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明清肖像画造型艺术特色

2019-09-10曾峰张涛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明朝清朝绘画

曾峰 张涛

摘要:明清肖像画是在商品经济萌芽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的,本文研究的主题为明清肖像画造型艺术特色,分析了明清肖像画的造型艺术特色:以线条为主颜色为辅注重人物表情的刻画、强调人物比例与客观事实相符、焦点透视构图法、多种技法,希望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明清肖像画的发展。

关键词:明清肖像画;绘画;明朝;清朝;封建社会

一、明清肖像画发展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背景

“明清时期是我国封建统治的没落时期,但是商品经济却开始发展起来”,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比以往历朝历代速度都快,中心城市逐渐形成,苏州、杭州的纺织业已经初具规模,大量人士跻身上层富商,吟诗作画成了附庸风雅的首选活动。

(二)思想背景

“明清时期程朱理学占据了思想的主导地位”,“存天理,灭人欲”成为统治的思想,虽然程朱理学也是儒家学说,但是有些极端化,进入明朝中叶思想解放,随着王阳明“心学”的深入人心,各阶级开始重视人的主体地位,程朱理学受到了威胁,在这样的思想更新下明清肖像画的发展才有了思想上的基础。

(三)外交背景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统治的没落时期,但是在明朝时期外交成果还是对社会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明朝郑和从永乐三年到宜德八年之间先后七次下西洋,总共经历了亚洲和非洲的三十多个国家,为明朝扩大了在外的影响力,也让明朝的商品经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开通了国际贸易的先河。也让西方传教士来到了中国传教,西方传教士带来了大量西洋画,刺激了明清肖像画进一步发展.

二、明清肖像画的造型艺术特色

“明清肖像画作为中国传统肖像绘画的一个历史时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虽然明清肖像画不是绘画的主流方向,但是对于今后的人物绘画影响非常大,让绘画有了转向现实的可能,不再是单纯的抽象欣赏,更能为自己、为后世提供一个缅怀的作品。

(一)以线条为主颜色为辅,注重人物表情的刻画

明清肖像画基本上都是以线条为主颜色为辅的,当然要排除清朝时期西洋画师郎世宁等人的绘画风格,郎世宁的西洋画法注重色彩晕染,几乎不使用线条。而中国传统的肖像画都是以线条为主,一般作肖像画颜色起到的都是点缀作用,更在乎面部表情的刻画,线条造型能够让人物更加立体,神态更加灵动,对比过去单线勾勒、色彩平涂的方式表现力更强,人物不再是刻板的正襟危坐、凝视前方,而是有了一定的表情。明朝初期肖像画在运笔勾勒上并没有发展成熟,到了中后期,已经开始出现反复运笔勾勒的线条,摆脱了过去单线条一笔到底缺乏柔和感的尴尬,毕竟人物轮廓可塑性极强,不同的人物面部表情不可能都通过一条自上而下的线条表达出来,线条的虚实结合、笔断意连,让人物的五官有了转折、相对协调,更加符合现实生活中的人物,人物在画面中开始有了鲜活的表现。

(二)强调人物比例与客观事实相符

“ 明清肖像画注重在写实上超越了唐宋时期的肖像画,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西洋画法的流入”,作肖像画尤其注重人物比例与客观事实的相符,强调“表情达意”,意思就是说肖像画中的人物表情要与当时所要抒发的感情是一致的,这就包括环境和人物比例的协调,而不单纯是人物的肖像了,环境需要衬托人物的性格。此时人物的动作也不是正襟危坐,正面侧面的表情都比较传神,身材、表情、服饰甚至头饰都在肖像画中被解剖的相当精准,与唐代《仕女图》等作品头大、身小的构图完全不同,为后来的肖像画发展提供了现实的基础。以清朝流传下来的《洪承畴》像为例,这幅画中的名臣洪承畴从頭部、官服、上下半身、手、脚的比例上来看,都比较符合客观上的人物现实,并没有失真的感觉,面部表情刻画入微,人物形象高大威严。但是这种客观事实也不完全是真实人物的比例,就如同现代的PS技术,所有帝后名臣甚至普通庶民都希望自己的肖像画能够身材完美、神态怡人,“所以有些肖像画师会先描绘人物的头像,将表情进行细致入微的刻画”,然后才是程式的绘作官服以及身体各个部位,因此我们看到的虽然是注重客观比例的肖像画,但是与现实对象差距还是非常明显的。例如我们看到的清朝后妃的肖像画,基本上都是柳叶眉、细眼、樱桃小口,这些都是程式化的制作。

