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职生的职业信仰教育
2019-09-10闫新波
闫新波
摘要:职业信仰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素质,是中职生实现职业愿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加强中职生的职业信仰教育,将对职业的热爱内化为每一名中职生的一种信仰,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中职学生职业信仰教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内容,并运用思想道德教育及职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力图为广大中职学校和教师加强中职生职业信仰教育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中职学生职业信仰工匠精神教育途径
职业信仰作为一种基本的职业素质,是中职生实现职业愿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中职生的职业信仰状况不仅关系着中职生职业生存状况和未来的专业成长,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加强中职生的职业信仰教育,将对职业的热爱内化为每一名中职生的一种信仰,让他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建功立业、报效祖国是中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
一、加强中职生职业信仰教育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一)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信仰教育是提高中职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的要求
习近平主席强调指出,“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国家有力量”,这为我们中职教育工作者提出了奋斗目标。职业信仰是劳动者对所从事职业的崇敬,是劳动者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在职业生活中的体现,是职业道德、职业目标、职业价值观在劳动者内心内化后形成的一种职业情感。当职业具有信仰,便会在平凡中创造美丽的人生。
中职教育围绕职业技能展开,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奠定基础。中职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既想改善现状,又因为惰性而无力改变;虽头脑灵活却缺乏学习动机;既渴望出人头地,又以薄弱的意志,受着形形色色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影响。
中职生学习的自觉性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对未来职业的认知,而对未来职业的认知及其职业理性的逐步建立,是以职业信仰为前提的。中职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尚未形成独立成熟的人格,因此,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信仰教育有利于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人生观和职业观,有利于提高中职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并将其转化为实现职业愿望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
(二)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信仰教育是提升办学质量,适应社会发展,打造制造强国的要求
目前,我国中职学校面临着生源文化基础差,学习热情不高,学习惰性强,但他们思维敏捷,动手能力强,易于接受新事物、新观念,适应性强。这就要求教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现代职教理念,树立正确的教学观、质量观和人才观。提升中职教育质量不仅要靠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使学生乐于学,学为乐,强化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实践应用能力,还要立足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致力于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以职业信仰教育为抓手,重视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健全人格、意志品质、道德情感等综合素质的培养。
我国正在从制造大国走向制造强国,急需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大量具有实用技能的技工人才。国务院印发的《中国制造2025》中,技能人才培养被再一次着重强调。职业教育,将面临撑起制造强国中国梦的重要使命。现代企业不仅需要员工具备一定的专业技能,更需要员工具备较高的道德素质。只有具备一支德才兼备的员工队伍,才能促进企业的长远和持续发展。
因此,加强对中职生的职业信仰教育利于提高中职生个人素养,完善个性品质,不仅关系着中职生未来的专业成长和职业生存状况,而且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命运。因此,中职教育工作者应坚持立德树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为导向,以职业发展规划教育理论为契机,引领中职生树立科学正确的职业信仰。
二、加强中职生职业信仰教育的主要内容
(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培养中职生的爱业敬业精神
爱业敬业的实质意义在于热爱和尊敬自己的职业。不同的人在同一的岗位上工作,做同样的事情,去除个人能力因素,更为重要的其实就是从事本工作人员的从业态度。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本领和从事工作,了解它的人不如喜好它的人掌握的快、工作的好,喜好它的人又不如以此事为乐趣的人掌握的快、工作的好。只有深深的热爱着自己从事的工作才能够使自己在工作中不断的得以充实完善,从中汲取经验教训、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
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在18年的售票员工作中,她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和职业信仰,真诚、热情地为乘客服务,被群众誉为“老人的拐杖、盲人的眼睛、外地人的向导、病人的护士,群众的贴心人”;被誉为“抓斗大王”的上海港务局南浦港务公司工程师包起帆,数十年来本着“在岗位尽责、为事业奉献”的精神,与其他同志一起,发明创造了多种高效、安全的装卸工具和装卸工艺,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如果想找到一种胜任工作的方法,工作者对于所从事职业的热爱应该就是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也就是说“爱”是我们学知识、做事情的动力之源。我们要引导中职生热爱、尊重、崇敬他所从事的本业,是因为爱业敬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社会价值。
(二)弘扬工匠精神,培养中职生的研业、精业和专业精神
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己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更完美的精神理念。工匠们喜欢不断雕琢自己的产品,不断改善自己的工艺,享受着产品在双手中升华的过程。由于“工匠精神”的缺失,致使我国制造业大而不强,打造制造强国,必须呼唤和发扬“工匠精神”,因此把“工匠精神”教育融入中职生职业信仰教育就显得至关重要。
工匠精神的核心内涵就是研业、专业和敬业精神,具体来说就是对职业敬畏、对工作执着、对产品负责的态度,就是重视细节,耐心細致的完成自己的各项工作任务精业精神,就是求真务实,用户至上,对客服高度负责的诚信精神。
