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太空环境
2019-09-10李鑫驰
李鑫驰
千百年来,浩瀚无际的太空留给人们无尽的遐想,其中不乏奇幻美妙的,比如嫦娥奔月,也有骇人听闻的,比如天狗吃月亮。无论是哪一种遐想,其根本原因就是人们对太空的了解太少了。如果是在几百年前,不了解太空也无所谓,戏说一下也无妨,所以,就有了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它将神秘的太空想象成了一群无所不能的神仙们悠闲生活的地方。
太空在哪里
从1957年10月4日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被送入太空以后,太空探索就逐渐进入了我们的世界。直到现在,我们离开太空几乎寸步难行。我们开车出行必备的车载导航仪,用的就是导航卫星;我们天天看的天气预防,用的就是气象卫象;就连我们每四年才能看到一次的奥运会,也需要利用电视转播卫星才能保证我们能够准时看到现场直播。我们不知不觉已经与太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所以,太空到底什么样呢?太空中到底又有什么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进入今天的话题——神奇的太空环境。
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太空在哪儿。大家可能都会指指我们的头顶上方。对,太空确实就在我们头顶上,但是,它到底从我们头顶上的什么地方开始,又到什么地方结束呢?太空与我们通常所说的天空又有什么关系呢?
我们可以这样说,以大气层的上边界为限,可以把天空分为两个部分,大气层以里的部分就是我们日常说的“天空”,大气层以外的部分就称为“太空”。我们经常提到的卫星、飞船、航天飞机、空间站等等这些航天器就运行在太空这个区域里。
那么,太空的外边界在哪儿呢?我们人类目前也不知道太空有多大。在这个巨大的黑漆漆的太空中,除了太阳、月亮和数不清的星星以外,到底还有什么东西,这些问题已经困扰了我们人类上万年,经过一代代人的努力,尤其是人类有了卫星以后,现在我们总算可以不交白卷了。
其实,太空中除了有我们看得见的物体,比如太阳、月亮这些自然天体,以及人造卫星、载人飞船等人造天体以外,还有许多人们看不见的物质,比如电磁辐射、带电粒子等非常危险的东西。今天,我们先来说说太空环境的几大要素。
太空环境要素——失重
首先,我们说说“失重”。其实,失重可能是我们人类最先感受到的。为什么这么说呢?
乍看起来,航天员的太空生活与地面上差不多,最大的不同就是,他们总是飘在空中,其实,不光是航天员,空间站里的一切物品如果不固定起来的话,都会像航天员一样飘在空中,这种现象就是失重。
失重状态在地面上是很难实现的,因为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有东西支撑着我们。我们站在地上,地面会给我们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与我们自身向下的重力相平衡;如果我们坐在椅子上,椅子也会给我们一个向上的支撑力与我们自身向下的重力相平衡。所以说,如果一个人走着走着,突然踩空坠落,那么他就失重了。如果我们想体验一下失重的话,可以去跳伞或玩蹦极。
失重环境对于航天员的身体健康是非常不利的,飞船刚刚入轨进入失重状态时,大多数航天员都会产生一种“本末倒置”的错觉。
除了这些航天员能够感觉到的不舒服以外,失重还会引起航天员心血管功能的下降,而这些更是隐形杀手。在空间站中一待就是几个月的航天员,刚返回地球时甚至要用担架抬着才行。为了尽量减少失重对航天员的不利影响,在太空飞行过程中会对航天员采取很多防护措施,比如:安排合理的作息制度,改善饮食,增加营养,配备一些药物以及特殊的航天服,等等。
太空环境要素——大气
第二个太空环境要素是“大气”。说到这里,一定有人会奇怪:太空中不是没有空气吗?其实,太空中不是没有空气,而是空气稀薄而已,稀薄到了我们人类不能在太空中直接进行呼吸的地步。
距离地面越高,大气越稀薄。也就是说,随着海拔的增加,大气密度会减小,当海拔升到100千米时,大气密度只有海平面附近大气密度的万分之一;而当海拔升到300千米时,大气密度就只有海平面的百亿分之一了;如果继续上升,到了600千米海拔时,大气就会更加稀薄,甚至可以忽略不计了。
对于我们人类而言,大气可是我们的保护伞,那么,太空中的大气对于航天器甚至航天员来讲是否也是“正能量”呢?目前看来,可能要让大家失望了。因为太空中的大气除了可以使低轨道的空间垃圾加速陨落以外,好像就没有什么作用了。那么,太空中的大气到底对航天器有什么不好的影响呢?
拿大气阻力来说,按照我们通常的认识,阻力会使汽车减速,对于航天器也是一样,在低轨道运行的航天器受到大气阻力的作用,它的运行高度会不断降低。随着时间的推移,航天器运行时轨道高度会越来越低,大气密度却越来越大,阻力也会增大,最终航天器就会一头扎入大气层,冲向地球,就像一颗陨石一样,要么是在大气层中烧毁,要么是在撞击地面时粉身碎骨。
太空环境要素——真空
“真空”这个词,我想大家应该都听说过,比如,医生打针用的针管,堵住针孔,朝上一抽,我们就认为针管中就成真空了;还有我们经常把一些谁都不管的地带称为“真空地带”。在我们的印象里,“真空”就代表着什么都没有的意思。
下面,我们先来看看真空环境对航天器的影响。第一种影响就是排气。在航天器的制造过程中不小心会混入一些小气泡,就像我们给手机贴膜的时候,一不小心就会在手机膜下方留有小气泡一样。如果到了真空环境中就不行了,因为在真空中压强几乎为零,这样就会导致气泡内外的压力不平衡,在真空环境中这些小气泡就会破裂,就像吹气球把气球吹炸了一样。一般情况下,排气不是什么大问题。但是,如果排气现象出现在镜头等一些精密仪器上,就会造成成像的清晰度降低等问题,从而影响航天器的使用。所以,航天器制造时会在地面上人为营造一种近似真空的环境,再将航天器的各种关键部件放到这个模拟的真空环境中进行测试,以确保航天器在进入太空后尽量不出现排气现象。
那么,第二种负面影响又是什么呢?我们知道,热传递一般有三种方式,就是传导、对流和辐射。这三种方式在地面上都可以发生,但是,在真空环境中,由于缺少了空气这种介质,在真空环境中,由于缺少了空气这种介质,在真空环境中只剩下一种热传递方式,就是辐射。辐射会使得航天器的表面形成巨大的温差。
航天器上装有许多精密的仪器設备,如果不能把航天器的温度控制在一个合适的范围,这些设备就无法正常工作。所以,对航天器进行及时的降温和保温是非常重要的。那么,怎么进行温控呢?通常有两种方式,一种是主动的,一种是被动的。所谓主动的方式就是给航天器装一个冷热两用的空调,必要时给航天器加温或者降温就行了。
第二种方式,就是给航天器加装一个百叶窗,打开百叶窗可以通风,合上百叶窗又可以遮挡阳光。与人们日常用的百叶窗不同,航天器的百叶窗就巧妙在它的调节部件。这个部件由一种特殊的材料制成,这种材料的特殊之处就在于它对热量非常敏感,一旦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受热,它就会膨胀,从而打开百叶窗,让航天器进行散热;相反,一旦到了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它就会收缩,从而关闭百叶窗,对航天器进行保温。是不是很奇妙?
温树爽 荐自《我们爱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