(三)构图中运用了焦点透视

肖像画的构图非常重要,肖像画与风景画、历史画不同,画面中的重点只是人物,所有风景或者构图中需要的其他东西都是为体现人物而设定的,这些内容不可以喧宾夺主。曾鲸在肖像画上的成就举世瞩目,他突破了过去肖像画正襟危坐的形式,运用了焦点透视法进行构图,在他的肖像画中主人公动作比较多,侧卧式、拄拐式,富有一定的生活情趣,人物表情多种多样。同时曾鲸也喜欢用留白或者风景、诗文作为构图中的一部分,让肖像画的构图更为丰富,也更能够体现出绘画主人的性格特征。

(四)传统画法、江南画法、墨骨画法多种技法并存

明清时期肖像画师多种画法并存、并用的时代,在技法上可以分为传统画法、江南画法、墨骨画法三种:

1、传统画法

“传统画法是明朝前期肖像画主要使用的画法”,单线条进行勾勒绘画主体,用色彩进行晕染,五官轮廓的结构清晰,但是画面上对转折之处的勾勒并不明显,一条线条无法从上至下勾勒出完美的、符合人物比例的轮廓,所以使用传统画法绘制的肖像画传神但是不达意,与客观事实上的人物五官有一定的差距。

2、江南画法

江南画法也称为淡墨重彩派,不似传统画法一般那么重视线条勾勒的感觉,而是在颜色上开创了新的派别,“江南画法中的人物首先还是用淡墨勾勒出人物的整体轮廓”,稍加晕染呈现出相对立体的结构,整体人物的表情、肤色和其他能够传达人物精神的部分都是靠色彩晕染来完成的,不同的颜色可以表现出不同部位的结构,经过层层晕染的让人物面部更加立体、表情也更加丰富。例如《明人十二肖像册》,其中的十二个人物主体徐渭、罗应斗、李日华、何斌、王以宁、佟学颜、陶虎溪、葛寅亮、汪生洲、徐惺勿、刘宪宠、刘博渊,这十二个人物的特征和面部表情都栩栩如生,面部运用层层晕染的江南技法,每个人的面部具有自己的特点,这是传统画法所达不到的境界,也是江南画法备受宠爱的原因。

3、墨骨画法

“明代晚期肖像画流行墨骨画法,其鼻祖为曾鲸,从本质上说墨骨画法继承了传统画法和江南画法对于渲染的理解”,曾鲸的作品人物面部刻画生动传神,线条勾勒的轮廓让人物的内心世界得到了更好的表达,在他的肖像画中胡须以及面部的凹凸感对比强烈,衣着多为白衣白衫,表现的是儒者风范。以《葛震甫像》为例,画面中的葛震甫外形轮廓用淡墨勾勒,鼻、面颊用赭石进行层层渲染,达到细腻、红润的光泽感,面部不再是无血色的白。有人形容曾鲸的肖像画“每画一像,烘染数十层,必匠心而后止”,意思就是说曾鲸在肖像画上已经达到了一定的造诣,逼真的如同照着镜子看自己一般,这与当时欧洲油画的比喻类似,所以明朝晚期受郑和下西洋以及传教士的影响曾鲸很可能是借鉴了西洋画法,不过曾鲸肖像画的墨骨写实技法的确超过了以往任何一个历史时代,为明清肖像画的继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作者单位:湖北美术学院)

猜你喜欢

明朝清朝绘画
论清朝的秋审制度
满蒙联姻政策的特点及其历史作用探析
浅谈北魏以来庄浪地区的石窟营建
浅析阿拉善定远营城在清朝期间的发展
清前期的商业政策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和巩固
试析播州之役对明朝的影响
明代海上力量缘何称雄东方海域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