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艺术的审美差异
2019-09-10丁钰珊
摘要:“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千古流传的一句话,这句话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美女还是十分喜爱的,这也是为什么美丽的女性形象能够成为人们古今中外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的原因。而对于“美”的理解,中国与西方的审美是存在差异的……
关键词:审美差异;肉体美感;衣冠文明
在当今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跨文化的学习方式越来越重要,最明显的表现为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跟随着“一带一路”的发展道路,中国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化以及新的技术走向了世界,同时也有许多新的西方思想走进中国的大门,随着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发展,大多数人们会发现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追溯到远古时期,中西方的文化就有许多的不同之处,这里我们着重介绍中西方在衣着审美上的差异所在。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这是千古流传的一句话,这句话可以看出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人们对美女还是十分喜爱的,这也是为什么美丽的女性形象能够成为人们古今中外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的原因。而对于“美”的理解,中国与西方的审美是存在差异的。在中国美术史上,绘画作品大多是美丽的女性形象,很少甚至没有出现过丑陋的形象,但是在西方美术史中,则出现过丑陋狰狞的女性形象,例如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其中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本文所要论述的重点内容是,西方的审美更倾向于女性的肉体的美感,而中国则更倾向于穿着衣服的美感,也就是所谓的衣冠文明。
(一)西方艺术审美中的肉体美
纵观整个西方美术史的发展历程,我们不难发现,不管是绘画还是雕塑,大多是表现人的肉体的美感。从古希臘开始,西方就认为人体最完美,精神的完美会在身体的完善上体现出来。【1】在西方艺术家的眼中,他们认为人体就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对象,一切美丽的事物必然是来自于美丽的身体的。像人们最熟悉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美术,其中艺术家们以圣母像及人体居多。文艺复兴时期三杰中的米开朗基罗,众所周知的代表作品是《大卫》,《大卫》是米开朗基罗用四年的时间完成的一个自然主义的然而又是超人的英雄形象,从雕塑作品中可以看出大卫肌肉健美的躯干,坚实的脖颈以及蔑视的表情下紧缩的双眉,《大卫》是自古以来最大的一座人体雕像,这就是作者通过肉体的这种完全呈现,带给观者的一种思想感情,不需要加过多衣着上的修饰就可以给人带来视觉上的冲击。不仅是雕塑作品,在绘画作品当中也有许多表现女性人体美的。像威尼斯画派的乔尔乔内,其代表作品是《入睡的维纳斯》,整幅作品第一眼便可以看到一位沉睡的女性裸体的形象,从画中可以看出女性身体的优美和温柔,以及绘画出的形体也是十分的匀称,画家不闭塞女性人体的任何一方面,大胆的展现给观者,整个人体形象仿佛与大自然融为一体。
西方的绘画通过对人体的形体以及比例的刻画,来表现一种神的思想,像中世纪时期对于女性裸体的绘画已经是销声匿迹了,但是不免也有一些人体的作品被展现出来,可见裸体形象在西方艺术审美中的重要性是神圣不可侵犯。
(二)中国艺术审美中的衣冠文明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大国,从古至今有许多杰出的绘画家。但与西方文明有所不同的是我们并没有把对人体的刻画当作是美的对象,西方是讲究肉体的美感,可这肉体的美感如果放到中国,通俗的讲是上不了台面的事情,是不可能像西方一样摆到大庭广众之下让人们欣赏的。中国对于女性的描写始终坚持着“君子好色而不淫”的原则,即使到了明代后期像《春宫图》也不敢登上大雅之堂。中国的人物画大多运用线描的形式来表现人物以及衣服的线条,比如游丝描、铁线描和柳叶描等等都是古人惯用的手法。对于衣服的刻画古人是十分讲究的,被人们所熟知的有“曹衣出水”和“吴带当风”。“曹衣出水”又称“吴家样”,其是由中亚曹国的北齐画家曹仲达所创造的一种人物衣服褶皱的画法,所画的人物衣服紧贴于身体上,犹如刚从水中出来一样。“吴带当风”则是唐朝画家吴道子所画衣服的方式,吴道子善画佛像,用笔圆润,所画的衣带如被风吹拂一般,后人称美其高超画技与飘逸的风格。不管哪种描绘衣服的方式,它所带给观者的永远都是衣服的鲜活,而不会让欣赏者感受到像西方人体那样具有鲜活生命力的肉体,中国的人物画所表现的永远都是一种意境的美感,使观看者产生视觉上的舒适感。
其实,不管是在西方还是中国,女性的人体形象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中国的仕女画中我们永远也找不到肉体的美感。所谓“云想衣裳花想容”,中国女性的形象美,首先在于服饰美,再资质平庸的青年女性,当她穿着了如此轻盈飘逸、文绣繁缛的服饰,也会变得容光焕发起来。【2】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中西方文化在衣着审美上的差异是非常明显的,西方的人物画着重表现神的色彩,代表了西方的一种信仰;相反,在中国的仕女画当中,除了对人物的刻画以外,整幅绘画作品更兼顾意境以及整体性,大多描绘人们的日常生活。虽然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差异,但是我们不能否认任何一方的文化,应该互相尊重、相互学习,相信每个不同的艺术都有其自己的优点,我们不能妄加评论任何一方。
在当今这个大发展的时代,作为青年学生应该对不同的文化,积极的融入,积极的创新,在保护传统艺术的基础上,加入更多新鲜的元素,讲各个艺术文化发扬光大。
参考文献:
[1] 廖阳 中西美术比较十书【I】河北美术出版社.2000.
[2] 徐建融晋唐美术史研究 【J】上海大学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
丁钰珊(1995年7月)女 汉族,籍贯:辽宁本溪 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18级在读研究生 美术学专业。
(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