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定 放大 否定
2019-09-10
归谬法是逻辑推理的一种常用方法,或者说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反驳方法。归谬法,首先假定对方观点正确或者说被反驳的论题是正确的,然后对这一论点加以引申、放大,从而导出荒谬可笑的结论,以证明被驳论题的错误。简而言之,“否定”“尤甚”,则更加显示其谬误。
归谬法主要用于驳论类的文章中。这种论证方法常和泼辣、犀利的语言相配合,从而产生辛辣、有力且富于幽默感的表达效果。
其结构如下:其结构如下:〔被反驳的论题〕A;〔归谬过程〕第一步假定:设A真;第二步放大:如果A则B;如果B则C;〔反驳包含的推理〕已知C假;第三步否定:因为C假,所以B假;因为B假,所以A假。一旦证明A假,亦即反驳了A。
让我们先看一个归谬法的例子:有个病人对住院处的护士说:“请把我安排在三等病房,我很穷。”“没有人能帮助您吗?”“没有,我只有一个姐姐,她是修女,也很穷。”护士听了生气地说:“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
护士的话中,“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这个结论明显是荒谬的。第一步假定,病人并不直接地指出护士的荒谬之处,而是故意“承认”“修女富得很,因为她和上帝结婚。”为真;第二步放大,即“好,您就把我安排在一等病房吧,以后把账单寄给我姐夫就行了”。第三步否定,显然这个结论是护士不能接受的,必然遭否定,由此又必否定作为前提的护士自己的话。据此推出“以后把账单给我姐夫寄去就行了”的荒谬结论。如此巧妙地否定对方的言论,可见,归谬法尽显幽默风趣。由此我们不难得出归谬法的基本特征:顺着对方的逻辑把其观点无限放大,以显示其荒谬性,从而达到对其观点予以根本否定的目的。
运用归谬法思维的步骤及注意点如下:
首先,抓住对方的谬误所在。对方的谬误往往隐藏在整个议论之中,因此,要敏锐地抓准谬误点,是归谬法的关键。
然后,假设对方是正确的并加以引申,使引申出来的结果与原错误观点之间有很强的逻辑关系,而且越荒谬,人们就越能看清楚其本质。
第三,归谬法的最终目的是使对方的错误论点不攻自破,因此,推论要合乎逻辑,必须严密,所“归”之“谬”必须显著“荒谬”。
唐弢在纪念鲁迅先生的文章中,记叙了最令他难忘的两个笑话:
一个是:“我们乡下有个阔佬,许多人都想攀附他,甚至以和他谈过话为荣。一天,一个要饭的奔走告人,说是阔佬和他讲了话了,许多人围住他,追问究竟。他说:‘我站在门口,阔佬出来啦,他对我说:滚出去!’”听讲故事的人莫不大笑起来。
还有一个:国民党的一个地方官僚禁止男女同泳,闹得满城风雨。鲁迅先生幽默地说:“同学同泳,皮肉偶尔相碰,有碍男女大防。不过禁止以后,男女还是一同生活在天地中间,一同呼吸着天地中间的空气。空气从这个男人的鼻孔呼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又从那个女人的鼻孔呼出来,被另一个男人的鼻孔吸进去,淆乱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要彻底划清界限,不如再下一道命令,规定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既禁空气流通,又防抛头露面。这样,每个人都是……喏!喏!”
