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心以能,不唯学历
2019-09-10唐可倩
唐可倩
今年6月份,深圳老牌名校深圳中学公布了2019年拟录用的35名教师的名单。他们大部分来自清华、北大、哈佛等顶级名校,其中8人是博士,堪称阵容豪华。我认同网友所说:“这是基础教育的客观需要与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规模扩大背景下的必然结果。”因而,我们对此不必惊诧莫名,也不用质疑这是人才“高消费”。我们所要做的,乃在于提出几点建议,以期这项工作能取得学生、老师、校方都满意的效果。
招聘高学历人才,当然有助于学校的发展。但学校不能在招聘工作中唯学历和毕业学校论,而应唯才是举,广纳贤才。如此,既不会在某种程度上助长攀比教师学历的风气,又能将一批热爱教育事业、具有相当教学水准但学历不高或毕业于非名校的人才延揽过来。
“英雄不问出处”,同理,判断一位教师优秀与否,学历不是决定性条件。蔡元培先生在北大做校长期间,既聘用了有博士学位的胡适等人为教授,也聘用了没有,上过大学的梁漱溟、只有初中毕业证的刘半农,以及虽去了日本留学但没有获得高学位的陈独秀等人为教授。这种不问文凭,只关注水平的用人制度,创造出了北大人才济济、成果辉煌的历史。
从校方公布的信息看,深圳中学这次招聘的老师,大部分并非毕业于师范大学,毕业前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师范教育。众所周知,高学历和名校出身的身份并不能保证他们具有高超的教学技能。我这么说,不是否定他们的教学能力,而是希望他们工作后能尽快补齐高中教育专业学习不足的短板。因为教学既是技术活,又是门艺术,光有学识是不够的。如此,他们个人将获得有效的教学技能,学生和学校也会因此而受益。
教育是有门槛的,它有自己的学科特征和内在规律。为了提高教育质量,国家成立了专门的师范院校,通过专业的师范课程来培养具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的老师。虽然现在非师范类学生也可当老师,但得通过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得普通话和三笔字过关,如此才能取得教师资格证。因而,中学引进高学历的非师范类人才之后,还要做好对他们的培训工作,通过各种途径尽快提高他们的教学水平,让他们成长为教学能手。而应聘的高学历人才,更应放平心态,努力学习教学技能,切不可自视甚高、恃才傲物。如此,他们才能真正发挥才学,而学校也会由此得以发展。
手握名校的高学历,进入高中当教师,在大部分人看来,这是屈才。,我不知道他们选择当高中老师的动因,是对基础教育事业的热爱,还是在就业压,力下无奈地向房产、户口低头。如果是后者,那就说明他们的初心并不在高中教育上。这当然无可厚非,但既然选择了当高中老师,就要及早转变角色,怀有一颗热爱教育事业的心。因为教育包括教书和育人两个方面,除了授予知识,老师还需要耐心和爱心的投入。夏丐尊在《爱的教育》的前言中说:“教育上的水是什么?就是情,就是爱,教育没有了情、爱,就成了无水的池。”纪录片《先生》里的各位先生,正是帶着爱心来做教育事业的,后来他们为中国培育出了大量优秀的人才。热爱教育,才会让自己获得长足的发展,避免“泯然众人”。
傲人的学历不能决定以后的一切。登上讲台,无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都是从同一个起点出发,只有爱学生爱教育,不断学习,才能出成绩。(指导老师:何美婕)
[简评]肯定高学历人才进中学的意义后,本文将论述的重点放在他们该如何发展上。作者认为,他们中有些人存在“高中教育专业学习不足的短板”和“初心并不在高中教育上”的问题。基于教.育专业性强和需要爱心这两个特征,本文提出了具体的发展建议。作者立足教育的根本谈师资的培养和教育的发展,所论针对性强,有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