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分析
2019-09-10李晨叶
李晨叶
《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高中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培养兴趣爱好;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弘扬民族音乐,理解多元文化。”[1]音乐鉴赏教学不同于思想教育,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更不能只停留在让学生“听音乐”,而是要培养学生的审美、创造、合作等综合能力。结合高中学生的心理与生理特点,立足于音乐本身,开展创新式教学,激发学生对音乐鉴赏课的学习兴趣。以下是本人针对实习体会,对如何实施音乐鉴赏教学的理念、模式、方法这一具体问题,提出一管之见。
一、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模式创新
1、创设情景,参与体验
例如鉴赏人音版第十六单元《黄河大合唱》第八乐章《怒吼吧,黄河》,在开始的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现出一段黄河奔流不息的视频背景,再以这首作品为背景音乐,中间穿插几张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英勇抗战的图景。这样可以从听觉和视觉上立马吸引住学生,在背景音乐和图片的刺激下,对作品的创作背景就会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唤起学生的共鸣。渲染情景之后,紧接着让学生反复聆听乐曲,阅读歌词,学生通过乐曲和歌词体会词曲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里可让学生每组推举两名或者四名同学来声情并茂的朗诵歌词。从朗诵中,深化学生的内心体验。在学生充分感受乐曲之后,教师可以通过简单的解说,讲授有关作品创作的背景内容,音乐知识,再让学生自己去领会。之后再次播放作品,升华学生的内心体验。最后教师可以进行适量的拓展,利用多媒体简介冼星海、光未然二人,让学生课后搜集二人作品。
2、情感体验,实践创造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9]想让学生真正的走进音乐,认识音乐,融入音乐,就需要通过各种音乐实践活动来感受音乐,通过对音乐的各种形式的体验,达到使学生认识音乐、享受音乐的目的。
例如:在欣赏《保卫黄河》和《游击队歌》这两首歌曲时,由于时代背景和思想内容都很接近,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想象。从乐曲的旋律特点和演唱的情绪,有人就会认为这两首歌曲在演唱力度上有所不同;有人则会认为这都反映了中国人民英勇抗日的坚定决心;有人也会认为这两首作品的特点是强弱关系分明,节奏感强,在演唱时要反映出抗日战士铿锵有力、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精神面貌。在学生大胆想象、踊跃发言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和想象,结合以前所看到过的游击队员的形象创作出一个舞蹈片段。学生几个一组,动脑创作,有的就想到了游击战士手握钢枪、猫着腰小心行军的情景;有的设计了挥刀与敌人搏斗等动作。这样人人参与编排和创作,每一个学生都是在动脑参与。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使学生体验到了由创作带来的成功和快乐。
二、基于新课程理念的高中音乐鉴赏教学过程创新
1、注重导入环节,吸引学生注意
(1)引用流行,激发兴趣
高中时期的学生,思想趋于成熟,对生活中的一切新鲜事物和当代流行的事物都抱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课前导入能够从他们的兴趣入手,则会与他们产生共鸣,激发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人音版第九单元第十七节《钢琴音乐的奇葩》时,就可以从电影《不能说的秘密》中周杰伦演奏肖邦作品斗琴的一段作为这节课的导入。还有他的演唱作品《夜曲》,都有对肖邦古典音乐的引用。这样就会拉近学生与古典音乐的距离,激发起学生对古典音乐的学习兴趣。又如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音乐课比赛中胡萍老师就先让学生聆听SHE的歌曲《不想长大》,再到聆听与之旋律相似的管弦乐《第四十交响曲》,[11]如从声乐作品与器乐作品的对比中让学生感受不同音乐形式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对古典音乐学习的欲望。
(2)描绘画面,营造氛围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堂的导入是一节课的开始,教师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语言进行导入,都对这节课的成功起到关键的作用。然而,教师的语言对学生又有着引导和指向的作用。所以,在做课前导入的时候,教师一定要充分发挥语言辞藻的魅力,用有情绪,有画面的语言把学生尽快的带入课堂学习内容中来。比如在欣赏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时,就可以这样导入:特殊的时代孕育了它,它的每个篇章都是有一段让人为之动容的故事,它的每一个音符都会渗入人的毛孔里。让全中国人民为之发出共鸣和咆哮。它以母亲河黄河为背景,热情歌颂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光荣历史和人民坚强不屈的斗争精神,痛诉了侵略者的残暴和中国人民遭受的深重灾难,向全中国全世界发出了民族解放的战斗警号。接下来,我们就一同来欣赏这组大型合唱套曲《黄河大合唱》,听一听你是否会热血沸腾,是否会回忆起那一段惊心动魄的历史。这样的描述之后,学生的欲望就会被调动起来。
(3)设置提问,激发好奇
