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累运用成就语文
2019-09-10谢育思
谢育思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注重积累,无论是哪个版本的教材都辟有“积累·运用”一类的板块便是明证。那是不是仅限于课本中的一些积累就能使语文素养有质的跃进呢?我看并不尽然。语文新课程标准强调要有大语文观。这就提醒我们,语文积累不仅限于课堂,限于教材,还要以教材为依托,为根,触须伸向各个方面,语文素养之树才会枝繁叶茂,繁花似锦。
一、课内与阅读文本潜心对话,促进有效积累
1、品读赏析促积累。
小学语文课教学,必须让学生走进文本,深入作者内心与之进行心灵的对话。在赏析、体验中情感的积累、语言的积累水乳交融、相得益彰,领悟蕴含的“意境美”。如此将审美积累和语言积累有机地渗透到美丽的阅读教学之中。
2、诵读激情促积累
叶圣陶先生曾把有感情的读称为“美读”,并指出,要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在委婉处还他个委婉。所以,教师要注意引发学生在朗读中动情、生情,自然而然地主动积累语言。古人云:“读书千遍,其义自见。”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应该让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语言。
3、背诵促积累
《小学语文心理学》指出:“背诵是积累知识、丰富语言材料的好方法。”同时,心理学研究也表明:小学阶段是人的一生中记忆力最强的时期。在儿童储存语言信息的最佳期,应多背诵些诗文,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在课堂教学中,要重视背诵的指导,要给予学生充分的背诵时间。除了课文中要求背诵的以外,能激发学生真实情感的句段也要熟读成诵,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积极积累语言。
3、迁移阅读促积累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凭借教材这个例子举一反三,选择合适的补充材料扩展阅读,指导学生有效积累语言,积累知识,积累情感。补充阅读的可以是一句话、一段话或一篇文章,或开阔视野,或加深理解,或升华课文的思想内涵,或抛砖引玉,引发学生合理而大胆的想象,或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体会文章语言之美、用词之妙、结构之新、描写之实。这样,便自然地形成了以课文的词、句、段、篇为中心辐射点的课文与课外材料有机融合的大阅读格局。
二、课外拓宽途径、丰富语文积累
1、在自由选择中积累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也应该如此。在作业训练中,重视引导学生多读多背优美的句段,引导学生重视词句的积累和运用,注重在整合的训练中培养学生的人文意识。对朗读、背诵增加自由度,许多课文,课让学生选择背诵喜欢的部分。如:第一、把你喜欢的句子摘抄下来;第二、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第三、摘抄你认为写得好的句子。第四、把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摘抄下来。无论哪种积累的方式,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特点,即学生喜欢的也就是课堂生命所在。也正是这样,语文课堂上才有了这点点积累而成的美丽。
2、课外阅读中积累。
教材所写和课堂所学毕竟是十分有限的。所谓“世界是学生的课本”,就是要让学生运用自己“学会的知识”和“学会的方法”走进书籍、走进历史、走进科学、走进自然。引导学生“读万卷书”,鼓励学生“行万里路”。我们要鼓励学生多读课外书,引导他们学会读课外书。在课外阅读中提高阅读兴趣,积累更为丰富的语言。只要我们引导得法,一年级小朋友读起课外书来也是有模有样,津津有味的。
3、在生活实践中积累。
生活即语文。一方面,小学语文学习需要一定的生活积累。了解一定的生活常识,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健康的生活情趣,形成高尚的生活理想,积累丰富深刻的生活体验、生活感受,语文学习才有基础,才有持续发展的动力。阅读理解得深,需要这样的积累;作文写得好,更需要这样的积累。另一方面,语文又是生活的工具,学习语文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认识生活,更好地参与生活、改造生活,让自己、让他人生活得更有意义、更美好。
4、在观看电视中积累。
电视中的台词大多是经过字斟句酌=的,有的幽默,有的形象生动,有的逻辑严密。再加之图“话”并茂,学生一学就会。就拿广告来说吧,学生一听到音乐就能馬上背出广告词的比比皆是,如:仙都啤酒,来自青山绿水的问候;家电世界,真情无限;喝了娃哈哈,吃饭就是香……学生最爱看电视了,我就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利用身边的资源,在不占用学生额外时间的情况下,让学生在兴趣盎然地看电视中,不知不觉地积累语言。但我不将此作为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只经常开展一些比赛,如:广告语擂台赛等。这样,更激发了学生积累的兴趣和热情,得到了“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收获。
三、运用中深化积累
“胸中万卷风雷动,无端直奔笔下来”,它形象地描述了语言由“积累”到“运用”这样一种最高的境界。事实上,小学语文学习的规律也是一个从到积累到运用的过程,语言的学习,人文素养的培养无疑是在量的储备中逐渐形成。
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活学活用自己积累的名言警句和优美词句,大胆地用到口语交际中,尝试写进习作中。让学生在“主动积累—活学活用”的历练中提升小学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区娄桥第二小学)