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描法”之创:笔墨趋精

2019-09-10

文萃报·周二版 2019年14期
关键词:顾恺之用线笔法

中国画十分强调线条的运用。比如人物画对服饰褶纹的表现,唐人重法度、用线严谨精巧,宋人重物理、用线疏密得当,元人重意趣,明清重性情,挥洒自如,线条各具其美。仅从人物画“描”法的草創,就可看出中国画笔墨趋精之势。

有“落墨为蝇”佳话传世的“佛画之祖”曹不兴,曾对“古画”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改造。其画接近汉壁画笔法,注重人物体态却忽略细部描写,线条粗犷,肖形技巧高超。相传,南朝画论家谢赫偶见曹不兴所画龙头,竟误以为真,成为中国画由古朴豪迈向精思巧密过渡的典范。

《世说新语·巧艺》记载一则“传神阿堵”的成语典故:东晋顾恺之画人,有的画了几年都不点上眼睛,问其原因,他说:“四肢身体的美丑,本与神韵无关,要想人像画得传神,关键在于这眼睛上。”顾恺之打破当时“以画当真”的观念局限,强调通过笔法“传神”“悟对”使人“览之若面”,创造出一种连绵不绝、循环飘忽而又遒劲有力的用笔,使得画出的线描粗细均匀、相抱相环。这种笔法虽不严格依照对象形体轮廓,却赋予所画对象一种别样的“势态”与“情致”,为中国人物画笔法独立一途。后人将顾恺之这种行云流水、春蚕吐丝的用笔笔法统称为“描”,将他的“高古游丝描”视为“描”法之祖。

中国画的形象构成,线条起着决定性作用。而线条的变化,基本是由于用笔与运墨方式的不同。比如人物画笔墨,唐前多圆浑流动,魏晋则极细,如“春蚕吐丝”“高古游丝”等;唐人笔法多圆劲如“铁线”;吴道子用笔飞动,笔锋流露出“兰叶”;宋人线描则刚劲多方折,如楷书运笔,人称“折芦描”;南宋更趋于阳刚粗犷。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猜你喜欢

顾恺之用线笔法
品读
论笔法势的作用
连一连
《洛神赋图》之三
张旭《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
顾恺之募捐
《左传》笔法
顾恺之的“痴绝”
猜脚印
最快回到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