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贝多芬奏鸣曲风格及特点

2019-09-10周鲁粤

锦绣·中旬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风格特点奏鸣曲贝多芬

周鲁粤

摘 要:贝多芬一生创作的作品无数,而他的三十二首奏鸣曲更是贯穿了他的整个音乐创作生涯,体现了其一生漫长的音乐和精神之旅。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其音乐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而奏鸣曲的创作也伴随了他的一生。本文以贝多芬的生平简介、不同时期的奏鸣曲创作风格及特点这两大方面进行讨论,对贝多芬钢琴奏鸣曲代表作品的风格做了详细地描述和对比,从而找到贝多芬奏鸣曲的价值和魅力所在。旨在希望能够对贝多芬以及其奏鸣曲更加深入的了解,了解这些伟大的作品和这位音乐巨匠。

关键词:贝多芬;奏鸣曲;风格特点

Abstract:Beethoven wrote countless works in his life,and his thirty-two Sonata throughout his whole music career,reflecting his long journey of music and spirit.Beethoven’s Piano Sonata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his music creation,and the creation of the Sonata has also been accompanied by his life.This paper discusses Beethoven’s biography and the styl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Sonata in two periods,and describes and contrasts the styles of Beethoven’s Piano Sonata,so as to find the value and charm of Beethoven sonata.It is intended to be able to understand Beethoven and his Sonata more deeply and understand the great works and the great musician.

Keywords:Beethoven  Sonata  Style characteristics

引 言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集百家之长,既有亨德尔音乐的英雄性和宏伟性,又兼具巴赫的深邃性和哲理性,加上其老师海顿的民俗性。与此同时,贝多芬也学习了其他伟大的音乐家的创作风格,比如莫扎特,让他的音乐能够进行精细的心理描画还具备了浓厚的情绪表达,最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贝多芬的奏鸣曲既有着古典音乐的美,又有强烈的时代感,加上鲜明的民族主义特色,是屹立18、19 世纪之交的一座音乐丰碑。贝多芬的奏鸣曲其风格独特,特点鲜明,为后世的欧洲音乐创作乃至世界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一、贝多芬生平简介

史蒂夫·贝多芬于1779年出生于波恩,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创作过很多优秀的音乐作品,其中最具代表性的《英雄交响曲》《命运交响曲》《月光奏鸣曲》等无一不是富有英雄性、戏剧性和思想性的艺术瑰宝。从贝多芬的作品可以看出,他的音乐中有十八世纪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子,能够体现出他特立独行的个性,让他显得与众不同,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贝多芬的进步。贝多芬作品的几乎涵盖了所有的音乐形式,让钢琴表演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表现力,这就让他的作品戏剧表现力十足,同时,他的交响曲还直接体现出社会变革,让音乐表现得更加立体。贝多芬的音乐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在借鉴和吸收前人经验的同时开辟了属于自己的浪漫时期音乐道路,对世界的音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是不折不扣的“乐圣”。贝多芬的创作构思巧妙、情感蕴含丰富,表达出了真诚地情感,也展现出了磅礴的气势,在音乐作品的不同部分特点鲜明、差异明显,同时,他的创作形象也是多种多样,这就让他创作的奏鸣曲式显得别具一格。

贝多芬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他被公认为整个世界的音乐史上最具代表性和最有影响力的为人巨匠。贝多芬可谓是古典主义的集大成者,同时也是浪漫主义的开路先锋,并且他的创作生涯和人生经历可谓是“从痛苦走向快乐”,他的人生经历也鼓舞着很多的人,贝多芬的伟大可见一斑。

二、贝多芬不同创作时期奏鸣曲的风格及特点

(一)波恩时期

波恩是贝多芬音乐梦想开始的地方,贝多芬在这里出生,当时这片土地由一位十八世纪的贵族——选帝侯统治。这位统治者喜爱艺术,有着迷人的个性,总能对歌剧和戏剧慷慨解囊,他的统治让波恩这座城市充斥着艺术的气息,一度成为德国著名的文化艺术中心。在当时波恩汇聚了大量的音乐人才,如繁星般闪耀,在这座城市中上到贵族下至平民,都表现出了对音乐的热衷。这些因素都让波恩这座城市在音乐艺术方面有了长足进步,也因为这座城市的原因,贝多芬在成长的过程中受到了浓郁的音乐氛围的熏陶。

波恩时期的贝多芬还谈不上音乐的创作,这一时期可以称之为贝多芬的学习时期,不断地在吸取养分的同时逐渐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在这一时期大量的音乐名家都给予贝多芬大量的指导,为其今后的艺术生涯做了良好的铺垫。贝多芬求学生涯中真正意义上的启蒙老师是尼费,尼费是最先发现贝多芬独特的音乐才能的,但是作为音乐大师的尼费发现了贝多芬身上的不足之处,那就是他并没有从小就受到系统地训练,这也限制了他音乐才能的发挥。鉴于此,尼费将大量精力都投身于指导贝多芬的身上,为其今后的发展指明了正确的道路。尼费首先让贝多芬学习了巴赫父子的佳作,感受音乐的力量。同时尼费也指导贝多芬用更加真挚的情感去演奏钢琴作品,也要多加演奏那些旋律优雅之作。后来再尼费的推荐下贝多芬加入到宫廷乐团中,这段经历让贝多芬通过乐队的形式对音乐有了更加立体的了解,熟悉了不同乐器所具有的特点。

