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禄来弗莱克斯标准III型和禄来柯德I型 两款120双镜头反光照相机
2019-09-10雨晨倩
雨晨倩
120中画幅双反相机曾是最受摄影人欢迎和使用的机型之一,它曾为照相机的发展和进步、摄影的普及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追根溯源,德国的弗蘭克·海迪克相机公司从1929年首次向市场推出禄来6x6cm双反相机的原始型,至今已整整走过了九十年。“禄来”这一品牌早已深深地扎根于广大摄影人的心中,成为抹不掉的永恒记忆。曾有著名的美国新闻记者鲍勃·多尔蒂对禄来相机做过这样的的评价:“禄来相机从镜头到快门,从里到外,从上到下,从说明书到包装盒都无可挑剔,它简直就像是一件工艺品,令人爱不释手,用这种相机拍照还有什么不放心的。”
禄来公司在1920年的德国小镇布劳恩施威克(Braunschweig)创建,创始人是保罗·弗兰克和莱茵霍尔德·海迪克(图1),二人是志同道合的挚友,他们对光学和机械学有共同的偏爱,并且具有相当高的专业知识和水平。他们对企业的建立和发展不但有着共同的远见卓识,而且对企业的管理也有独道的见解。他们为企业创立的“禄来精神”,为其后的禄来光学技术公司在二十世纪取得的辉煌业绩,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
建厂开始,他们就决定把工厂建成一座德国一流的花园式工厂,宽大的厂房有良好的通风条件和舒适的工作环境,有废水等排放和处理的设施,有企业所有员工完善的生活和福利待遇措施等(图2)。
在工作方面,他们二人从工厂的选址,购置设备、聘请技术人员直到第一台相机产品的设计,他们都非常认真的分析、研讨,充分听取专家的意见并进行国内外的市场调研,了解国际相机产品制造业的开发情况。
弗兰克和海迪克也是以身作责,做事一丝不苟,有章法、认真负责的企业领导者。他们要求企业的技术人员和全体员工要竖立“对每颗螺丝钉负责的企业精神”。因此,禄来公司投产后,就对外宣布,禄来公司产品的营销宗旨为“一流质量、一流服务”,并请同行和广大的消费者进行监督。
几十年来,禄来公司的领导人一代又一代的更换,但是“禄来精神”和营销宗旨始终没有改变。
禄来公司成立之初,在1921年德国一家颇有影响力和号召力的《摄影工业》杂志上刊登了一条非常醒目的广告,宣布本公司自行设计和生产的精密产品——Heidoscope三镜头立体反光照相机将要投放市场。推向市场后,由于价格较高,出现了滞销问题。禄来公司一方面对立体相机进行改进,另一方面组织专家研制开发新产品,终于在1929年拿出了第一台禄来双反相机的原始机型,此举震动了当时的国际摄影界(图3)。禄来公司以及禄来精神从此也开始走向了它的光辉历程。
禄来双反相机的原始机型为1929年~1932年间生产,使用117型胶卷,画幅尺寸为6x6cm。取景镜头为海杜斯考普(Heidoscop)7.5cmF3.1,摄影镜头为天塞(Tessar)7.5cmF4.5,快门为康盘(COMPUR)T、B、1~1/300s。其后的原始II型的摄影镜头改为7.5cmF3.8,其它相同。
继禄来原始型双反相机之后,禄来公司于1932~1934年又相继推出了禄来标准I、II、II型三款使用120胶卷的双反相机。其中,禄来标准III型已经具备了功能完备、结构合理、使用操作方便的优点,不但为禄来双反相机后来的发展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而且也为禄来双反相机结构的基本模式奠定了基础。
禄来标准川型的生,产时间为1934年~1938年。使用120胶卷拍12张画面,安装有7.5cmF3.5天塞镜头,快速康盘快门T、B、1s~1/500s。
禄来标准I1型采用摇把卷片方式,可以自动停片,自动计数。通过上下镜头的面板,把上下镜头连成一个整体,快门速度和光圈值可以通过取景镜头上方开设的小窗口观看。机身后背和取景器后挡板分别设有在不同光线环境下的曝光组合参考表标牌和在不同距离、不同光圈拍摄时的景深参考表标牌,使这款机型已经具有初步完美的结构和良好的使用状态。
