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现象学中的音乐哲学思想
2019-09-10胡宇静
胡宇静
摘要:钢琴作品是舒曼音乐创作中成就最高部分,是作曲家创作道路上的主要标志,舒曼的钢琴作品充分反映了他力图用音乐来诠释人们的内心世界,揭示某种真理,表达其世界观、人生观创作思维。本文以舒曼的钢琴作品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品内容的现实性与幻想性、思想表现的情感与理智性、创作手法的与隐喻性、对待历史继承性与创造性等对立统一思想的具体分析,详细阐述在当时社会思潮的影响下,作曲家音乐创作的发展历程及思想理念,从而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舒曼钢琴音乐作品的本体基础与其哲学思想之间的密切联系。
关键词:舒曼钢琴音乐哲学思想
前言
18世纪末19世纪初,是欧洲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时期。当时的欧洲,社会风云变换、动荡不安,各个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发展失衡,国家内部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复杂地交织在一起,日趋尖锐。1789年爆发了法国阶级大革命,资产阶级自由民主的进步思想,人民的民族意识、爱国情怀普遍高涨。社会的动荡、大变革引起了思想文化领域的大变化,浪漫主义成为了这一时期占主导地位的艺术成就。那张诗情画意的音乐,是作曲家对理想世界的追求,对内心世界和生活体验的描绘,对个人情感的强烈的抒发,是他们对个性自由的渴望,对未来的幻想及对自然的热爱。
第一节舒曼创作的历史背景
一、深厚的文学积淀
舒曼出生在德国一个出版商的家庭,他的父亲是一位对文学有着狂热追求的爱好者,可以说父亲是舒曼在“文学路上的领航者”,这对他创作影响极大,不仅使舒曼的情感更加丰富、更深刻,想象空间更开阔、更自由,理解、领悟更具广度和深度。
二、坎坷的生活经历
1826年,由于他姐姐的自杀身亡,舒曼的父亲承受不住丧女之痛也相继离世。1828年,为了使母亲得到安慰,便听从母亲的前往莱比锡学习法律,可这让他一度感到抑郁,变得沉默寡言。1829年终于无法忍受这种苦郁,经得母亲同意转学到了海德堡继续音乐生涯。
舒曼为了提高琴技和音乐素养,付出了大量的艰辛,1832年舒曼用自制的辅助器材练琴,造成了右手肌腱永久的损伤。这无疑给他的身心都带来了巨大的伤害,可是这并没有击垮舒曼对音乐的热爱,他目标转向了音乐创作和音乐评论。
三、双重的性格特征
舒曼继承了双亲的性格,父亲的内向、“敏感、忧郁、焦灼、诚挚”以及母亲“时而狂热时而孤僻”的浪漫与忧郁情怀,都在他的身上得以体现,脆弱而敏感的天性令他拥有敏锐的观察力和对音乐的独特情感。双重性格几乎贯穿舒曼所有的钢琴音乐中,是理解其作品的一个重要线索。[1] 这些双重性格在他的作品中多有体现。1833年冬,舒曼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常在晚上到莱比锡的一家酒馆去聚会,筹划出版《新音乐报》的事。舒曼是个沉默寡言的人,即使和知心朋友在一起,也很少说话[2] 。舒曼不苟言笑、耽于冥思的性格,由此可见一斑。
舒曼为《新音乐报》所写的文章里,他经常提到“大卫同盟”和他的盟友弗罗雷斯坦与欧塞比乌斯。“大卫同盟”是一个只存在于舒曼头脑里的组织。它的产生,一半出于幽默风趣一半出于诗人的幻想。1835年弗罗雷斯坦(舒曼的笔名之一)在《忏悔日星期二的演说》中解说“大卫同盟”的名称说:“大卫的盟友们是注定要消灭音乐和其它方面的一切非利士人的青年和成年人。”非利士人是古代地中海东岸的居民,以思想庸俗、心地狭窄著称。而大卫则是《圣经》中打败非利士人、统一犹太各部落,受到民众爱戴的古代以色列国王。