贝多芬的童年的成长经历决定了他今后的创作风格。莫扎特出生在音乐世家,从小就生活得非常幸福,再加上音乐家父亲的关爱让莫扎特成为了音乐大师的同时还与保有温暖仁厚的性格,所创作出来的作品常常能够带给人巨大的力量。与之相反,贝多芬的童年可谓是苦不堪言,他的父亲嗜酒如命,盲目地强迫他苦学音乐,使得贝多芬无法感受到来自于家人的温暖,久而久之,贝多芬渐渐将自己内心封锁起来,性格孤僻而刚强。他的个性中既表现出了独立的特点也让他很注重自我保护,虽然内心中充斥着如火的热情和对大自然深深的爱,但是在外表上看到的只有严肃,这种个性使贝多芬的音乐中包裹着“炽热的激情”。

(二)维也纳时期

1791年的圣诞对于贝多芬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在这天他见到了当时闻名于世的大音乐家海顿,海顿也被贝多芬的出色才华所震惊。于是海顿邀请贝多芬到维也纳学习音乐,从此贝多芬又开始了自己的求学之路。维也纳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都,在这座城市中总能上演化妆舞会、歌剧演出等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即使是平民百姓也积极效仿这种生活方式。而这种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看似浮夸拜金,但确是音乐滋生的良好土壤,使得这座城市具备了音乐方面的优越性。虽然当时英国和法国的管弦乐队表演的宗教音乐别具特色,拥有很高的名气、布拉格和柏林的歌剧更是举世闻名、德累斯頓和莱比锡的管风琴名声大噪,但这些都不能和维也纳相提并论。因为维也纳拥有着莫扎特、海顿等大音乐家,各地年轻的音乐天才们都希望在这里出人头地。

这一时期就是贝多芬音乐生涯的维也纳时期,在这段时间中贝多芬共创作了八首钢琴奏鸣曲。同时,因为社会背景和历史文化的演变,身处维也纳的古典乐派作曲家所拥有的社会地位以及他们的创作思路也发生了强烈的变化。此时的音乐创作也从原来的闲适恬淡的风格像表达个性、表现自我方面转变。在此时期的乐曲充满了个人主观意志,宣扬博爱、自由和平等的精神理念。贝多芬也深受这一时期音乐创作思维的影响,他所创作的钢琴奏鸣曲既吸取了前人优秀的创作经验,又有着全新的形式和探索。奏鸣曲《悲怆》就呈现了这种变化,在《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的开头处贝多芬使用了较长的引子,而在随后展开部的开头及结尾处又出现了这段引子中的素材,让整首奏鸣曲产生了前后呼应的效果。《悲怆》奏鸣曲中各乐章的主题是极为相似且相互呼应的,悲怆奏鸣曲各乐章拥有的主题相差无几。乐曲中的引子部分和快板部分的第一乐章在主题上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而第一乐章的副部主题又与第三乐章的第一主题非常相似。这表明他的创作能够集古典之大成。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奏鸣曲风格是对前辈音乐家朴实、严谨风格的传承,继承了海顿的动机开展手法,吸收了莫扎特旋律的深情,加上自己音乐中节奏的频繁变换、切分和休止所造成的动力性、不平衡感;和声、调性上不谐和、不稳定范围的扩大;力度上大幅度的起伏等特点,从而形成了属于自身的独特风格,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奏鸣曲简洁、粗犷、质朴,包含热情,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三)创作成熟时期

维也纳时期的贝多芬虽然已经稍露才华,有了自己的创作风格和理念,但是其作品的内涵和风格与伟大的音乐家相比仍然稍显稚嫩。在1802年,贝多芬患上了耳疾,失去了听觉的他极为痛苦,几近崩溃,甚至立下了遗嘱。但是令后世所敬佩和津津乐道的是贝多芬最终战胜了病魔,战胜了自己,由此而进入了他创作的成熟期,这一时期的标志是贝多芬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患病时期的体会所作的《英雄交响曲》。

贝多芬的创作成熟时期也是他一生中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在这一时期贝多芬的创作深受18世纪欧洲启蒙运用的影响,反对封建束缚、反对宗教束缚、对真善美的呼唤和歌颂成为了贝多芬创作成熟时期的所有主题。在这一时期,贝多芬与现实相联结,他所谱写的乐章即是他良知和理想的全部声音,也表现出了他自己性格的特点。