笔者购置的第一台禄来120双反相机是在1980年,型号就是禄来标准Il型,俗称“黑禄来”,品相较好,没有拆修过的痕迹。后来又相继购置了禄来柯德I型和几台后期的机型。使用这台“黑禄来”十几年,拍过不少片子,从未发生过故障,至今该机功能正常,镜头十分洁净,仍可进行拍片。通过多年的使用,也真正了解和领略了在“禄来精神”和“创新精神”的治厂理念下,所生产的禄来相机的高品质。
德国Rolleiflex标准II型120双反相机
该机为铝合金精密铸造的骨架和用金属薄板经冲压成形制作,外贴黑色饰皮。外观造型设计经典,有棱有角,简洁、大方、实用(图4)。
该机的外形尺寸为130mm(高)x80mm(宽)x90mm(厚),机身上部有Rolleiflex平板标牌,机身号为No.353403。取景镜头上方的面板上压印有Franke-Heidecke Braunschweig标识。
相机左侧的,上部有卷片仓内胶卷轴的卡钮,下部设有调焦钮(图5)。该机拍摄的距离范围由1米~∞,调焦钮需旋转360°一周后,再旋转270°,此时该机的最近拍摄距离为1米。调焦钮上的距离刻度只标示为由1.7米~∞。
相机的右侧设有卷片大摇把、计数窗和计数窗回零小按钮(图6)。该机卷片可以自动计数和自动停片,这是改进后该机型的重要功能之一。
相机的后部设有在不同拍摄环境下,应该使用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参考表标牌(图7)。相机的底部有计数红窗、早期9mm三脚架螺丝孔和机身后盖的开启、关闭的弹簧片(图8)。
扳开弹簧片,相机的后盖被打开(图9)。机身的上部为卷片仓,底部为胶卷仓,中间为相机的画框,实测的画幅尺寸为57mmx57mm。由于该机没有设计胶卷轴的卡钮,但设有胶卷的框架,装胶卷时可先把框架向外翻出,装入胶卷后,可把框架直接推入胶卷仓内,方便、快捷(图10)。卷片轴的装卸也同样很方便,把机身外的卷片轴拉出后,使卷片轴两端的轴心对准机身内的轴心即可。
相机的取景器为折叠方式(图11)。打开取景器的锁扣,掀起上盖,取景器的挡板可自行弹起,形成取景遮光罩;关闭时,需先把两侧的挡板折叠后,再把后挡板和前盖板折叠在一起锁定。前挡板的设计比较美观,后挡板上有该机在不同距离拍摄时,各档光圈的景深范围参考数据的标牌(图12)。
该机的取景对焦屏为一块研磨很细、很薄的磨砂毛玻璃,并有10mmx10mm的方格刻线,右下角有一个小水平仪。取景器有放大镜,可精细对焦。
禄来标准III型相机改变了原始型相机的取景镜头和摄影镜头分离的经典设计,而把取景镜头和摄影镜头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图13),快门速度值和光圈值可以从取景头上面的小窗口观看,使调整更加方便、快捷,前面板也比较简洁、美观,这也是禄来标准III型重要的改进之一(图14)。
相机镜头的右侧设有快门速度调节钮;左侧有光圈调节钮。镜头底部有快门上弦兼释放扳手。向右扳可给快门上弦,向左扳可使快门释放,扳手右侧有快门线接口。
取景镜头面板上面有Franke-Heidecke Braunschweig标识,面板底部有COMPUR标识。
该机取景镜头的内圈标识为Heidoscop-Anastigmat1:3.1f=7.5cm,镜头号No.349163。摄影镜头的内圈标识为Tessar1:3.5f=7.5cm Carl Zeiss Jena,镜头号No.1584093。镜头没有镀膜,镜片十分洁净。
该机的快门速度范围:T、B、1~1/500s,共11档;光圈范围F3.5~F22,共6档。各档快门速度工作正常,光圈调节顺畅。该机的光圈为多叶片结构,收缩后呈圆形,可确保镜头的成像质量。
由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经过技术改造和重新设计的禄来标准III型120双反相机,已经具备了功能完备、结实耐用、镜头素质一流、使用携带操作方便的主要特点。
