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食用菌行业火灾风险分析及防控

2019-09-10戴东楠李庚真邵斐豪

消防界 2019年12期
关键词:食用菌车间火灾

戴东楠 李庚真 邵斐豪

摘要:本文从实际生产出发,针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火灾风险点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帮助食用菌生产企业从建筑设计、生产运营、安全管理、消防配备等多个角度减小或规避火灾风险。

关键字:食用菌;火灾风险;防控

一、行业背景分析

食用菌是指可供食用的蕈菌(大型真菌),通称为蘑菇。我国食用菌生产主要有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企业+农户”模式和工厂化生产模式三种,传统农户生产模式仍然是我国最主要的生产模式。目前我国食用菌产业已经逐步实现了转型升级, 设施化、标准化及工厂化等逐步取代了家庭式的栽培模式。在食用菌生产专业化分工的过程中, 智能化、成套化已经成为了食用菌生产装备的发展方向, 规模化、工厂化生产能够保证产业更好地迎合当前的发展趋势。

二、行业火灾风险分析

(一) 主要生产建筑、工艺、设备火灾风险

以某大型菌菇生产企业为例,主要生产建筑包括:原料配置拌和车间、装瓶车间、灭菌车间、冷却车间、接种车间、培养房(室)、搔菌车间、生育室、采集车间、包装车间、冷库,除前期的原料配置及后期包装储存,其余工艺流程多集中在单个建筑内。

主要附属建筑设施包括动力中心、压缩机房、锅炉房等。

车间内部的主要生产设备包括灭菌炉、风机、空调、自动传送设备、电叉车堆高车等。

主要生产流程包括:配料-装瓶-灭菌-冷却-接种-培养-搔菌-出菇-包装。

由于食用菌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为特殊,培养室内需要保持特定的氧气、二氧化碳等含量,温度、湿度均需要保持在合适的范围,因此空调、风机、加湿设备等需要保持持续的运行。

食用菌生产企业中厂房建筑、生產设备、公用设备、辅助设施等固定资产在企业整个资产中占比较高,工厂化的生产规模往往较大,生产集中程度高,较易形成风险叠加及累积,又由于生产安全认知不足、安全管理缺乏,其火灾风险特点较为明显:一是初期救援能力有限,二是灾害蔓延控制难度大,小事故处置不善演变成较大乃至重大事故的风险较高。

(二)建筑结构火灾风险

根据作者对上海及周边地区大型菌菇生产工厂的实地考察发现,该类厂房建筑结构以钢结构为主,少数为钢混结构;建筑总高度一般低于24米,多为单层或双层厂房。生产过程对温湿度要求较为严格,在建筑内外一般均设有保温材料(如聚氨酯板材等)。生产工艺较为简单,但相对较为集中,大多数生产车间基本直接连通(或通过传送带、自动输送线等设施相连),无完整、有效、可靠的防火分隔。由于车间内对通风等要求高、车间空间面积大,往往配套的风机设备数量巨大,风机设备外机多设置在建筑外侧或顶部夹层内,附属的管道、线缆较为密集。

火灾风险隐患:(1)车间面积大,内部连通,无有效防火分隔(实体防火墙、防火卷帘等),一旦发生火灾很容易导致火灾横向蔓延,火情较容易扩散;(2)聚氨酯保温材料一般具有阻燃性(离火三秒自熄),但在连续火灾下,聚氨酯材料持续燃烧,无法脱离火源,进而失去阻燃性能,在整场火灾中仍然属于可燃物。

(三)生产材料火灾风险

食用菌培养的肥料多为木屑、玉米芯等,肥料用量较大,一般设置有专门的仓库或者堆场;菌菇培养过程中需要使用培育瓶(罐,多为塑料材质)、托盘(塑料或木质)、外包装材料(薄膜等),数量巨大,堆放十分集中。该类物料多为可燃物,且多贯穿于整个生产过程中,因此导致厂区整体火灾负荷偏高。夏季是火灾高发的季节,夏季气温高,日照时间长,天干物燥,物料一旦遭遇明火,过火速度快。

虽然食用菌生长培育环境一般湿度较高,但若遇到明火、阴燃等情况,水分很容易蒸发,从而导致可燃物燃烧加剧,造成火势的扩大蔓延。

(四)电气及设备火灾风险

1.特殊设备火灾风险

食用菌企业生产过程中一般会涉及灭菌炉、锅炉等设备的使用。锅炉是高热、高压的热能设备,属于特种设备之一,有严格的安装、使用、维保等要求,需要定期进行专门的检验检测以确保设备正常运转。根据现场检查发现灭菌炉运行温度在100-110℃左右,压力较低,数量较多,配套的管线设备排布较为复杂。一般情况下该类设备较为安全,但考虑到设备使用年限长,可能存在不同程度的线路老化情况,且该类设备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事故,影响较大。

