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侗乡“款”文化下的德育教育

2019-09-10罗永江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侗乡德育教育学生

罗永江

摘要:当今社会,学生道德缺失程度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对学生的德育教育花了大力气却收效甚微,在侗乡的土地上运用土著规则“侗款”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值得大家探讨,试验。

关键词:德育教育;学生;侗乡;侗款

近几年来,农村学校中学生违纪违法现象较为严重,在教师的教育下呈现出“虚心接受,屡教不改”、你教育你的、我行我素的势头,学生的道德缺失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然侗乡里的千村万寨在绵绵历史长河的平淡日子中显得是那般平静、安宁、祥和。人们相互尊重,彬彬有礼,遵纪守法,工作生活秩序井然。两种现象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一、学生道德缺失的普遍原因

1、家庭原因

由于各种需求原因,侗乡农村学生的家长大都外出打工,对孩子的关心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精神上关心较少,于是在物质上就大力补偿,助长了孩子的物质享受之风、生活攀比之风。而家庭里的守巢老人大都对孩子疼爱有余,教育不足。对学生的各种要求都尽量满足,加之国家的各种补助、补贴,学生的“奢华”之风,滥用钱财之风,用金钱解决各种问题之风就盛行起来。学生很难养成忍耐、吃苦、奋斗等优良品格。相反,学生言行蛮横、自纵、自私自利心极强。遇到家庭矛盾,老师批评,家长指责,动不动就离家出走,离校出走;遇到同学矛盾,轻则拳脚相加,重则拔刀相向。看到别人的钱财外露或为了满足对钱财的占有和挥霍欲望,不惜干上偷摸扒窃的行当。更有甚者直接实施入室盗窃、拦路抢劫等犯罪行为。这使得分管纪律的学校政教处焦头烂额,无力应对。失去家庭监督的学生很难在意识行动上与德育要求、社会道德要求相统一。

2、社会原因

社会躁动严重影响着广阔侗乡里的在校学生。社会的方方面面角角落落都充斥着急功近利、唯利是图、人心浮躁等各种因素。以钱财论英雄,不问手段、不论修养、不在乎天长地久,只在乎曾经拥有的世俗观左右着当今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网吧中的网络游戏、黄色、暴力等不健康信息,对涉世不深、情窦初开、难于判断是非对错、控制力相当薄弱、判逆心理正值高峰期的少男少女们灌输了大量的负能量观念取向,扭曲地形成了他们畸形的人生观、社会观、道德是非观。

3、学校制约不住因素

《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中小学生守则》作为学校德育的最高依据及中小学生道德行为必须遵循的守则,但它们不具备强制性。教师的威严也在新教育理念的角色转换中丧失殆尽,“棍棒出孝子”的思想已一去不复返。加之当今社会统一意识是把对学生的适当惩罚看作是违法地体罚学生,学生的过错行为不需要适当的惩罚来纠正,只需要教师的身范和苍白无力苦口婆心的说教,教师的教育能动性无法施展。学生只有在学校被动地接受一些与“社会潮流”观格格不入、老掉牙的德育教育,而社会、家庭对学生的道德行为却听之任之,放任自流。

4、和谐侗乡的和谐表现

“人类疲惫心灵的最后家园”正是原生态侗乡人文地理、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真实写照。侗乡田园,依山傍水,风光旖旎,水流潺潺,大歌情歌阵阵,鸟虫争鸣。劳作的男女、山上吃草的牛羊、河中嘻戏的鹅鸭、鼓楼花桥、古树蓝天相映成趣,浑然天成。好一幅侗乡四时山居图。侗乡子民热爱生活,热情好客,男女老少相敬如宾。以歌会友,以酒会友,以盛宴会友,以各种礼物赠友,以全寨老少浓浓依依的心意别友。侗乡各村寨的人们谨遵“款”约规矩地生活,以道德标准平息争端争吵,以高尚道德评判做人标准。男女相敬、老少相欢,过着男耕女织的无忧生活。侗族村寨很少发生刑事案件。据寨老们讲述,黎平县坝寨鄉青寨村几十年无一刑事案件;无独有偶,从江县占里侗寨几十年来人口出现零增长,无一刑事案件发生。这正是生活在“款”约下善良侗民们真实的和谐写照。