禄来标准III型相机采用了摇把方式卷片,并可以自动停片、自动计数。把取景镜头和摄影镜头连成一个整体,通过取景镜头上面的小窗观看光圈和快门速度和安装有标准口径的F3.5摄影镜头等一系列的全新设计,不但为禄来双反相机在技术上和结构上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也为禄来双反相机在其后系列化的发展上也奠定了基本的模式。可以說,禄来标准III型在禄来系列化的相机中,起到了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
由于早期生产的相机大多没有防重拍的功能,因此,在使用时容易造成重拍或漏拍的问题。最好的解决办法是拍完一张后,立即卷片,使相机随时保持拍摄的状态,也可以有效的防止重拍和漏拍而造成的浪费。
另一个容易出现的的问题是卡卷。由于有的胶卷仓内没有胶卷轴的定位,胶卷处于自由状态。装胶卷后,由于背纸片头没有完全对正卷片轴就开始卷片,造成卷片时阻力越来越大,直到不能卷片。此时,不可用力强行卷片,可在暗袋或暗室内把胶卷取出,重新正确装卷。
使用表明,这台禄来标准III型120双反相机,设计合理、使用操作方便,无论是使用进口胶卷还是使用国产胶卷,所拍摄的12张底片均没有叠片的现象,画面与画面之间分割均匀。
实拍表明,这台禄来II型安装的天塞7.5cmF3.5标准镜头成像效果优异,无论是拍人像还是风景照片都可以获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图15为用该机F5.6光圈拍摄的人像效果,手工放大10x12英寸样片(1981年)。图16为用该机F16光圈拍摄的风景照片,二次曝光手工放大10x12英寸样片(1981年)。
德国Rolleicord I型120双反相机
禄来公司于1929年~1934年先后推出了禄来原始型和标准型120双反相机之后,得到了职业摄影师和相机专家的肯定并震动了摄影界,也成为了高端120双反相机的象征。
为了满足广大摄影爱好者的需求,禄来公司于1933年开始,又向市场推出了价格低廉的普及型120双反相机,这就是著名的禄来柯德型。从此以后,经过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最终形成了高端的禄来弗莱克斯和普及型禄来柯德两大系列。
从1933年首次推出的禄来柯德I型到1975年推出的禄来柯德V型,该机型的生产时间长达四十多年。由于物美价廉,深受广大摄影爱好者的欢迎。
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的外观设计经典、简洁、实用(图17)。相机的外形尺寸为130mmx90mmx90mm。机身骨架为铝合金精密铸造成形和用金属薄板经冲压成形等工艺制作,做工精细、规范、坚固,外贴黑色饰皮。相机的标牌为平面印刷体Rolleicord,标牌十分醒目。标牌的下面压印有Franke-Heidecke Braunschweig标识。表明该机是由保罗·弗兰克和莱茵霍尔德·海迪克于1920年在德国小镇布劳恩斯威克创建后的禄来公司制造的(图18)。
禄来柯德120双反相机虽然属于普及型的相机,且只比禄来标准III型晚了一年推向市场,成为禄来标准III型的简化型版本。但是该机型还是做了一些重要的改进,使该机在使用和操作上更加方便,也成为后来为数众多的仿制品的典范。
如果把禄来柯德I型和禄来标准III型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图19),就可以看到它们之间存在的明显差异。
首先,两款相机的外观设计明显不同。禄来柯德I型设计简约、传统、一目了然。两款相机安装的取景镜头基本一样,都是三片三组的海多斯考普正光镜头。而摄影镜头有所不同,禄来柯德I型安装的是蔡司公司生产的吹奥塔镜头,Carl Zeiss Jena Jriotar 7.5cm F3.8,镜头号No.1748968。镜头没有镀膜,镜片十分洁净,该镜头同样有很好的成像质量。
