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药的危害与改变途径
2019-09-10岳金钟
岳金钟
一、农药的危害
(一)危害生态环境
大量不加节制地滥用化学农药,使农业污染日益加重,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病虫草抗药性上升,农药残留增加,病虫害危害猖獗,综合治理难度大,严重影响农业可持续发展。大量农药残留物积累于土壤中,流失到水域中,散发在空气中,直接影响农业生态环境的
质量。
长期大剂量用药,农业害虫易产生抗药性。害虫抗药性的增加,加大了农药施用量,增加了防治次数,滥用高剧毒农药,又加速了抗药性的发展,形成恶性循环。农药广泛应用,尤其是滥用和过度使用,杀伤了大量病虫天敌,诸如某些土壤微生物、天敌昆虫、蜂类、鸟类、蛙类、蛇类等数量锐减,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目标害虫再猖撅和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
(二)危害人类身体健康
农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危害人身健康与生命安全,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致癌致畸致突变等。粮食、蔬菜、水果等农药残留长期累积在人体内,可以诱发基因突变,致使癌变、畸形的比例和可能性提高,對人体内的酶和生殖系统构成严重威胁。农药毒素在人体内长期积累会损害大脑、肝肾、心脏、生殖系统等器官功能,造成免疫功能下降,诱发疾病。调查发现,经常接触农药的农民患帕金森病的几率比那些没有接触过农药的人高出90%。欧美一些国家研究表明,经常食用受农药等化学物污染的水域捕捞上来的鱼类和甲壳类,对人身特别是胎儿和婴儿的成长发育造成严重不利影响。
二、改变农药施用现状的途径
(一)加快有机农业的发展步伐
有机农业将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和主要发展方向,有机农业的整体生产管理系统包括生物多样性、生物循环和土壤生物活动。强调因地制宜,优先采用当地农业生产投入物,尽可能地使用农艺、生物和机械方法,避免施用合成肥料和农药,提高农田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有机农业禁止施用化学合成的农药,但不排除施用天然产物农药,而这些天然产物农药必须要经过严格的安全性评估。因此,有机农业与工业化农业生产不同,有机农业生产的食品中农药等毒物残留量会大幅降低,从而提高了食品的安全性。
(二)加快高毒高残留高风险农药的淘汰速度
食品安全的关键在于抓源头,应该把监管的重点放在农业种养和食品生产加工环节。 为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自本世纪初开始,我国高毒农药禁用力度加大,淘汰进程加快。经过20多年的努力,高毒农药占比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由原来占比60%下降到目前3%,产品低毒化效果显著,农药结构更趋合理,中毒死亡和食品安全问题迅速缓解。目前,我国已被禁用的高毒农药达21种。为适应加入相关国际公约的要求,我国还将在2~3年禁用硫丹和溴甲烷2种高毒农药。
(三)创新集成综合防控技术
通过集成综合防控技术,促进植保技术进步,达到科学施用农药、有节制地用药、合理用药的目的。加强新形势下用药技术研究,加强病虫抗药性监测及综合治理,推广农药精准施用技术。一是提高农药的生物利用度;二是改善农药的叶面附着、滞留与覆盖性能,提高有效利用率,减少流失;三是改善农药对靶标昆虫的作用方式、虫体侵入途径与效率,提高生物活性与毒杀效果;四是加速农药残留物降解过程,改善其环境行为与生物安全性,减少农产品残留与环境污染;五是采取有效低剂量,做好挑治、兼治,减少用药面积和用药次数。
(四)做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
做好宣传培训工作,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训工作。组织好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防治,普及科学用药知识。充分利用各种服务组织,通过宣传画、短期培训、科技下乡、现场培训、田间学校、电视、广播等方式对新型职业农民进行宣传培训,提高科学用药水平。通过组织病虫害专业化防治队伍和规模经营,推广诸如公司+基地+农户和专业合作社等形式,实行统防统治;鼓励实行农药连锁经营,加强农药产品的溯源管理。另外,研究并推广应用高效、便捷、实用的现代植保器械和环保型药剂,大幅提高病虫害的防治效率和效益。
(五)加快生物农药的发展步伐,严格控制和削减化学农药的
使用
为了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农作物的病虫草鼠害必须采用综合防治,尤其是以生物防治来替代部分化学防治。在严格控制和削减化学农药使用的前提下,大力开发生物农药。生物农药对有害生物有效,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安全,不污染环境,在有害生物可持续治理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