研业精神就是我们说的探索、研究“职业”的外在联系和内在规律,使自己在未来的道路上合乎于职业规律的要求,按照职业规律的要求行事。培养中职生的研业精神,就要教育中职生掌握和尊重职业规律,就要将求真务实、实事求是的精神于职业生涯的始终。
精业精神就是以一种精益求精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高效能而且出色地做好自己的工作。精业精神要求我们把追求工作上的精益求精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要教育中职学生,精业精神乃立身之本,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的职场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我们要告诉学生,任何的职业都是那么的博大精深,都需要从业者谦恭待之,都需要在长期的职业生涯中一步一个脚印去锻炼和提升。
专业精神是指对工作是否执著于专业的规范、要求、品质化程序等。专业精神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有着精深的学习与孜孜不倦的研究,方方面面的精益求精,在原有知识基础上不断地学习与创新、充满创造力,超越一般的技术水准,执着地追求顾客极高的满意度。专业精神有的是与生俱来的,有的是从多
年的工作中逐渐形成的一种职业化的作风。体现在一种专业化的服务中,我们教育学生通过不断学习思索、自我省察、自我调节、自我促进来培养专业精神。
(三)重视创业创新教育,培养中职生的创业创新精神
创业是指在所从事的本职工作中应具备创新的精神。创新是人类所特有的创造性劳动的体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社会不断进步的核心动力,也是一个人职业发展的力量源泉。
习近平同志强调:“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创新精神、提高创新能力,为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在我们中华子孙的血液里流淌着一份拼搏与创新的精神,“铁人精神”、“两弹一星”、“大庆精神”等等反应了中华儿女奋力拼搏、艰苦奋斗、敢于开拓、勇于创新的创业精神,体现了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与时俱进的宝贵品格。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精神,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价值,现代社会的发展更加需要有创业创新精神的专业技术人才。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是目前的迫切任务,各行各业都需要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业能力的优秀创业者,越来越多的中职生走上了自主创业的道路。他们敢于创业,勇于创新得到了社会的承认,同时也获得了财富。
创业创新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从学习和工作实践中慢慢积累、逐渐“成长”起来的。中职生在未来职业生涯中要想有所创新、有所建树,除了要认真学习,打好创新创业的基础,还要培养吃苦精神,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不达目标不退步,不出成效不松手,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和业务标兵。
三、多措并举,提升职业信仰教育的效果
(一)创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学生的职业信仰
培育中职生的职业信仰,就要使学生从进校的那一刻起就能受到正确就业观引导。因此,我们应搞好校园文化规划对中职生进行全方位的职业信仰熏陶。
首先,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比如学校的道路命名,以及优秀毕业生展,可以把在企业认真做好本职工作,技术精湛的优秀毕业生作为重点展示出来,展示他们的职业状况,使学生充分了解企业需要什么样的员工,给他们指明学习目标和工作后的发展方向。同时,还可以利用学校的文化长廊进行爱业敬业,精益求精,创业创新等职业信仰的宣传。
其次,通过规章制度来强化学生的管理。良好的制度文化不仅仅是一种行为上的约束,更重要的是其对思想品德和行为方式的引导。通过修订规章制度把其关注点引向职业信仰与职业追求,把规章制度的导向作用充分利用起来,对学生的行为进行有效引导。
再次,创造全方位的校园文化活动倡导和弘扬“工匠精神”。比如以“校园文化艺术节、学生社团、主题班会等”为载体把职业信仰的内涵作为主题开展活动,促使学生进行识别、讨论、接納,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的教导。
(二)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职业信仰做出表率
培育和树立中职生正确的职业信仰教育,教师的地位至关重要。“德高为师,身正为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如果想要学生养成踏实做事,精益求精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教师自身要先行“修炼”。无论是基础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都应充分重视学生的职业信仰与品质教育。教师可以分析本专业学生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将其融入到课程教学的技能目标,结合一定的授课和考核手段,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养成“爱岗敬业,认真钻研”的习惯。
(三)家校联手,增强职业信仰教育的效果
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然后家长与学校联手共同培育学生正确的职业信仰。促使学生在就业时摒弃好高骛远、好逸恶劳的想法,在工作岗位上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做好本职工作。要重视更新家长的理念,做好广大家长的思想工作,让家长深刻认识到正确的职业信仰对学生就业乃至职业发展的影响!比如,在开学时,为学生和家长的做一次学生职业规划报告。如果家长能充分了解到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阶段人才的需求,那么家长和学校联起手来对孩子渗透正确的职业信仰,将会对学生产生深远和高效的影响。
(四)加强思想道德教育,是培育中职生职业信仰的重要保障
育人之本,德育为首。《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中指出,中等职业学校必须把德育摆在教育的首位。中职学生中的绝大多数人毕业后会直接进入企业,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因此中职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直接关系到基层工人的素质,同时也关系着国家和民族的未来。
提高中职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客观要求,与职业信仰是同源之水,都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培养合格劳动者的客观要求。当前很多中职学生的职业道德水平不能满足企业对于员工的职业道德的要求,他们很难适应企业和社会对劳动者的职业道德要求。
长远来看中职学生缺乏的并不是专业技能和技术,而是作为一线从业者的思想准备,是作为一名社会劳动者的自我规范和约束能力。如果能把职业信仰教育融入到中职学生德育教育中去,相信能很好地解决中职生的自身定位与企业需求之间的落差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德育与职业信仰教育,既相辅相成,又相得益彰。最终目标是引导学生形成对职业技能的追求和对职业道德的遵守,养成“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的优秀职业品质。
培养坚定正确的职业信仰不是一朝一夕之功,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把职业信仰教育融入中职生教育中来,只要广大中职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信仰,在学习和未来的工作中爱业敬业,精益求精,创业创新,执着追求,广大中职生就一定会拥有人生出彩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