二、侗乡“款”文化在德育中的作用

1、侗乡“款”约的历史地位

侗族先民们为保障每个社会成员安心地从事生产劳动,保障每一节日、各种活动的正常有序开展。在一个村寨,一个片区以及整个侗族地区之内,分别制定一套地方性的法规规范称之为“侗款”,以供作众人遵守和调解处理所有发生事件的准则,它是侗族人在生产劳动、生活活动中的行为规则,是侗家人的习惯法。“款”约是与侗族大歌同时传承下来的侗族传统文化中的无价侗宝。作为一种久远而很成熟的制度文化,几百年来,它以它独特的社会价值观和意识形态维系平衡着整个侗族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是侗乡道德规范的依据和准则,是人类制度文明的一朵奇葩。

2、引导学生参与侗族实践活动从而加强学校德治建设

对于学校的礼仪或道德要求“款”约表现于“六面威规”之中。“款”约中的 “六面威规”提倡相互尊重、热情好客、和睦相处、避免纷争、依约行事、齐心合力等,对犯者以劝教为主。以全体侗族人共同意识来规范其道德要求和行为准则,形成以侗民族大致相同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学生在学校接受传统统一德育教育的同时,在家中和社会中又受到“款”约的道德约束、法规制约。全社会的道德规范由于其监督的广泛性和普遍性使人们见怪不怪、麻木不仁,而在侗乡,只要有人触犯了“款约”,寨老族老们及全寨男女老少的议论、谴责、家庭教育的及时性使犯“款”的人及时改正和悔过。随着时间的迁移,“款”约在人们的心目中地位永固,高于一切。“款”约的强制性在侗乡有谈“款”色变之效。这是学校常规德育教育所不及的。故学校德育教育中适当引入有益的“款”约文化,对学校的德育教育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款”约德治对学生作用的实施体现在各式各样的实践活动中。

(1)通过参与侗族各种节日庆祝活动使学生感受和谐有序的氛围。侗乡的节日庆祝活动数不胜数,“大节三六九,小节月月有”。如萨玛节、萨岁节、斗牛活动,摔跤节等等。节日、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人们自觉的道德意识。如果偶有打架斗殴、谩骂争吵的现象,也会在民众一致的谴责排斥中很快平息。学生在社会活动中会领悟出节日、活动和谐有序的重要性及节日、活动的美感。同时也会分辨出是非曲直、黑白分明的道理来。

(2)通过参与寨老们的大事决断、调解纷争来达到德育目的。寨老们处理大事、调解纷争都在闯开的鼓楼内公开进行,而其根据都是依据“款”约来进行评判。不同年龄的人都可在鼓楼内外进行旁听。在场的学生可通过寨老们正直的处事风格和公正公开的调解及人们心悦诚服的首肯而直接受到来自道德、行为规范的教育,不在场的学生也会通过其家长回家后告知其结果、分析其原因而受到方方面面的德育教育。从而在侗民、学生的心中树起道德之墙。

(3)学校通过家访、召开家长会等活动进行德育教育。学校在活动中举出学生在学校的违纪违法行为在“款”约中应受到哪方面的惩罚及程度与家长、寨老、族老达成一致的共识,共同教育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在学校受到的纪律约束和在家中受到的“款”约约束是一样的道理,使学生处于来自立体的、三维的德育教育空间。从而使学生心中产生一个是非观、震摄力,约束他的行为,改变他的道德观念。同时,学校、家庭、社会就会形成德育合力,高度统一地共同发挥德育教育力量。

据此,在“款”约思想的导引下,侗乡学校应在学校适当开展并结合村寨礼仪和道德教育的实践活动,发挥“款”约有益的教育功能,以款约的形式配合学校的德育教育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向上、健康有序的班风、校风进而转化为良好的社会风气。

(作者单位:贵州省黎平县坝寨中学)

猜你喜欢

侗乡德育教育学生
侗乡端午粽飘香
侗乡情缘
赶不走的学生
学生写话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侗乡的春天
王培堃丙烯组画《科学的春风吹进侗乡》(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