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及对策分析

2019-09-10陈泉燕

学习与科普 2019年13期
关键词:朗读能力现状对策

陈泉燕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社的蓬勃发展,新课程改革逐渐深入,教学质量不断提升,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也随之日新月异,日益丰富。朗读作为语文“听、说、读、写”四要素之一,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朗读是最基本的语言能力。本文简单分析了当前语文教学中对于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并就此提出了一些改革措施,抛砖引玉,以期能为其他教学同仁提供教学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现状;对策;

朗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小学生应当具备的基本语言学习能力。加强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提升学生对于文本的理解能力,事半功倍的进行课堂教材教学,而且还能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进而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也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重视朗读教学,创新教学方法,提升学生朗读能力是当前语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方向。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朗读,有方法的朗读,有感情的朗读,有兴趣的朗读,形成良好的预感,进而得到朗读能力的快速提升。

一、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

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的当前,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分数并不能代表一切,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相应的,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更多的教育工作者们也认识到了朗读的重要性,实践教学中也是在不断的探索和尝试,希望能总结出更为高效的教学方法。而在这个教学探索的过程中,审视当前是必不可少的。正所谓“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以下是我在语文教学中发现和总结的几点朗读教学的问题,陈述如下:

1、朗读学习时间配备的不足。

教材大纲是教师教学的“拐杖”,教师在课堂上的大部分教学活动都是围绕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方向进行。然而,小学语文教材大纲中并没有对于朗读教学的时间配备做出明确的规定和要求,这就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设计和实施的整个过程中,经常会忽略朗读教学,甚至没有设置学生进行朗读学习的时间。在大多数都小学语文课堂上,朗读多是以课前预习作业或者课后复习作业的形式出现。然而这些朗读,一方面时间上無法保证,因为无法像书面作业那样进行检查,常会变成“不是作业的作业”;另一方面,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缺乏必要指导和帮助,朗读效果差。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没有做好朗读中“导”的功能和作用,影响学生朗读意识的建立。

2、朗读内容与主体的矛盾。

一说的朗读,我就会想到一句话“一千个读着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朗读教学和其他课堂内容教学一样,学生的个体差异是最不能忽视的重点,这样就是说,在朗读教学中,教师要尽可能的改变教学方法,去尊重,适应每一位学生的朗读权利,爱好,特点等,懂得利用适合的教学方法去调动学生的朗读积极性,引导学生更加深入,更有效率的进行语文内容的朗读与学习,提升朗读质量和学习效率。然而,实际上并非如此乐观,最直接的表现就是学生几乎都只是在朗读课文。而且课文的朗读也只是穿插,教师更多的是将朗读视为检查学生基础知识学习水平与程度的一种方式,或者在讲解问题之余组织学生做朗读练习。很多教师将目光放在小学语文教材内容上,认为它们是学生的唯一朗读对象,影响了朗读教学内容的丰富化。另外,在朗读过程中,为了让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加顺利,教师往往会选择朗读能力较强的学生在课堂中完成朗读环节。虽然促进了教学进度的加快,但却忽视了其他学生的朗读学习需求。不能为每一位学生都打造公平的朗读能力展示平台,只让少数学生参与到朗读中学习活动中,会影响学生的朗读学习兴趣的建立,也不利于课堂教学公平化。

3、朗读结果评价上的缺陷。

评价,是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积极的评价,形同于鼓励,对于学生来说是加油,是鼓劲儿;客观的评价,形同标杆,对于学生来说是指正,是帮助。在朗读教学中,正确,有效且及时的评价,对于学生的朗读热情,积极性都有着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朗读教学中,及时要懂得组织巧妙的语言来进行朗读评价。然而,在实践的教学中,教师的评价往往都是“不修边幅”的,经常只是用简单的“你读的不错”、“很好,很有感情”有时候就是简单的“不错,请坐”。这样模糊的评价语言,对于小学生来说既没有鼓励的情感,有没有指导的意义,针对性弱,意义不大。这种模糊性强调的评价,没有从多方面,如语音,声调,情感等多种综合因素方面进行客观的评价,不利于正视自己,反思自己,也无法促进学生与文章有更为深入的互动。死板的朗读评价,更没有办法提高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性,阻碍了小学生朗读信心的建立。

二、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对策。

反思了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上学生朗读能力培养的现状之后,我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进行了多次的尝试、探索和总结,一些实践方法也收到了可喜的成绩和效果。

1、加强重视力度,扩充并保障朗读学习时间。

提高对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的重视力度,才能让朗读成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体系中的一份子。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接受素质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创新教学观念,从教师的教学观念改革入手,以教师的教学观念与行为带动小学生的朗读学习,才能促进朗读教学过程的优化。教师要合理分配45分钟的小学语文课堂,根据教学内容的多少为学生提供5到10分钟的朗读学习时间。让学生在这段时间内有机会开口读课文,有机会将个人情感与作者的情感结合在一起。

2、尊重学生主体,采用灵活的朗读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优化朗读教学的重要手段。用多元化的朗读教学方法实施教学,让学生体会到朗读学习的乐趣,还能激发起小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情感。教师要关注多种朗读活动的开发,利用小学生喜爱的形式,让小学生自愿融入到朗读学习活动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朗读教学效果。比如,教师可以利用表演朗读法实施教学,表演朗读法具有声情并茂的特点,也能够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理解课文中的人物性格以及文章故事的思想内涵,使学生在情境中提升个人朗读能力。

3、注重积极引导,优化课堂朗读评价的方式。

教师的积极引导,对于小学生的朗读学习积极性有重要影响。重视朗读评价的正确实施,利用艺术性的评价语言与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实施朗读评价,有利于小学生朗读学习热情的保持。艺术性的朗读评价,是指教师在处理学生朗读不足时,要利用委婉的方式让学生接受个人不足。不仅要利用评价传递出客观且真实的信息,还能让学生了解到个人朗读学习能力,成为朗读学习的积极参与者。比如,有的小学生朗读过快,教师可以这样评价“你读得很快,证明你基础知识掌握得很好,也一定在课前认真地预习过。为了让大家跟上你的朗读,你可以稍慢一点,等等大家”。这样的评价以表扬的方式引出学生的问题,能够让学生积极接受个人不足。激励性的评价,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个人语文学习情况,制定不同的朗读评价标准。作为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朗读学习优势,多给予学生积极评,赏识发现学生的优点。用鼓励的方式,让学生不断进步。

总之,朗读能力是小学生语言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目标。朗朗读书声是小学语文课堂的重要特点,不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就无法完成教学目标。在素质教育全面实施的今天,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关注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与培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活动,让学生成为朗读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语感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胡洁.做好口语教学,提升语文能力——简谈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重要性[J].读与写,2015,(09):192.

[2]李良娟.浅议学生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3,(21):173.

[3]刘雪飞.小学语文朗读教学策略研究[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14,(01):231-232.

猜你喜欢

朗读能力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读”占鳌头,浓浓的语文味香溢课堂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朗读能力培养
浅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
标准发音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