2.电器设备火灾风险

该类生产型企业虽然生产工艺流程不复杂,但涉及的各类设备数量较多,其中占比较高的有自动输送设备、温控设备(制冷设备、加热设备等)、通风设备、加湿设备、照明设备等。企业环境整体较为潮湿,设备布置集中,线路敷设较为密集,检查难度大,存在老化、破损的可能,且该类设备在潮湿的环境中需要保持长时间运转,具有相对较高的电气火灾风险。

3.电叉车充电风险

企业生产中需要频繁使用电叉车、堆高机等设备,该类设备的电池需要进行充电,充电过程往往在下班之后,充电过程中可能存在短路、电池内部气体不能正常排出、电火花等意外事故引发火灾或电池爆炸,周边如堆放有瓶罐、托盘等可燃物,可能引发火灾的扩散。

4.动火作业风险

企业生产规模大,内部可能存在正常的动火作业如切割、焊接作业等,动火作业如无控制措施,高温、火星飞溅可能引燃可燃物引发火灾。

5.雷击火灾风险

考虑到生产成本原因,食用菌生产企业多位于乡镇或城市郊区,周围一般较为空旷,在雷雨天气中容易因雷击而引起线路或电气设备火灾,同时降雨天气也容易引起电线短路等事故。

(五)消防风险

1.消防配置单薄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大多数食用菌生产企业消防配置单一,消防手段多以室内外消火栓、移动灭火器为主,存在以下隐患:

①消防栓设置分布不合理、间距较远,室内布置数量明显少于室外;

②消防水源多依赖市政水网或自然水源,存在水压不足、可靠性不高等风险;

③车间内无喷淋等设施,没有温烟感火灾自动报警设备;

④消防泵房、消防设施缺乏专业维保,部分设施(如消防泵)老化严重,工作性能无法得到保证;

⑤厂区内的专业消防队员数量少,或不配备专业消防队,消防安全意识普及较差。

2.火灾不易发觉且扑救难度大

由于企业可燃物众多,且环境潮湿,发生火灾易产生阴燃,弥漫的烟气容易导致无法辨识着火点;夹层内多有线路及设备等,一旦发生火灾不易察觉,待到发觉时一般处于较为严重的火灾态势。

厂房内生产线多且流水线长,复杂的生产线降低了救火的灵活性;且由于各车间相连,可燃物贯穿生产过程,一旦初期火灾未能扑救,就会导致火灾快速蔓延,加之消防设备较为简单,一般难以控制火情或进行扑救。

(六)安全管理风险

1.人员数量集中

在某些食用菌基地,存在明显的生产高峰期(如夏季或高消费量季节),雇佣工人及收购商较多,外来火源(如烟头等)可能会引发火灾事故。正常生产过程中,在包装车间、装瓶车间等工艺环节员工较为集中,如员工个人行为管理不规范,存在吸烟等行为,很可能引发火灾事故。

2.缺乏安全管理

食用菌工厂的工作重点往往在技术与生产上,由于企业生产规模大、占地面积大、车间数量多、人员多,安全管理上往往不够重视,加上设计等原因,厂房建筑、消防设备配备可能与实际企业生产规模不匹配,甚至部分企业可能存在不满足消防基本验收标准的情况,这是安全管理风险的根源所在。

食用菌厂房内设备数量多,但缺乏对设备的日常管理、专业化管理人员,没有设备专业管理制度,很多企业不配备专门的设备管理员或由电工兼职;配套的设备一般都需要24小时持续运行,但是部分企业在夜间没有值班人员,没有完善的值班管理制度,出现故障或者火情不能及时发现、采取措施。

三、行业火灾风险控制建议

(一)建筑结构火灾风险控制建议

参考GB50016-201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一般食用菌类生产厂房应当为丙类厂房或不低于丙类,规范要求单、多层丙类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三级,耐火等级不低于三级的厂房和仓库主要建筑构件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下表,建议在今后设计生产厂房时按照不低于规范标准设计。

部分食用菌生产企业单个车间生产面积过大,内部没有任何有效防火分隔,建议必须增加有效的防火隔墙或安装防火卷帘等设施,有效分隔水平火灾蔓延及建筑内部火灾蔓延,在火灾初期及灭火救援过程中将火灾有效控制在一定空间内,阻断火灾、减小火灾损失。

根据实地调查发现场地内的物料(特别是生产原材料)堆放较为混乱,且周围无任何消防设施,建议:

1.生产物料需划定区域分类堆放、严格控制堆量(如可按照原料燃烧性能分类),部分拌合料可用简易的砖砌墙分隔(2-4m),物料堆放高度不宜超过分隔墙;

