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白描 展现人物特征(下)
2019-09-10牛锐
牛锐
(接上期)
白描手法既然对表现人物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在作文中应如何使用这种手法呢?下面我们结合名家名作及学生例文来作简要剖析。
一是使用白描手法,要注意简洁传神。白描的特点是简洁传神。它不尚修飾,不施重彩,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的轮廓和特点。例如方纪在《挥手之间》一文中是这样写人的:车上跳下一个美国人,戴黑眼镜,叼着纸烟,衣服特别瘦,特别短,这使他显得脸比胸膛宽,腿有上身的两倍长,这就是美国的所谓“特使”赫尔利了。三言两语就勾画出了人物模样怪异的身形特征,形象逼真,使人如见其形。又如《新来的老师》这篇习作:瞧,她又急忙忙捧着教材来上课了。她,中不溜的个儿,身材匀称,圆圆的脸,乳白色的流行上衣,深蓝色的裤子,用小花手帕扎成一束的秀发和着咯噔、咯噔的皮鞋声左右晃动,给人一种干净、利落的印象。小作者写人就采用了白描的手法,面对人物,小作者只是远远地观看,着墨点也不甚多,但人物的个性特征却很突出。活画出了一个干净、利落的女教师的形象。
二是使用白描手法,要注意语言朴实。其实,平平常常的叙述,精心独到的语言锤炼,让语言返璞归真,最能感人。白描手法,即用最朴素最简练的笔墨,不事雕琢,不加烘托,抓住描写对象的特征,如实地勾勒出人物、事物与景物的情态面貌。使用这种手法刻画人物时,我们要紧紧抓住人物所处的特定环境及人物的个性、经历、言行的突出之点,用朴实的语言进行描写,以表现人物的个性特征。如峻青的《黎明的河边》,对年轻战士小陈的肖像作了如下的描写:他长得很矮,看样子顶多也不过十八岁。圆的脸,大眼睛,下巴上有一道细长的疤痕,显然是子弹掠过时所留下的纪念。作者将战士小陈的体态特征与战斗中留下的伤痕联系起来描写,以突出表现他的勇敢精神。又如习作《雨中的故事》,这是对一位叔叔的外貌,用白描的方法描写:我喜出望外,抬头一看,一位约三十岁的叔叔,身着雨衣,脚穿皮鞋,长长的脸上,有许多小疙瘩,眼睛显得过小,脸皮十分粗糙。这段描写,用词简洁,语言质朴,没有什么华丽的形容词和修饰语,没对外貌做过细的刻画,却抓住了人物的主要特征:长长的脸上,有许多小疙瘩,眼睛显得过小,脸皮十分粗糙。勾画出其貌不扬的人物形象。
三是使用白描手法,要注意突现主体。许多经典作品,往往淡化描写背景,而于描写人物,通过抓住人物的特征的肖像描写或人物的简短对话,将人物的性格突现出来。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一文就是很好的一例: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绯红的轻云,但花下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这段文字中的白描,抓住盘辫子的细节,几笔勾勒,揭示了这些留学生既要赶时髦,又和清王朝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的思想本质。以樱花烂漫的美丽景色,反衬清朝留学生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的丑态。用反语的手法,“实在标致极了”;用夸张的手法,“形成一座富士山”;用比喻的手法,“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它们整合起来,取得无比辛辣的讽刺效果。
又如习作《摊主》:摊主是一位四十开外的中年人,他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一对大眼睛凹进眼眶,嘴里一口结实的牙齿,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他身上老是穿着一件很旧的中山装,一双又黑又粗的手上长满了老茧。这里勾勒的是一位修鞋匠的肖像,运用的是白描的手法。“黧黑的面孔”“两道浓眉”“大眼睛凹进眼眶”“结实的牙齿”,简要传神的几十个字,写出这位长年在户外工作的修鞋匠的外貌特征,尤其是“好像能把嘴里的鞋钉咬断”这句话,既形象地表现出他的牙齿结实的特点,又勾起我们的想象,嘴里咬住鞋钉不是一位老鞋匠的惯常举动吗?这段话虽然还不是那样的细致丰满,却抓住了人物特征的关键之处,给人以鲜明的印象,显示出白描勾勒的妙处。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