禄来柯德I型安装有结实耐用的康盘快门,快门的速度范围:T、B、1~1/300s,共10档,比禄来标准III型少了1/500s的最高速度。该机的光圈范围F3.8~F32,共8挡,多叶片的光圈收缩后呈圆形。
图20为两款相机的左侧面。禄来柯德I型左侧的上部只设有该机的自动计数机构,没有多余的东西。禄来标准III型的左侧设有调焦钮,需左手调焦,而且调焦缓慢,从1米~∞需旋转调焦钮一周+270°。
图21为两款相机的右侧面。可看到,禄来柯德I型的右侧设有卷片旋钮和胶卷轴的卡钮。调焦钮的调焦范围由0.8米~∞,只需旋转约330°,方便右手操作。由于卷片不能自动停片,只能自动计数,因此该机比禄来标准III型在结构上省去了不少的加工件,这也是两款相机的主要区别之一。
图22为两款相机的后部。禄来柯德I型取消了设在机身后部的两个金属标牌。
图23为两款相机的内部。禄来柯德I型的胶卷仓增加了胶卷轴的定位销钉和卡钮,使卷片更加顺畅、稳定。该机的计数机构比较简单,但是精密、灵敏。计数窗口开在计数器的上方,观察很方便。机身内压印有该机的编号No.071062。
图24为两款相机的取景器。禄来柯德I型的折叠取景器为磨砂玻璃取景对焦屏,有放大镜可以精细对焦。取景器的开合很方便,直接掀起取景器的盖板,取景罩可被打开,关闭时也很方便。这种结构已成为后来众多仿制品的典型模式。此外,该机还增加了框架眼平取景的方式,有利于快速取景和抓拍。根据以上所述的情况可以看到,这款1933年禄来公司首次推出的禄来柯德I型普及型120双反相机,是在禄来标准III型的基础上做了有效的简化,使制作和加工成本明显降低。尽管如此,该机型仍具有功能完备、使用操作方便的特点。因此,该机型已成为后来为数众多仿制品参考仿制的范本。从某种程度来看,禄来柯德120双反相机对摄影的普及和推动作用,应该远远的大于高档专业型的禄来弗莱克斯120双反相机。
使用表明,这台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装胶卷方便、可靠。装好胶卷、关闭后盖就可以卷片。此时计数器也开始工作,当机身底部的计数红窗出现①字时,停止卷片。推动机身左侧的计数器下面的小.钮,可从计数器上面的小窗口看到返回的①字(图25),表明此时可以拍第1个画面。拍完后可立即卷片,在计数窗口出现②字时,停止卷片,准备拍第2个画面。如此操作,就可以把12个画面顺利的拍完。该机的计数器设计精密、灵敏,结构比较简单,所拍的12个画面分割均匀,没有叠片的现象。
禄来公司在1933年推出了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以后,很快又生产了一款禄来柯德I型的豪华型版本,这就是有名的“花皮”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也有的称“花格”禄来柯德(图26)。该机在结构上和功能上与普及型禄来柯德I型大同小异,只是在外观上两者有明显的差异。这台豪华型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做工极为精细、精致、讲究,有很好的观赏效果。
豪华版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采用金属薄板经雕刻成美观的花格,然后镀成金黄色的镀层,使该机呈现出金光闪闪、豪华典雅的外观效果,该机的标牌Rolleicord也鍍成了金黄色。
如果把禄来柯德I型的豪华版和普及版两款相机放在一起比较,就可以看到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①从禄来柯德豪华版(左)和普及版(右)相机的正面可看到(图27),两款相机的标识完全一样,均为Rolleicord·Franke-Heidecke Braunschweig;两款相机的取景镜头相同,均为海多斯考普正光镜头;两款相机的摄影镜头均为Carl Zeiss Jena Triotar,但口径有所不同,豪华型为7.5cmF4.5,普及型为7.5cmF3.8;两款镜头都没有镀膜;两款相机都安装有康盘快门,快门的速度范围均为T、B、1~1/300s,共10档,有快门线接口,快门工作正常;两款相机的光圈范围基本相同,豪华型为F4.5~F32,共7档。