2.原料存放区域内要增设消防设备,如手推式灭火车、灭火器组等,尤其是在可燃物料外侧;

3.在夏季等高温季节要加强对物料储区的检查监控力度,可在堆放区内设置360度监控摄像头,进行持续远程监控。

(三)电气及设备火灾风险控制建议

通过对近年来发生的重特大电气火灾事故气源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电气线路是电气火灾事故的首要原因,占电气火灾总数的51.35%,其中大部分在低压电气线路上;其次是用电器具,占15.32%;再次是电器设备和用电设备,分别占12.84%和10.81%;最后是照明器具,占8.56%,其中大部分是荧光灯镇流器长时间工作产生过热或故障引发火灾事故。建议食用菌生产企业在电气设备方面尤其需要主要以下几点:

1.该类企业由于生产环境原因(潮湿)、使用年限原因,部分设备(包括特殊设备、一般设备)存在线路老化、损坏等情况,应当进行全面的梳理检查,特别是线槽、接头等位置,必要时可更换新线缆:

①线路敷设:应当尽量采用绝缘导线穿硬塑料管或钢管进行明、暗敷设。钢管必须经过防锈处理。管口及管与管之间、管与其他附件连接时必须经过防水处理。敷设时,如在500伏以下,线距在60mm以上,导线与建筑之间的距离应在30mm以上。还可以采用有保护层的绝缘线。

②线路检查维护:电气线路必须经常注意停电检查,测试绝缘电阻,清除表面的积灰。

2.对于持续运转、大功率设备如制冷设备、风机设备等,应当增加电压、电流在线监测报警装置,其对应的供电线缆上加设感温电缆,便于及时监测险情及快速定位隐患点。

3.内部的送风带等设施应当采用难燃性或不可燃性材料,风机等设备应当设置自动切断装置,一旦发生电压、电流较大波动,自动切断电源。

电叉车充电风险控制:

①需设置专门的充电区域,充电区域需保持清洁,周围5m范围内禁止堆放可燃物;

②充电过程中,不要拔去电瓶插头或关断电源开关,否则插头和电器元件将被损坏;

③在充电过程中蓄电池会产生气体,应该保持充电场所通风良好,周围没有明火;

④严禁将金属工具搁置在蓄电池上,蓄电池上不允许有多余的杂物;

(四)消防改善建议

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有关规定,加大对消防安全的重视力度:

1.对厂区内消防力量严重不足的区域、重点区域加设消防器材,检查厂区的各消防最不利点有无水压不足等情况,必要时建议重新进行消防规划设计;

2.可靠的消防设施是灭火救援的基础,消防泵房、消控中心必须设置专门值班人员,消防泵、稳压泵等设备由专业维保单位定期检查维保并出具专业检测报告;

3.仓库等关键区域需要设置温烟感等火灾自动报警装置;

4.根据企业生产规模,设置一定人员数量的专业消防队,负责日常消防知识的普及宣传、定期的消防演练和初期火灾抢险救援工作等。

(五)安全管理建议

1.企业需要从根本上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做好安全培训工作,培训食用菌菌种安全生产标准规程、《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安全生产手册,确保员工牢记生产操作规程,服从安全生产管理。加强对应急管理、应急值守、应急演练等安全生产知识的宣传教育,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定期考试,形成早强调、晚总结,安全生产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

2.制定完善动火作业管理制度、设备检查维保制度、夜间巡逻值班制度等基本制度及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做到制度上墙、责任到人、管理到位。建立健全责任倒查机制,严格做到责任追踪,做到安全生产人人有责。在工作区域范围地面设置醒目安全标语和警示标志,重点做好加压、降温、通风、动火等工艺环节的安全生产防范工作,确保生产安全。

四、结语

食用菌生产企业可燃物量大(可燃物贯穿整个生产过程),厂房一般均设有保温材料;生产环境潮湿,设备数量多且持续运行时间长,存在较高的电气火灾风险;消防力量单薄,潮湿的环境容易导致阴燃,不易有效快速发现着火点;行业火灾风险重视程度偏低,整体安全管理相对薄弱。由于各车间缺乏有效防火分隔,发生火灾易导致整体蔓延,严重者导致整体厂房损失,因此该行业火灾风险明显偏高。本文从实际生产出发,针对食用菌生产过程中不同的火灾风险点提出针对性防控建议,帮助食用菌生產企业从建筑设计、生产运营、安全管理、消防配备等多个角度减小或规避火灾风险。

参考文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S].北京: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

屈立军.建筑防火[M].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6.

公安部政治部.工业企业防火工程[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1998.

猜你喜欢

食用菌车间火灾
浅析PFMEA在总装车间生产制造中的应用
“扶贫车间”拔穷根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A7_p69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离奇的火灾
例说最优化方法解实际问题
食用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