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品德课程教学有效性探究

2019-09-10庄双珍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小学教学

庄双珍

摘要:在小学教育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以及完整人格的重要阶段。小学课程中的道德与社会对小学生的品德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这就要求教师在小学道德与社会的课堂教学中,立足于教材,从教材引申到生活,培养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因此,教师要意识到这门课程的重要性,努力创设符合学生心理需求的教学情境,帮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修养。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社会;教学

众所周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当下小学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小学教学大纲的基本任务。学生在素质教育下获得全面发展,不仅提升了专业知识水平,还促进了自身人格魅力的形成。因此,小学品德与生活课程是学生建立健全人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重要途径。同时,教师应该充分发挥自己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在教书的同时更要育人,育真人。在此基础上,教师通过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情境,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创造出学习情景,使得学生接受德育。

一、当前小学生品德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由于受到社会和成人思想的影响,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远远落后于经济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要求,且这样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在小学品德教育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重要的问题。

1、不能认识到品德教育的重要性

由于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从而导致学校领导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校的升学率,而忽视学生的品德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看到,品德教育的时间被其他考试科目占用时间,从而使德育教育的进行比较缓慢。虽然新科标指出,要注重实现素质教育,但是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势头还是呈现增强趋势,学校的德育成为了“说起来重要,做起次要,忙起来不要”的软指标。

2、新形势下大環境中的消极因素对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产生了不良的因素

受年龄、知识、阅历等方面的影响,小学生的判断能力、抵御能力、辨别能力等方面还不成熟,因此,比较容易受到外来事物和他人思想的影响。在教学中,我们往往会看到有些学生把好的事物和思想当做坏的,坏的事物和思想当做好的,甚至有的学生更乐意接受一些哗众取宠、腐败堕落的不良风气,这也是导致传统的模范人物对学生失去了吸引力,从而使“学雷锋、树新风”等德育活动成为表面形式,不能够落实到实处。从社会层面来讲,缺乏对学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某种角度来讲影响了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大多数学校周围都有好多网吧、游戏厅等娱乐场所围绕,且这些娱乐场所管理不严格,学生们轻易的就可以进入到里面,随意玩耍。由于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有限,所以学生在网吧的时候经常会接触一些暴力、色情的东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很坏的影响。

二、改进小学品德教学方法的途径

1、课前环节:立足教材、制作视频,展开自主学习

翻转课堂的构建,着力于生本理念的践行。通过课前环节的自主学习,为课堂互动环节的推进,创设良好的前提条件。在课前环节,教师要紧扣教学内容,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制作10分钟左右的短视频,用于学生的课前自主。短视频内容包括了教材的主要内容,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对知识进行自我的认识与理解。在此过程中,学生的自学可能会遇到问题,对于知识内容的不理解、疑问等,都可以成为课堂互动的驱动因子,成为教与学互动开展的重要课堂资源。因此,视频的制作十分重要,要求教师一是要把握教学重点内容,能够以视频自学的方式,实现学生有效自学;二是契合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以视频自学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三是课前自学是学生形成知识理解,并发现问题、产生疑问的过程,视频中“问答”情境的创设,可以更好引导和激发学生自学欲望,为课堂互动教学的搭建,创造良好条件。

2、课堂环节:以生为本、课堂互动,促进有效学习

课堂互动式开放式课堂教学的体现,也是生本理念的具体践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基于学生自学的情况,展开多样化教学。通过情境教学、任务驱动式教学,实现教与学的互动性。学生课前自主学习的问题、疑问,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驱动因子。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中,解决问题,进一步强化对知识的理解。对于小学生而言,互动式品德课堂的构建,应注重课堂的丰富性,通过游戏互动、角色扮演等方式,让学生通过生活化的情景体验,去更好的感知知识,将知识内化成为思想行为。例如,在“生命需要呵护”的课文教学中拓展出“我们的生命”的德育教学,学生们在自学中对于“生命的伟大”缺乏理解,在他们的生活视域中,“生命的伟大”没有具象的体现。为此,教师在课堂互动中,为了更好阐述并强化学生的理解,教师组织开展了的情景教学,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扮演“孕妈妈”。孕妈妈在家庭生活中,为了孕育健康的小生命,付出了太多、太多。孕妈妈需要吃很多很多的饭,确保小生命的发育;出行需要小心翼翼;上下楼梯很吃力;晚上睡觉经常醒来……通过角色的扮演,让学生们懂得“生命的伟大”,更加懂得父母的艰辛。因此,在课堂互动中,不仅强化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也让学生懂得“感恩”,将感恩教育渗透其中,并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3、课后环节:归纳总结、拓展学习,巩固学习成果

课后环节是翻转课堂教学的重要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巩固学习成果的重要环节。在思想品德教育中,教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自我的思想认识。思想品德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并内化成为行为规范。因此,一是教师立足教学内容,对课堂知识进行全面梳理,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在归纳总结中,更好地体现品德教育中的思想价值元素;二是立足课堂互动的学习成效,对教学内容进行拓展,让学生在课堂学习的同时,也可以通过自我的生活实践,去习得品德知识。如,在“珍惜我们的生命”的课文教学中,拓展出“家人的爱”的德育教学,教师将课堂延伸至学生的家庭生活中,让学生带着这一德育主题,去观察生活中的点滴细节,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总结;三是以学生为主体,展开课堂讨论,让学生通过讨论交流,去更好理解知识,并培养发散思维的空间。对于小学生而言,对于品德中行为规范、思想品质的认识比较狭窄,但通过正确的引导,并逐渐的培养,可以在思想行为上内化成为一种不自觉的行为习惯,影响其一生。

结束语

品德教学对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是我们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这就要求广大品德教师努力创新教学方法,从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喜欢学习,爱学习,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才能更好地促进小学品德教育的发展,才有助于小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参考文献:

[1] 杨红芝.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提升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9(04):66.

[2] 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J].刘长江.科普童话 2019年18期

(作者单位:浙江省瑞安市飞云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小学教学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类比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探索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新课程背景下歌唱教学方法的探讨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计算教学要做到“五个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