②从禄来柯德I型豪华版(左)和普及版(右)相机的左侧可看到,两款相机的除了饰皮不同外,自动计数器的结构完全一样(图28)。
③从禄来柯德I型豪华版(左)和普及型(右)相机的右侧可看到(图29),两款相机的右侧结构基本一样,只是调焦钮的距离刻度有所不同。普及型的距离刻度位于调焦钮的侧面,由0.8~∞;而豪华型的距离刻度为一个圆盘附在机身上,圆盘上有0.8米~∞标识,做工精致、美观、一目了然。
④从禄来柯德豪华型(左)和普及型(右)相机的后部可看到(图30),豪华版禄来柯德的后部有两个做工精致的金属大标牌涵盖了整个机身后背。上部的标牌为,在不同的光线条件下,应该使用的光圈和快门速度的曝光组合参考表;下面的标牌为,在不同距离拍摄时,各档光圈的景深范围参考表。
⑤从禄来柯德豪华型(左)和普及型(右)相机的底部可看到,两款相机的底部结构基本一样,只是计数红窗盖板的形式有所不同。普及型的红窗盖板为常见的插销方式;而豪华型的红窗盖板改为偏移的方式,比较方便、美观。
从以上两台禄来柯德I型的对比情况可以看到,这台豪华版的禄来柯德不但做工更精细、精致,也更实用。该机的最大亮点是它的华丽外观所呈现的装饰性效果。可见该机在研制、加工、制作上的成本也都比较高。同时,也彰显出禄来公司在研发、设计和加工制造方面的高水平。从相机收藏的角度看,该机的收藏价值远远大于使用价值。
现如今,品相好、能正常工作的“花皮”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在二手相机市场上并不多见。笔者的这两台禄来柯德I型120双反相机购置于上世纪的八十年代,品相很好。这台“花皮”禄来柯德的品相有九成新,有做工考究的原机牛皮套,皮套上压有PATENT标识。
使用这台禄来柯德I型普及型120双反相机进行实拍,使用操作方便。所拍黑白底片经手工放大10x12英寸后,画面的清晰度、反差、层次都很好,其效果令人十分满意。
图31为用该机的框架式取景器拍摄的近距动态照片,光圈F16、1/100s;图32为用该机拍摄的风景照片,光圈F11、1/100s。
在相机收藏中,系列化的相机收藏是一些相机收藏爱好者喜欢的收藏方式之一。由于系列化的相机,大多是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少则经过了一二十年的连续生产,多则可以达到几十年历久不衰,深受摄影爱好者的欢迎。因此,我们可以从系列化的相机中了解到,创新不但需要有一定胆识,而且还需要前期研发、调研等大量的资金投入。上市后还需要经过市场严格的考验,特别是首先上市的原始型、I型和早期型的相机,能否在市场上站住脚,对系列相机的后续发展往往会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从系列化的相机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相机公司和相机厂的研发能力和水平、相机的设计风格和设计理念、文化特征、相机的制造、加工水平、加工工艺的特点、从原始型到最后的高级机型的发展和进步的全过程,系列化相机在世界摄影史和照相机发展史中所占有的重要地位等,都有充分明确的体现。
由于系列化相机的生产历史长、品牌多、机种多、机型多、型号多、内涵十分丰富,大多为名牌相机。因此,在系列化相机的收藏中,原始型、I型、早期的机型和最后的高级机型的收藏至关重要。有了两头再加上中间有特点的一些机型就可以构成系列,不一定面面俱到。而收藏有非常完整的系列化相机,当然是最佳状态的相机收藏爱好者。
从以上所介绍的禄来公司发展的历史和经验以及所创造出的辉煌业绩,我们可以看到,禄来公司依靠“对每一个螺丝钉负责”的企业精神和创造精神,把禄来120双反相机做到了极致。这对我们今天事业上的发展和进步也应该是一个很好的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