,材料的磨合,积累了各种各样的实验方法,获得了许许多多的快乐;在活动中能充分的观察幼儿,及时提供多元适宜的操作材料。在这种周而复始的过程中,教师渐渐地会自己生成一些适合幼儿兴趣点的科学活动了,并在开展的教学活动中累积经验,提高自己的科学教学能力。

(二)丰富幼儿认知经验和拓展途径。

在科学活动中,幼儿摆弄材料时生成的问题得到了老师积极有效的回应,激发了孩子探索的兴趣,孩子愿意主动去学,去操作,因而积累了丰富的科学知识,积累了许多的科学观察方法、实验操作方式。让孩子们能更好地去观察身边的自然现象、环境,从而开阔了孩子们的视野、丰富了认知经验。

总之,材料的投放从幼儿兴趣点、操作点上产生,在幼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和教师与幼儿的交互回应中产生。常常是不可预设的,但又可以是有准备的。教师不是被动地选择材料,而是积极地、有意识地创造合适的、符合生活的隐性材料,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实现偶然中的必然,让幼儿的科学活动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M].江苏教育出版社,1999.

[2]刘占兰,沈心燕 .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学习科学  [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学习与发展指南》.北京:首都示范大学出版社,2014版

[4]资料 百度词典 [引用日期2013-09-8]

猜你喜欢

镜子科学材料
点击科学
科学大爆炸
高悬的镜子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摇摇鹅
科学拔牙
小镜子,大威力
赠送折纸材料
衰落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