在座的人已经笑不可抑了,鲁迅先生却又站起身来,模拟戴着防毒面具走路的样子,走来走去,引得大家笑得都顾不上吃饭了。
这些谈话常常引起我好几天沉思,好几次会心的微笑,我想,这固然是由于他采取了讽刺和幽默的形式,更重要的,还因为他揭开了矛盾,把我们的思想引导到事物内蕴的深度,暗示了他的非凡的观察力。
(摘自唐弢《琐忆》,有删改)
解析
鲁迅先生对“攀附阔佬”和“男女同学禁令”进行了抨击,采用的说理方法就是归谬法。先看“攀附阔佬”,第一步假定:首先假定设A真,即许多人攀附阔佬,甚至以跟他说话为荣。第二步放大:如果A则B,即如果乞丐跟是富人说话,那么乞丐是荣耀的;如果B则C,富人说,让乞丐滚出去,乞丐觉得是荣耀的。第三步否定(反驳包含的推理)已知C假,即这种荣耀是荒谬的;因为C假,即荣耀是荒谬的,所以B假,即乞丐以和富人说话为荣是错误的;因为B假,所以A假,即攀附阔佬,以跟他说话为荣是错误的。一旦证明A假,亦即反驳了A,那么许多人的观点是错误的。
再如“男女同学禁令”,首先假定观点正确,男女同学同泳,的确有碍大防,应加以整治。接着放大、引申,空气从男人的鼻孔出来,被那个女人的鼻孔吸进去,这是混淆乾坤,实在比皮肉相碰还要坏。然后进一步放大,彻底防止男女“淆乱乾坤”,就得“男女老幼,诸色人等,一律戴上防毒面具”了。最后否定,从禁令推理所得出荒谬的结论,讽刺了道学家们的虚伪荒谬,令人忍俊不禁。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一位武士手里提着一条鱼来到一休禅师的房间。他说:“我们打个赌,禅师说我手中的这条鱼是死是活?”一休知道如果他说是死的,武士肯定会松开手;而如果他说是活的,那武士一定会暗中使劲把鱼捏死。于是,一休说:“是死的。”武士马上把手松开,笑道:“哈哈,禅师你输了,你看这鱼是活的。”一休淡淡一笑,说道:“是的,我输了。”
请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不以成败论英雄
一考生
武士貌似赢了,但其实输得惨烈,求胜心过强,使他漠视生命。一休禅师似乎输了,但胜得彻底,他不贪慕声名,睿智而又心怀仁德。
输赢二字,不知论倒了多少君子,又不知论出了多少名败而实胜之英雄。输赢本身就系于“声名”二字,赢者若为图一名而不择手段,是痴愚;败者若不求声名而勇退,甚至因怀仁而认输,是英武。梅为春来而谢,谢之为苍生命脉,故有高名;牡丹为斗艳而生,生之为虚有其表,故曰浮华。英雄,是不会在乎表面的成败名声的。
论英雄不以成败,以智慧。一休禅师其实早已洞悉了武士的伎俩。这是智慧,这番洞若观火的思辨,从根本上让他不会沦为输家,即使丢个胜利的虚名给别人,又何妨呢?孔明贾谊之辈,皆未遂愿而亡,但后世未有人敢言二人不是英雄豪杰。孔明坐隆中而知三分,贾谊论苍生成汉景之世,是以智慧捭阖于青史,又何曾与谁狂傲欲争高下?陶潜洞察仕途之腐朽,隐田园而后世颂之;东坡洞悉旷达之真谛,于川上唱大江东去而后世颂之;孙文洞知革命之于中国富强之意义,于一生毕力于民国而后世颂之,皆是此等英雄,智绝于人,而非为求名。
真英雄,最终是怀仁的。武士求胜而罔顾它物之生死,禅师顾念生灵之可贵而不求胜,对比何其鲜明!怀仁而念苍生者,才配得上胜利的光环。否则,荣耀背后的肮脏,最终也会腐蚀掉虚幻的荣耀。
我们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因为我们呼唤真正的英雄,向往塑造真心英雄的社会和时代。我们不囿于事物的表象来敲定事物的本质,把自己夸得再高,没有真正的智慧和仁厚的心理,只会摔得惨烈。或许在当下这个娱乐至上的社会风气中,不去投身于追名逐利的大潮,不做手握人民币的高调施善者,不做冠冕堂皇、表里不一的假公仆,显得更有实际的意义。即使没有得到所谓主流意识的认可,名义上没有收获,但实际上,你已经成了时代的无名英雄,并且,你也正在催生一个英雄的时代。“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真正的英雄,絕对不是迷醉于浮华、丧失慈悲之心的人,不妄言成败,亦不贪图成败,而是怀着智慧和仁厚的心,在世界的最高舞台或者卑微角落,默默地耕耘着。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休禅师,用一颗休去了世俗浮名的心,散发智慧与仁爱,做超脱于成败之外的真心英雄。
点评
首先,假定归谬,赢者若为图名而不择手段,是痴愚;败者若不求声名而勇退,甚至因怀仁而认败,是英武。两个“若”字句,直接归谬赢者的痴愚,树立败者英武的观点。其次,引申事实归谬,举孔明、贾谊、东坡等例阐明英雄不以成败论,而应以智慧论。还有正反对比中否定归谬,将武士和禅师对比,批驳了英雄追名逐利之说,进而立真正的英雄应心怀仁德之论。
【本版供稿/杨红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