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善用任务驱动提高课堂效率

2019-09-10张晓波

科学导报·学术 2019年14期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张晓波

摘要:在信息时代,我们清醒的看到对信息的获取、分析、传递、处理和应用的能力将成为最基本的能力和素养,那么从小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处理信息能力,如何使学生在信息技术学科的学习中既能学到知识又能掌握技能,使他们在步入社会后,能够适应社会的要求,将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直接面对的问题,本问题说透了就是教学形式、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问题。

关键词:任务驱动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本人在担任《信息技术》课程教学中尝试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进行教改试验,摸索到了几种适合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方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适合信息技术课的方法,它是一种符合新课改理念下培养学习者合作学习与终身学习能力的方法,也是一种“授之以渔”的方法。现就信息技术课中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简单的探讨,仅作为抛砖引玉。

一、“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理论依据

1、理论依据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建构主义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任务或问题以支撑学习者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设计真实的、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环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探索。

所谓“任务驱动”是学生通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将自己所学的知识与技能能够真正内化。其中任务蕴含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也蕴含了学生需要的能力训练要求。而且学习者完成任务的过程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过程必须与任务的主题相结合。

2、对“任务驱动”教学法的认识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集知识和技能于一体、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学好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应具备相应的实际操作技能。在我的教学过程中,分别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我所带的几个平行班级中进行教学,通过比较发现,“任务驱动”教学法对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实现和实现的程度都比较理想,这正符合“任务驱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主旨。

二、“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要求在教学过程中,首先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教师将任务的要求明示于学习者,这些任务可以是教材中的重难点、热点,也可以是教材内容的延伸和拓展,甚至是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在接受到任务后先要分析、分解任务,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己的思考和老师的引导解决问题。具体教学过程举例如下:

1、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任务。

信息技术教材中的每一章内容都具有相对独立性,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该认真把握教材,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层次分布情况,将每一章设计一个大任务,再将章任务按节分为节任务,在每节任务中将教学知识点与技能训练蕴含其中。在设计任务的时候要给学生留有可思考、可探索、可交流和分析的空间,让各个层面的学生都能有“事”可做,有“成果”可出。

例如在学习“文字处理”一章时,先让学生欣赏一些做的非常精美的作品,提出要求制作相应的电子作品,作品可以是电子报刊、海报、生日贺卡、等。当然在这样的任务中将会把本章的几个知识点蕴含在这样的大任务中,然后和教材的节次结合起来,在每一节课上都设置相应的任务,任务的设计在掌握基本知识点的基础上应具有可扩展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在完成方式上可以让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达到培养独立思考与协作学习的目的。

2、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设计的任务中都应有新、旧知识点,学生在接受任务后首先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去完成任务,而任务的设置应为学习者创设情景,如电子板报应图、文、声并茂,故应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图、文、声等素材的搜集与处理的条件。而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将会以“旧”促“新”,发现问题。

例如讲EXCEL电子表格时,要求学生完成一份漂亮的全班学生期中考试成绩汇总表。给出任务后不要急于讲解,而是让学生讨论、分析任务,提出完成任务需要做哪些事情。这时应该是课堂气氛最活跃的时候。提出的问题,一些是以前已学过的,如数据的输入、格式设置等,这些问題学生自己就会给出解决方案;另一些是没有学习过的,如函数的使用、页面设置等,即隐含在任务中的新知识点,这也正是这个任务所要解决的问题。

3、协作学习,探究新知识,解决问题。

当学生在遇到任务设计中涉及到的具体问题时,学生会自己提出,问题的解决可以通过学生自己探究、分组讨论或借助教师的引导、点播和讲解,学生通过探索解决了,他会有成就感,可以增强信心,而借助教师解决的,将是学生最需要的,可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展示作品,激励学生。

此环节也是非常重要的,将做的好的作品展示出来,大家共同参与、一起点评,有利于提高作品的质量,进一步激发学生想象力;将操作能力较弱者所做的进步加以表扬,可以增强学习者的信心。

5、师生对课堂教学总结与评价,进一步优化课堂。

为了检验和促进学生达到预期的目标,发现教学中的问题,要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评价不仅有助于设计成果的进一步优化,而且有待于学生能力的进一步提高。评价的内容包括:是否完成了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熟练应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同学间相互协作的能力;创新的能力。评价的方法可以是观察法和作品评价法。观察法即通过观察学生在讨论、完成任务活动中的发言、技能、协作、创新等作出评价。作品评价法是对学生完成任务所形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评价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应用水平及作品中所包含的创意。可以由学生自我评价、同学间相互评价、教师评价。但每堂课后,教师必须作好全班同学的评价结果,每位学生必须记录下自己这堂课的评价结果,这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一目了然,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情况也做到心中有底,这对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益大有好处,同时也有利于以后的教与学。

三、信息技术课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几点思考

1.注意“任务”选择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任务”的确定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效果,设计任务时,应遵循科学性、教育性、层次性、趣味性等原则,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任务”是信息技术教学获得成功的前提条件。

2.注意任务实施过程中的互动性,突出主体性。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对学生放任自流,要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可在学生训练过程中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法和学习习惯。

3.注意适时归纳汇总。

任务驱动的教学思想,是将新知识分解到一些任务之中,有时忽略了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和完整性,知识在学生头脑中还是零散的,在一节课、一个单元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并建立起与已学的旧知识间的联系,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完成真正意义上的知识建构。

4.注意不应只看到任务的完成,不看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

“任务驱动”教学法,这是一种问题解决式、发现式学习的方法,让学生在求解问题的过程中去探索知识、发现知识。如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不注重知识的学习、掌握,这一次的任务完成了,下一次同样的任务可能完成不了,因为他没有将任务的完成变为一种在一定理论指导下的自觉行为。任务驱动中,我们既要看任务的完成情况,更要注意通过完成任务是否驱动了知识的学习。

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策略,如何上好信息技术课,观点各异,只有自己不断的尝试和反思改进,才能逐渐形成与自己相适应的教学风格。

(作者单位:九龙湖中心学校)

猜你喜欢

任务驱动教学优化课堂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
提高高中计算机教学有效性的几点思考
多媒体优化高中美术课堂教学之我见
浅谈如何构建高中英语高效课堂
关于高职英语课堂教学的几点体会
任务导向课程整合理实一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