学习就是一个不断解决疑问的过程。课前导入的恰当提问,是引发学生好奇心的“导火线”,能有效快速的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为接下来的教学做到有利的铺垫。如在学习人音版第八单元第十五节《划时代的音乐大师——贝多芬》,教学导入:“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这句如此激昂充满斗志的话是出自何人之口呢?为什么他会说出这样一句话呢?教学导入从一句代表性的名言入手,引出本节课的音乐作品的创作者---贝多芬。让学生从这一句话来分析贝多芬的性格、思想。进而过渡到接下来的音乐教学。自然从这一句话也就可以引出贝多芬的生平,他所遭受的磨难,追求自由的思想和顽强与命运斗争的精神,引导学生在音乐作品中体会其中所蕴含的这种精神。这样的设置疑问,就会很自然的导入到具体的教学。
2、丰富课堂教学,帮助学生体验音乐
(1)多种形式辅助聆听
比如在欣赏第一单元第一节《音乐与人生》时,学生欣赏《长江之歌》时,就可以让学生先有感情的朗诵歌词,体会歌词含义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而引导学生完整的欣赏歌曲。这样就有利于学生对于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提高了学生的自主体会能力。又如在学习《非洲歌舞音乐》时,学生就要学习非洲歌舞音乐标志性的节奏型。在掌握之后,教师播放《鼓舞》的片段,让学生捕捉作品中的主题节奏,听到主题节奏时就击掌示意。这样的活动,学生就会很专注的去聆聽音乐,击掌的反馈可以让教师了解还有多少学生没有掌握这节课的内容,以便调整教学内容。
(2)有效拓展,帮助学生融会贯通
有效的拓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15]如在学习人音版第十七单元《新中国的歌》时,就要结合以前鉴赏过的中国地方民歌,古代器乐作品等知识,来欣赏。例如欣赏《御风万里》中段教学过程设计:①教师引导欣赏《御风万里》中段;②提问学生能听出其中汉族、藏族、蒙古族和维吾尔族的民歌音调吗?听出音调就击掌示意;③再次播放让学生找寻线索;④提问:它表现了什么主题思想?⑤教师总结:这首作品将我们中国的4种地方民歌完美的融入在一起,并將西洋乐器也运用到中国民歌的演奏当中。可谓是中西完美结合。这样的改编也数不胜数。接下来我们再欣赏《梁祝》,大家对这种采用外来乐器创作民族音乐作品以及借鉴西洋音乐创作经验创作民族器乐曲,有什么看法呢?⑥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学生各抒己见;⑦你能列举出我国音乐艺术形式“民族化”的成功例子吗?
这样的拓展,有利于学生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也达到了新课程理念对音乐多元化的教学要求。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充分体验到音乐的魅力。以音乐为媒介,增强合作探究的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引导学生全方位的体验音乐。这也是新课程标准的一个重要要求。
3、注重课堂小结,完善教学
有开始的课堂导入,就要有末尾的课堂小结,做到有始有终。好的课堂小结可以让人有意犹未尽的感觉,是完善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课堂小结一般都是以教师的话语总结结束,教师对这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重点、学生的参与情况以及学生的掌握情况做一个总结归纳。有时候教师也可以转变一下方式,让学生自己来总结。点5-8名学生来让他们谈谈自己在这节课的所学所感,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表述和感受。这样的总结,首先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帮助教师发现自己教学的不足,检验教学成果的有利途径,为以后的改进和调整提供了依据。最后也是提高了学生对音乐与相关文化的理解能力和音乐鉴赏的评价总结能力。
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引下,高中音乐鉴赏课正在向着一个新的方向发展。也是高中音乐教师的一个指向标,要求教师从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上都有所创新和改变。所以,教师首先要有一个全方位的视野和全面的知识储备,与时俱进,不断吸收和学习新的知识,转变音乐教学观念,不断进行课堂总结在实践中探求新的欣赏途径,其次要熟练运用多媒体现代教学工具,来最大限度地提高音乐课堂教学效果,引导学生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有效的拓展学生视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能力,提高文化素养,在多彩的音乐世界里陶冶情操。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1-2.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4.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音乐课程标准(实验)[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3-4.
[4]钟启泉,崔允漷.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167.
[5]芦康娥.中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22-23.
[6]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04.
[7]尹爱青.学校音乐教育导论与教材教法[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04.
[8]芦康娥.中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8-20.
[9]芦康娥.中学音乐教材研究与教学设计[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1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