大卫同盟的三个主要盟友弗罗雷斯坦、欧塞比乌斯和拉洛,实际上是舒曼常用的三个笔名,代表舒曼性格的矛盾而又统一的三方面:弗罗雷斯坦刚毅果敢,豪放不羁;欧塞比乌斯文质彬彬,富于幻想;拉洛则是两者的折衷。舒曼以理想替代现实,虚构出一个“大卫同盟”,是受了德国浪漫主义小说家霍夫曼的小说《谢拉皮翁兄弟》的影响。
在舒曼的创作中《大卫同盟》的核心盟员是约瑟乌比斯和弗洛列斯坦,舒曼把自己带入其中进行创作,他是这样分析自己这两个化身的,“弗罗列斯坦似乎能够预感到超出常规的东西不常见的东西也很快变得有个性,而约瑟乌比斯个性安静,他不太容易接受新事物”。当然,双重性格同样让舒曼在经历动荡的生活和长期承受情感纠葛的过程中,饱受痛苦折磨,最终导致他短暂而又辉煌的一生以精神分裂的悲剧收场。
第二节舒曼钢琴音乐的哲学思想
舒曼是一个典型的才华横溢的、多情感的浪漫主义青年,从以极端坠入另一个极端,充满着矛盾冲突,热情冲动与沉思幻想的双重性格使他的音乐作品本身便具有哲学内容。舒曼的作品远作品内容现实性与幻想性、思想表现的情感化理智性、对待历史的继承与创新性,这些对立统一的观点使舒曼的钢琴音乐作品闪烁着独具特色的哲学光彩。
一、现实性
音乐是具有现实性的,舒曼反对那种音乐与现实生活割裂开的论调。他认为生活体验可以提高一个人对音乐的理解能力,他习惯用音乐把那个时代一切打动他的大事表达出来,并觉得“世界上发生的一切:政治、文学、人类都使之感动;对于这一切他都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思考,然后一切都通过音乐来发泄,去寻找一条出路。”
二、幻想性
幻想性是舒曼創作的灵感源泉,他称自己为“耽于幻想的艺术家”。理想与现实之间往往存在着巨大的矛盾与差距,使得舒曼“时常在艺术幻想中寻求现实的幻想代替物”,利用幻想中的人物和情景来批判陈旧的规则。舒曼用诗人的气质和想象力创造音乐,用哲学的头脑和只会构建音乐。
三、情感性与理智性
舒曼的作品中呈现出来的激情状态,将他与富有音乐性的灵魂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他的旋律成为了一种发自内心深处、能够触动心弦的呐喊。他的一生始终处于理智与情感的斗争中,充满了戏剧性,也许这就是他的钢琴作品所表达的内容为何如此丰富的原因所在。
纵观全曲,《大为同盟舞曲》,18首作品分别标注了他所幻想出的两个人物角色,即弗洛列斯坦和约瑟比乌斯,以演奏的观点来看,约瑟比乌斯的魅力在于非常有内涵,节奏、分句明确,速度比较缓慢,与弗洛列斯坦热情洋溢的性格形成鲜明的对比。通过音符,我们也可以看到不同的人物性格[11] 。舒曼用左手的大跳来表现弗洛列斯坦的性格,如图一所示。
而表现约瑟比乌斯这个角色是则更多的是用多声织体来、分解和弦来表现,已达到旋律流畅抒情的目的,如图二所示。
结语
通过以上多角度的分析舒曼《大为同盟舞曲》这首作品可以看出,舒曼是一个多面性格,这一点在他的音乐作品中均有体现。而他作品中所含的哲学性也体现在他这多面的性格与内心之中。可以说这首作品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体现舒曼思想的核心作品。
参考文献:
[1] 陈爱娟《舒曼音乐美学思想形成的两个背景因素》,福建艺术,1997年。
[2] 周薇,《西方钢琴艺术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出版。
(作者单位:陕西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