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问,打开课堂教育的金钥匙

2019-09-10沈雅琴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互动

沈雅琴

摘要:在教学实践中,课堂提问是一种普通的教学手段,它也是师生交流的有效方式之一,但在交流过程中是否可以得到预期的效果是值得商榷的,因此要提高课堂提问效果,就要学会巧问,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巧问 互动 非预设性

有位教育家曾经说过:“教师不谙熟发问的艺术,他的教学是不容易成功的。”课堂提问是实现教学目标的主要教学方式之一,其有效性直接决定着教学质量。有的提问能“一石激起千层浪”,有的能“吹皱一池春水”,而有的则毫无反应。显然,只有有效提问,才能更好地启迪学生思维、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只有有效提问,才能创设出一个充满张力的情境、造就一个充满诱惑的现场、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而有效提问的前提是“巧问”。

一、巧在灵活多变,让课堂更加精彩

教学过程具有很强的预设性,而课堂提问是一种及时性,非预设性的获得和发展。正如布鲁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其为一种艺术了。”的确,在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合作、对话、碰撞的课堂中,往往会涌现出教师预设方案之外的新问题、新情况。如何巧妙地将那些不和谐的“音符”转化为课堂教学主旋律的“辅助音符”,甚至由此促进学生学习情感、学习能力等在课堂上的有机生成,让课堂因非预设而生成更加精彩。

在上七下《卖油翁》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环节: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陈康肃、卖油翁的人物形象。提问学生:文中的两个人物,你喜欢哪个?简要说明理由。有个同学回答说喜欢卖油翁,因为从他酌油的过程来看,他是个很镇定的人;同时,相比陈康肃的骄傲,他显得谦虚多了。他身上的这些优点都是我欣赏的。这个同学的回答有理有据,流畅自然,同学们投去赞许的目光。

有個同学提出了疑义:卖油翁真的是个谦虚的人吗?我表示不赞同。我从“睨之”“微颔”的表情中看出他对于陈康肃的射箭不以为意,若是谦虚,怎能轻视一个当世无双的射手呢。再者,射箭和酌油这两项技艺,本身含金量就不同,没有可比性,这也体现了卖油翁的不谦虚。

课堂上的这个“意外”的声音,让我看到了学生们对于人物理解的多样性,我没有给出答案。只是进一步引导同学去理解卖油翁,通过对他的语言和动作描写的解读,同学们读出了他不卑不亢的沉稳及充满智慧的应对;引导学生探究作者塑造卖油翁的真正目的,最后大家得出是卖油翁是作者设置的一个“说教者”。理解到了这些,再回过去看卖油翁这个人物,作者要展现的其实是他的沉稳内敛,不能简单地理解为谦虚。

二、巧在分层提问,让学生各有所能

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教学的全过程中,让每个学生都有回答问题,体验成功的愉悦。因此提问过程中,应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不同水平的问题,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层次有所高低。还要考虑问题是否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否有提问的必要。

余映潮先生执教《紫藤萝瀑布》一文时,设计了一个“写美句”的环节,要求学用课文语言写美句,可以是摘录原文中的语句,也可以有自己的发挥:“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藤萝,_________________……”这个环节进行时,每个同学都是能够根据个人的水平动笔写,能力差点的学生会直接摘原文,通过作者的句子感受紫藤萝的美;能力水平高点的学生会根据课文挑选美句,甚至有所创造。这个问题的设置是充分考虑到了学生们能力差异,允许不同水平的学生回答问题层次有所高低。

犹记得在一次区级听课活动中,一位老师上纪昀的《河中石兽》,分析文中“讲学家”、“老河兵”、“僧人”的人物性格,她设计了这样一个环节:短短一篇小说,不仅波澜起伏,最后才将谜底揭晓,而且三个人物个性更是鲜明形象,编者给文章配了图,可谓图文并茂,展开想象,我们给图中的每个人物配一句经典台词,来展示他们的个性。这个环节的问题设置比简单地提问“请你说说讲学家、老河兵、僧人的性格”要高明地多,它充分考虑到了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不喜欢死板地被提问,看图配台词的活动更能吸引他们,提高参与的积极性,人物的性格分析就在他们生动富有表现力的台词中展露无余。

在日常语文教学中,我们总提倡不能忽视朗读,因此可以多让一般性的学生朗读,能够让他们也有机会展示自己。同时对于一些深层的问题可先由好学生来回答,让能力较低的学生观摩,并慢慢引导他们,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知道了思维的方向,也容易归纳知识点。对于一些问题过难,教师可以巧妙地降低思考难度,也可以让学生合作探究,通过集体的智慧来发现解决问题的金钥匙。

三、巧在互动提问,让学生兴趣浓厚

提问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作为“常规武器”。在课堂上,我们往往习惯于教师提问,学生思考解决,再是教师小结,形成相对比较固定的答案。这种方式更多的是关注怎样提问才能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调节教学进程,使课堂教学沿着预先设计的路子进行,这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并压抑他们的个性发展。在新的课程理念下,教学过程的本质有了重大改变,教学过程可以说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而“互动式的提问”实际上是实现“沟通、理解和创新”的一条重要途径。所以要在教与学、学与学之间真正建立起一种“平等对话”关系,通过两者之间“对话”式的相互作用,达到学生自主和自由发展的目的。在“对话”中,教师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不再是灌输与被灌输、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一种平等、民主、充满爱心的交流关系。

孩子天性好问,问是学生动脑的结果。教师在设计提问的同时应该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假如我是学生应如何发问,而且要让学生在课堂上多一些提问的声音,激发学生的兴趣。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学生心里所想知道的内容与疑惑。如果有一天,有一堂课,有一个问题,学生问倒了老师,那就达到了新课改理念下的课堂提问所要达到的境界了。

在一次题为“发挥学生主体地位”的活动中,听了《夸父逐日》一课,老师让学生课前做好预习,并把预习中碰到的、想到的问题都写下了并进行了整理归纳。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在导入新课后就出示了学生对课文想要解决的问题,告诉学生本堂课你们是主角,这些罗列出来的问题你挑选力所能及的同学互帮互助解决,老师只是你们的帮手,当你们需要我的帮助可以随时求助我。整堂课下来,一些简单的问题学生们都自己解决了,而对于一些较难的问题,由老师引领大家一一解决。整堂课学生相当积极主动,有些问题被提出后,提问者那期盼的眼神让人觉得,他们是真正地深入到课本本身,有时想得比老师还要深。这种互动式的提问,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平时上课,我也会时常穿插一个“学生互问”的环节,用的最多的是文言字词的记忆巩固,通过学生间的互动提问能够达到很好的学习效果,学生都动起来了,课堂也活起来了,还能促进其他知识的学习。

总之,语文课堂提问既是一门学问,又是一种艺术,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课堂提问要巧而多变,巧而不生硬,不偏离教学方向,又能达到一定的目的。今后的教学中要深入研究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紧紧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依据新课标要求,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问题的设置,引领学生进入课堂,成为教学的真正的主体,让提问不流于形式,从而切实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张敏华,课堂有效提问文献综述【A】江西全南中学,2016

猜你喜欢

互动
《计算机基础》课程探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互动模式下的幼儿美术创作教学
用互动方式打通两个舆论场
手机报面临的发展困境及纾解之道
浅谈粉丝经济与网络造星的互动关系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关注生成,激活学生认知
奥巴马与劳尔本周“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