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的常见问题及改良办法
2019-09-10范云霞
范云霞
一、常见问题
(一)土壤物理性状的恶化
土壤中的一个物理结构叫做土壤团粒结构,即土壤是由一个个小团构成的,形象来说就像蚯蚓粪一样。好的土壤团粒结构既通气,又保水保肥,而且还有抗旱作用。但是土壤团粒结构特别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及人为的影响。如浇水次数过勤、浇水过多,或施用未腐熟的有机肥、喷洒某些化学杀菌剂,尤其是除草剂,都会破坏土壤团粒结构。如果团粒结构遭受破坏,构成它的小分子团就不存在了,土就成了面儿状,堆积到一块,容易造成土壤板结。很多农民以为土壤板结就是土壤变硬了,实际上是因为土壤的物理结构遭到了破坏,才造成了板结。
(二)土壤化学性状的恶化
1.土壤酸化。正常中性的土壤pH值在7左右。不同地区土壤的pH值不同,河南省土壤中性偏碱,pH值为7~7.5。土壤过酸或过碱,作物都无法健康成长,故土壤酸碱度非常重要。化肥就是强酸弱碱盐,长期大量施用,会造成土壤酸化,pH值降低。
2.土壤盐渍化。化肥本身就是一个无机盐,由盐离子构成,如硫酸钾会分解成K+和SO42-,K+能够被作物吸收,但是SO42-就残留到土壤中了,氯化钾也是同样的道理。过多的离子残存到土壤之后,导致土壤含盐量过高。
(三)土壤生物性状的恶化
土壤中富含微生物,各种微生物之间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健康的土壤生物性状是有害菌群和有益菌群处于一个平衡的状态。当我们不断种植、不断加入化学肥料时,土壤中微生物菌群开始慢慢失调,即有害菌的数量越积累越多,有益菌的数量越来越少。随着种植年数的增加,根部病害严重发生,作物产量和品质下降,到最后即使再怎么施肥,产量也上不去。
(四)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影响作物吸收水肥能力。根系过浅,会影响作物吸收水肥的能力。当我们进行随水施肥的时候,不管是沟灌还是大水漫灌,如果地上部浇15 cm深的水,正常的壤土,水分能够渗透到50 cm左右。就是说一次性浇水施肥,距离土壤50 cm内,既有水又有肥。但是,如果土壤板结根系下扎受限,这样作物可能吸收的只有10 cm左右的养分和水分,这就导致了作物出现缺水缺肥现象。其实我们施用的肥料并不少,灌的水也不少,只是没有吸收而已。
土壤物理性状、化学性状、生物性状及土壤板结相互影响,当土壤板结时再施用肥料,土壤盐渍化、酸化就会更严重,生物性状也会随之恶化。因此,作物长不好,不是用肥少了,而是土壤生病了。
二、改良办法
(一)合理施用化学肥料,改善土壤化学性状
土壤化学性状和化肥利用率密切相关。如何把土壤中残存的氮磷钾或者说被土壤固定的氮磷钾,一点儿一点儿地活化出来,让作物吸收利用,而不是过多地追施化学肥料。因此,我们一直提倡有机肥搭配化肥促进吸收。这样坚持改土,如果保证肥料的吸收利用率能提高到80%,对土壤的破坏就会越来越少,土壤本身也有一个缓冲的能力,作物在这样的土壤中就会越种越好。
(二)補充有益菌(生物菌肥料),改善土壤生物性状
微生物在土壤物质和能量的输入输出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是物质循环链的重要环节。它能够活化土壤的有机养分与无机养分,分解有机物,释放养分,增加养分的有效性。因此,解决当前土壤生态质量和作物产量的当务之急是增加土壤中的有益微生物。生物菌剂作为一个活的东西,受外界制约较大。即使是同一种菌肥,土壤质地、环境条件不一样,应用效果可能有很大差别。目前,国内菌肥市场参差不齐,大家在选择时,不管大厂家还是小厂家,不管含菌量高低,都要提前做好试验示范。
(三)合理施用土壤调理剂
土壤调理剂的作用就是把碎的土壤颗粒黏成一个个的小团粒,即恢复土壤团粒结构。土壤调理剂在水的作用下会变得特别黏,一个个小团粒会形成土壤胶体,这种胶体就形成了土壤团粒结构,保证土壤透气、保肥,根系也更容易往下扎。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有改良和调理作用,但选用的时候一定要了解是针对哪类土壤的,有些是针对碱性土壤,有些是针对酸性土壤,而且要合理把握施用量,施用过量会出现副作用。
(四)秸秆还田
针对大棚土壤来讲,秸秆还田的效果非常好,比单独施用有机肥效果更好。现在很多农民朋友还在把未腐熟的粪肥当作有机肥施用,危害很大。不管是鸡粪、牛粪,施用时可以通过加入秸秆腐熟发酵。以牛粪为例,里面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及氮磷钾,一层牛粪加一层秸秆,剁在一起腐熟发酵,这样能把更多的有机质腐熟出来,同时高温发酵可以消灭一大部分病原杂菌。土壤盐渍化严重的地块,可以大量秸秆还田,秸秆腐熟的过程能吸收一部分盐分,降低土壤的盐渍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