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共情”模式探析

2019-09-10崔甜甜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共情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崔甜甜

摘要:“共情”即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伴随现代社会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展与交往频率的渐次提升,此种能力作为衡量人情商高低的重要维度而愈趋成为社会及教育看重的人的品质点与育人工作的重点。对此,小学语文新课标中亦具有“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等言,而为以“共情”为基点的阅读模式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根基。本文便就此话题按照小学生“共情”的发生规律做出分列:打造生动形象,引入故事情境;细揣形象刻画,解读形象内心;故事想象延展,表达自身愿景此三大依次递进的环节阐述。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共情”

学生所需具备的阅读能力大体可分为两方面:深入文内、跃居文外。前者出于对文本内容的理解,而后者则出于对文本包括内容、语言形式、谋篇布局等要素在内的全方位评价。基于小学生的认知理解水平,我们则先将前者作为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而“共情”便是达成此目的的一种主要手段。除却此,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大多涉及自然生命主题的现实状况亦为此项工程提供了有力的前提条件。而具体的落实方式则可分为打造生动形象、细揣形象刻画与故事想象延展三大环节。

1.打造生动形象,引入故事情境

进入“共情”,落实到阅读上,也即进入到“对作品中人物或人格化生命体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的感受与关心”境界的前提在于:能够进入到形象化的故事情境内,通过对生动鲜明的形象和情节的想象奠定理解文本形象内心世界的基础。

例如:在《花的学校》一文的教学中,为引导同学们深入文本故事情境,我则利用多媒体向同学们呈现了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图景:一粒粒花籽在干涸的土壤中正待雨露的浇灌,雨露的出现便像是下课铃般的信号,结束了地下学校中的修行,冒出土层,迅速地成长;多姿多彩的花朵在落雨的林间出现、并向着天空挺立,像在伸手渴求妈妈的拥抱......以让同学们以此视觉化的感知方式逐步进入到关于“花朵放假后”的情境中。在此之后,我则又采用了故事化的朗读语气进行了朗读示范,同学们则能够在此过程中更鲜明地感知到情境中花朵在地下的学校里关了门做功课、在伴随雨的到来而到来的假期中冲出土地、扬起双臂归家的形象。为之后结合文本对其通过具体描述的深入解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细揣形象刻画,解读形象内心

在引领学生走入文本的故事情境之后,便应是结合文本对人物或人格化的生命体通过语言文字的具体书写呈现出来的外貌、性格、心理与各类细节等方面形态的细致解读。以结合情节发展,体会形象一举一动、一言一语所显露出的内心思想与情感。这便是对学生“共情”能力的真正训练与落实,亦为之后对形象与情节的延展想象奠定了深度的故事理解基础。

例如:在《慢性子裁缝和急性子顾客》一文的讲解中,在通过多媒体形象化图景呈现与分角色朗读以将同学们带入到此文本情境中之后,我则开始了对其中“慢性子裁缝”与“急性子顧客”的人物内心的引导分析,也即对其语言、心理、神态等的含义解读。如:在听到裁缝说他指的是明年冬天时,顾客“噌的一下子跳起来”;在顾客泄气时,裁缝拍拍他的肩,说:“凭我的手艺,不用接袖子也能给您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顾客在听到裁缝还没有开始裁料时,他“惊讶、恼怒地瞪大了眼睛”。对此,我则分别给同学们提出了“分析‘噌的一下子跳起来’所表现的顾客内心”、“为什么裁缝明知自己还未开始裁料,还故意说自己‘不用接袖子也能做出一件最漂亮的春装’,裁缝这样说的效果是什么”、“顾客为什么惊讶又恼怒?”此三个问题。同学们思考此三个问题的过程也是在可想象的鲜明的情节情境中依凭人物外在表现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过程,因而便是“共情”发生的过程,同时亦是其语言文字分析能力、感知能力潜移默化提升的过程。

3.故事想象延展,表达自身愿景

除却对文本内所呈现的人物或人格化生命体的经历与内心世界的分析,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对文章情节的改写或扩写。此虽处于对“共情”所谓“体验别人内心世界”此核心含义的边缘层面,但其依旧对学生深入文本的能力发生积极作用,因而亦利于其共情能力的提升。同时,其亦锻炼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其阅读与创作兴趣。

例如:在《美丽的鹿角》一文通过上述两个环节的讲解之后,我便让同学们对此文本情节进行改写或扩写,以自由展露自己的故事发展愿景。在完整此项任务的过程中,同学们必得去更进一步地深入故事情境,依据对鹿和狮子的内心解读与想象,选择其内的某一处或某几处情节点进行改善或扩充。如在鹿的角被树枝挂住了时,文本直接写了狮子猛扑过来,鹿用尽全身力气将角扯出来的情景。在此,一位同学则补充道:“鹿在慌乱的挣扎中、在面临生死的边缘时刻,却依旧在担心自己美丽的角会不会受伤。终于,狮子一口猛扑过来,但同时,鹿的腿一跃而起,踢中了狮子的眼睛,角也凭借着这股劲儿顺利地挣脱了树枝的缠绕......”此过程便是同学们基于对鹿此人格化生命体内心世界的体悟与重塑的“共情”能力更提、想象能力更增及文学创造与表达能力得到锻炼的过程。

总之,“共情”是学生阅读能力提升的关键,亦作为以“真善美”素养为目标的小学教育对学生进行自然与社会启蒙的重要途径,因而具有融入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理论根基与可观的对教学质量提升的预期效果。

参考文献:

【1】孙英凤.语文教学中“共情”能力的训练[J].辽宁教育,2017(11):92-93.

【2】张莉虹.共情式教学: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J].小学教学参考,2010(19):42-43.

猜你喜欢

共情阅读教学小学语文
共情疲劳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人们为什么不想感同身受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不科学的安慰会伤人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