在这段时期,他尽力将奏鸣曲的表现力和结构性进行尽可能的拓展,特也为此他进行了大量创新,从而进一步让他的音乐有了自成一派的风格。比如这一时期的钢琴奏鸣曲《d小调(暴风雨)》中,无论是思想还是内容方面都有着较大的创新,而大的创新自然带来大的争议和讨论,对于这首钢琴奏鸣曲,罗曼·罗兰评价道这首曲子就是贝多芬本人,奏鸣曲所传递的价值与之前所作的作品中流露出的动荡和飘摇不同,他更多地突出了人民的意义和价值。作品将民间流传的曲调与社会的悲欢相结合,表现出丰富的情感,甚至列宁也对这首作品赞不绝口,这首作品可谓既是音乐的胜利也是美学和伦理的胜利。另外第三十一号奏鸣曲也是贝多芬在这一时期的代表之作,是其奏鸣曲创作生涯的一大转折点,这也是向着贝多芬心中的伟大目标而昂首挺进的全新时期。

创作成熟时期的贝多芬其作品风格更多的是一种慷慨的英雄气概,在音乐的技术方面贝多芬的追求集中体现为“扩展”,他将当时音乐语言的各种潜能全部开发出来,他将曲体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张,篇幅和长度也都得到了超常规的扩充,主题和动机乐思也高密度的运作。与此同时,贝多芬还将和声的张力大幅度的提升,以及将节奏的冲力进行高强度的处理,此时贝多芬的作品充满力量和不服输的气势,他坚信“人定胜天”。

(四)创作晚期

如果说在成熟时期的贝多芬所创作的奏鸣曲特点是“人定胜天,舍我其谁”的锋芒毕露的恢弘气概,那么在创作晚期贝多芬的奏鸣曲创作风格则可称为“天人合一”的悠远境界。在他的成熟时期更多的是与命运的抗争,而后期所流露的更多的则是与命运的和解,从而获得内心的宁静。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音乐鉴赏家将贝多芬的晚期奏鸣曲创作视为其最为伟大的艺术结晶,而风格也是他最伟大的艺术创造。

贝多芬晚期所作的五首奏鸣曲无一不是传世的经典代表作,他对自己所创作的奏鸣曲进行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使其不仅仅是单纯的音符,在音符中仿佛流淌着血液,拥有者强大的灵魂。贝多芬的晚期作品更多的是体现了他深沉而又真挚的内心世界,他的思想与前面的创作阶段相比更加直观却又复杂多变。从他的音乐中能够听出他当时既满怀希望却又充满痛苦,既坚定地看待人生却又在经历中进行左右摇摆,是一种极为复杂的思想感情。他将这些复杂的情感与情绪巧妙地融入到自己的创作当中,并且以其最自由的幻想走向最坚定的意志。在这一时期他的作品多以抒情和自省为主,失去了之前他作品中最强烈的英雄性符号,使得作品温暖感人,沁人心脾,使人久久无法忘怀。同时这一阶段的贝多芬已经完全摆脱了作曲的一切传统规则,他的创作更加趋于自由化,随性之作更是屡见不鲜。贝多芬在其1818年所创作的《降 B大调第二十九奏鸣曲》是其最后五部钢琴奏鸣曲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作品中更加有意的去对分界线进行模糊性划分,以求达到获取持续性的特点。同时贝多芬的晚期作品的抽象程度越来越大,普遍性也逐渐增多。后世的乐评家认为这一时期的贝多芬已趋于音乐界的神话,他的作品超越了以往的所有音乐形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至高境界。在作品的形式以及风格上极具独立性和独特性的特征,充满了个性的表达,但却又以一种极为平静的方式娓娓道来,该时期既是贝多芬奏鸣曲创作的晚期也被后人成为贝多芬创作的思想期。

结论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在其一生的音乐创作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他的音乐生涯可谓是被奏鸣曲所贯穿始终,体现了贝多芬一切的音乐思想和原则。贝多芬的奏鸣曲形式自由,千变万化,为后世的奏鸣曲发展和传承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了解贝多芬奏鸣曲的风格和特点,可以让我们更加完美地诠释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更好地理解贝多芬的音乐。

参考文献

[1]于润洋,《西方音乐通史》[M],上海音乐出版社,2016修订版;

[2]《贝多芬钢琴曲集》[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9月;

[3]吴琨,《魅力中国》[M],2010年6月第二期;

[4]《西洋音乐的风格与流派》[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0年;

[5]管谨义,《欧洲著名音乐家评传》[M],太原,北岳文艺出版社,2000年;

[6]丰子恺,《世界大音乐家与名曲》[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0年;

[7]汉斯-根德,《谈弹贝多芬》[M],上海音乐出版社;

[8]泷本裕造,《伟大的普通人:真正的贝多芬》[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年5月。

猜你喜欢

风格特点奏鸣曲贝多芬
手机上的奏鸣曲
月光奏鸣曲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饥饿奏鸣曲
电视剧中的音乐叙事作用浅析
浅析钢琴曲《百鸟朝凤》的风格特点及曲式结构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及发展变化
呼噜奏鸣曲
浅析东北秧歌的风格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